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家庭常規護理(4)(1 / 3)

在患者可以承受的、不痛的範圍內輕微地運動肩部,是肩周炎恢複的重要手段,具體的運動方法如下。

環繞運動。

手臂自然下垂,肌肉放鬆,由身體帶動以順時針、逆時針方向繞圈,擺動幅度由小到大。

伸臂運動:

麵對牆壁,使手臂逐漸向上伸展,伸至無法再向上為止,然後緩緩將手放下,轉向側麵做外展動作,要領如上。

肌力訓練。

牽拉運動、關節鬆動術幫助已緊縮的肌肉與關節做有效的鬆動,幫助關節活動度的增加。

按摩治療。

需要專業的按摩師進行穴位按摩,如肩胛骨等,使疼痛得以緩解。

藥物治療。

在急性疼痛期時,有時需借助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等先行止痛緩解症狀,或者局部注射消炎藥物以舒解疼痛的症狀。

11.脖子疼痛的護理方法

產生脖子疼痛的原因有很多,老年人須確定病因,對症下藥。

頸椎問題。

症狀:由於椎體活動過多或者過少,患者頸部出現遊串性疼痛。

療法:采用按摩療法。

關節受刺激。

症狀:椎弓關節和關節囊受到刺激後,患者會感到長時間劇痛。

治法:糾正姿勢和避免長時間壓迫關節,可采用冷敷的方法。

神經根夾傷。

症狀:兩塊相鄰脊椎之間的神經束受到刺激或擠壓,患者感到肩膀和手臂疼。

療法:采用冷敷法,並輔以醫療體操和放鬆練習。

肌肉負荷過重。

症狀:肌肉受傷或局部肌肉負擔過重,患者有鑽心或發脹般的疼痛感。

療法:要采取按摩、抻拉、糾正姿勢訓練等治療方法。

12.怎樣護理尿失禁患者

對於尿失禁患者的護理,家人應做到以下幾點。

避免患者出現不良心理。

家人應經常和患者溝通,並給予充分的理解和關心,幫助患者克服可能因尿失禁而產生的恐懼、自卑、自厭的心理。

注意用藥。

注意檢查一下患者的用藥,鎮靜劑、利尿劑或安眠藥物都有可能引起尿失禁。

注意護理用具的清潔。

盡量避免護理用具的長期放置,要勤洗、勤換,如便器、集尿器、尿墊及紙尿褲等。

注意局部皮膚護理,

要保持局部皮膚的清潔與幹燥,針對潛在性皮膚損傷做好護理,如避免皮疹、濕疹的發生。

防止尿路感染。

定時通風換氣,鼓勵患者多飲水,防止尿路感染。

進行排尿自理的訓練。

根據具體情況製定出排尿時間表,養成規律的排尿習慣,通常2小時建議患者去一趟洗手間,不管有沒有尿,排尿後用手按壓下腹部以排空殘餘尿。堅持一段時間後,逐漸延長排尿間隔時間,並鼓勵患者盡量憋尿,使患者逐漸恢複正常狀態。

13.怎樣護理癱瘓患者

癱瘓患者由於長期臥床不能自行翻身,或年老體弱、營養不良,或小便失禁、多汗,皮膚經常受潮濕、摩擦的刺激等,使皮膚抵抗力降低,均會形成或加速褥瘡的形成。對於癱瘓患者的家屬來說,恰當周到的護理可使患者最大限度恢複肢體功能,預防各種並發症。

注意營養。營養不良的患者的皮膚對壓力損傷的耐受力較差,容易發生褥瘡。為此,應選擇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同時供給足夠的水分,防止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