第一節 靈雨落山門(1 / 2)

大晉初年,洛城下了一場淅瀝春雨。

洛城之外,有座莽莽蒼蒼的扶搖山,雲霧籠罩間,山色空漾,虛幻飄渺。更有細雨迷蒙,為這扶搖山籠罩上了一層輕紗,好似一幅詩意盎然的水墨畫。

扶搖山內扶搖宗。

“百年不遇的靈雨落山門,若是煉化了靈雨中蘊含的些許靈氣,當真能破境不成?無非是通過聚靈陣法積聚天地靈氣,將之凝成液態灑落山門前,說來隻是籠絡人心的手段罷了。”山間小道上,一名約莫十三、四歲的少年搖頭晃腦,嘴裏叼著根細草,饒有興致地打量著來往的青衫弟子。

少年麵容白皙,眉眼幹淨,亦是身著一襲青衫,年紀不大,卻無端地透出一股沉著、冷靜的味道。

“楊塵,快些走吧。靈雨落山門,難得一見的奇景啊!”路過眾人中,一名身形有些臃腫,以至於將所穿青衫撐開了的少年氣喘籲籲地道。

名叫楊塵的那名少年,看了看眼前的圓臉少年那認真到了極致的表情,登時以手撫額,無奈道:“羅乾,不就是下一場靈雨嘛,至於這般大驚小怪嗎?”

羅乾拂去額頭涔涔汗水,待麵色不再赤紅,才道:“你我二人自來這扶搖宗起,也有兩載光景了。整日修行,著實煩悶得很,如今靈雨降下,倒不如去湊下熱鬧,指不定……還能多些感悟呢。”

楊塵聞言,看著羅乾撓頭抓耳的窘態,好似想出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都顯得困難無比,心中驀地一暖,思緒飛轉自兩年前。

楊塵本非洛城人氏,實是一名孤兒。十數年前,兵荒馬亂,民不聊生。他還是一名嬰孩時,便躺在木盆中順流而下,在玉錦河下遊嚎啕不止,被路過的一隊洛城商旅聞聲救下。

據說楊塵被抱起時便停止了哭聲,途經一株楊樹時更是綻開笑顏,讓在場的眾人大呼奇妙的同時,亦是感慨其身世可憐,如塵土般遺落在地,遂以楊為姓,以塵為名,喚作楊塵。

楊塵在洛城食百家飯,穿百家衣,年歲漸長。本也進了學堂,欲如凡間書生一般考取功名,卻正逢扶搖宗來俗世招收弟子,機緣巧合之下與洛城內的一名財主之子羅乾一同拜入其宗,成為一名外門弟子。

如今已是兩年過去,楊塵也由一名凡間的普通書生一躍成為凝氣三重的修士,可這一切都恍若在夢中一般。

將思緒收回,楊塵看著一臉希冀之色的羅乾,不禁笑罵道:“你看你入門都兩年了,還是如此好玩的心性。算了算了,走吧。”

羅乾先是一臉沮喪,隨即得到允諾,不由得心中一喜,圓臉因為興奮而顯得微紅,與楊塵說笑打鬧著,徑向山門處行去了。

行不多時,一座巨大山脈便出現在楊塵眼前。群山起伏不定,綿延無際,或是蒼翠,或是巍峨,又有參天古樹林立,飛禽鳥獸遊走,許多青衫弟子奔向往來,熱鬧非凡。

楊塵粗略地數了數,這片山脈有數百丈之廣,大小不一的山峰共有七十二座,似是依循一個異常玄奧的陣型排列而成,並非是靜止不動,而是好似日月星辰一般在不斷運轉著。

一道道七彩光芒從各個山峰上噴薄而出,將這些險峻山峰各自籠罩在其中,顯出幾分神秘瑰麗。

楊塵與眾多青衫弟子站在正中央的扶搖山前,偶有長老路過便紛紛行禮作揖,神態語氣中滿是敬畏,卻又夾雜著一絲豔羨。

“靈雨將落,對於爾等外門弟子來說,是一場難得的機緣。既然前來,就盤膝打坐,潛心煉化靈雨中的靈氣,爭取早日突破凝氣境六重,成為內門弟子。”一名鶴發童顏的白袍老者腳踏飛劍,麵帶笑容地說道。

這名白袍老者目光溫和,精神矍鑠,楊塵倒也識得,他乃是外門的徐姓長老,素來平易近人,故深得外門弟子的尊敬。

徐長老話音剛落,扶搖山頂一層薄薄的七彩光幕便緩緩浮現而出,隱有風雷之聲響起。

隨著一聲輕叱出口,籠罩山頂的陣法靈光急速閃爍,雲霧翻湧間,隱隱形成一個巨大的漩渦,些許逸散的靈氣呈現出諸般顏色,光彩迷離。

不多時,待聚靈陣法將靈氣積聚在一起,一滴滴閃耀著各色靈光的雨滴順著漏鬥形雲柱緩緩下落,初時淅瀝,之後便漸有滂沱之勢。

楊塵與眾多外門弟子早早便選了一處靠近核心之處,好承受更多的靈雨灌溉,隻是最佳的位置已被凝氣五重甚至六重的弟子占去,在這實力為尊的仙門中,也隻能徒呼奈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