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攻心術——以理服人之道(5)(1 / 3)

當我們認為自己的成功會招致嫉妒和怨恨的時候,也會自動的謙虛一番,感謝其他人在自己成功過程中的作用,以避免潛在的危險。

比如企業管理,當企業有了較大的起色之後,領導當然喜形於色,盡管企業業績的提升與大家的努力息息相關,但人總有一些虛榮心需要滿足。因此,領導也想居功,而使自己的威信與日俱增。可是,有時候,就有這樣一些不識相的下級,自以為點子是他們想的,實施執行是他們辦的,便認為自己的功勞大於領導的功勞,甚至跟領導爭功,這樣的下級,其地位也會變得危險。

韓非子的主張非常明確,不能參與權貴們的好事,因為他們會懷疑你在搶他們的功勞而加害於你。如果上級的業績或政績的“軍功章”裏因為你的貢獻而突出,上級的進步因你的全力支持而加快,即使你不明說,上司心裏有一塊明鏡,一方麵上級會因此而感謝你的支持,為你的進步創造條件;另一方麵,你也會因為努力工作、業績突出而在同僚中嶄露才華,從而增加了獲得被賦予更大責任的機會的可能性。

【智慧金言】

下屬要懂得借上級領導之力而進步成長,除了主觀努力把事情做好、做成外,還要把堅持原則性與工作方法的靈活性統一起來。獲得上級的欣賞信任時,不能居功自傲、沾沾自喜,尤其不要與上級爭功,不要顯得比上級更正確、更聰明。一自傲,一爭功,你就可能招致同僚的嫉妒甚至上級領導的不滿,這時,就像韓非子所說的,如此者身危。

迎合心理,遊說不難

【經典語錄】

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

——《韓非子·說難》

【釋義】

韓非子認為,但凡遊說的困難,在於了解自己所遊說的人的心理,再想方設法用自己的言辭去迎合他的心理。解讀韓非子首先一針見血地指出:進說的困難,不在其他,而在於如何迎合君王的心理,即“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如果不合君王的胃口,那麼,進說者不但會被君王拋棄,而且還會麵臨著生命危險。

【活學活用】

下屬的進言不被上司采納的第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遊說的方法上有問題。上司好利,用名聲去勸說他,就會被疏遠;上司好名,用厚利去勸說他,就會被當成節操低下的人。

韓非子認為,下屬的進言不被上司采納,大多數問題出在下屬本身,多半是遊說的方法有問題,不是文不對題,就是直來直去。因此,對於同一個問題進行勸諫,有的人可以手到擒來,有的人卻徒勞無功。

公元前206年,劉邦最先攻進了關中,秦王子嬰低著頭,脖子上套著表示請罪的帶子,率領秦朝的大臣,在灞上向劉邦投降了。劉邦率領著勝利之師開進了秦王朝的首都鹹陽。都城中輝煌壯觀的建築群、錢帛珠寶充盈的倉庫,使大多出身社會下層的將士們頭暈目眩,大家紛紛鑽進皇宮和政府的倉庫甚至居民家中,挑選珍寶,搶奪金銀,鬧得鹹陽城中一片混亂。劉邦進了占地數十裏的秦宮殿。他先來到前殿阿房宮,看見那金碧輝煌的巨大殿堂,奢華無比的鋪陳,驚得目瞪口呆。他又轉悠到了後宮,看見那數以千計的美麗宮女,喜得合不攏嘴。劉邦心想:我當年做個小小亭長,常常窮得沒錢買酒喝;南征北戰,更每每睡不安枕、食不甘味。記得那年我帶人上鹹陽服勞役,隻能遠遠地站在宮牆外邊,仰望這些巍峨的宮殿,看著秦始皇不見首尾的車隊進出官門,抖盡了威風。想不到時來運轉,我搶先占領了鹹陽。

正在這時,劉邦的部將樊噲闖了進來,他是劉邦的同鄉和連襟,見劉邦那神不守舍的樣兒,便明白他的心思。樊噲一急,就直著嗓子喊了起來:“沛公。”“什麼事?”劉邦心不在焉地問道。樊噲說:“你是要打天下還是隻想當個富翁?”“我當然想打天下。”劉邦口中說著,眼睛卻沒有離開婀娜的宮女。樊噲說:“臣下跟著沛公進了秦皇宮,您留意的不是珠玉珍寶,就是美嬌娃,而這正是秦朝皇帝丟失天下的原因。沛公留此,就是重蹈亡秦的覆轍!懇請沛公立即出宮,到郊外駐紮。”樊噲雖是為了劉邦著想,但是作為一員有勇無謀的戰將,他哪裏知道勸諫的技巧,所以劉邦對他的話也根本聽不進去。隻見他略顯不快地說:“我們從關東打到關中,太累了。我隻想在這兒歇幾天,你就把我比做亡國的秦朝皇帝。真是胡說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