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經說,浙江村的發展與劉世明製作夾克是分不開的。而在他自己看來,他的發展也是由模仿到創新的一個過程。其實,很多傑出的溫州企業家發現,要想真正的讓企業前進,隻是單純的跟風模仿是不行的,關鍵還是要創新。如今,更多的企業注重品牌的創新和產品的升級,例如正泰、紅蜻蜓、莊吉等,這些企業都有自己產品的特色。
經商小語:
模仿是最大的恭維。
——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總裁李·艾柯卡
模仿是創新的第一步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王春光將模仿稱作是另外的一種創新。王春光認為,模仿是創新的第一步驟。
溫州人很多的創新都是在模仿的實踐中得來的。讓溫州人做產品,一開始隻能是學著複製人家,他們模仿、抄襲、複製人家,到了一定階段以後開始創新。很多溫州人在經營的過程中,觀察市場、觀察新的產品。一旦市麵出現新型產品,他們就開始了模仿生產。
王春光是溫州人,但他也上過溫州商品的當。1986年,王春光花錢買了一雙很漂亮的溫州鞋,一周後,皮鞋就不能穿了,完全壞掉了。
“當時整個市場並不是很完善。溫州人沒有技術,自己沒有生產的實力。這種情況下,怎樣才能節約成本獲得最大的利潤呢?很多人就想到了假冒。為此,溫州人得到了慘痛的教訓,他們認識到,經商需要誠信,吸引消費者,必須將產品的質量和售後服務搞上去。……其實,一味的模仿不可能獲得成功。”王春光說:“這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溫州走這條路,遇到了市場的機遇,這些機遇不可能再一次的出現。”
當然,在想著模仿以前,不要忽略自身的條件。因為,萬變不離其宗,對任何問題都要從自身出發,決不能邯鄲學步那樣的亦步亦趨。聰明的經營者會根據自身的能力而模仿,在市場需要的時候,就必須擺脫跟風,有自己的創新,使產品能夠在市場站穩腳跟。
如今,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溫州人已經不局限在模仿的範圍內,在他們看來,創新才是未來市場發展的方向。
實際上,任何一種商業模式都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被別人所複製,而成功與失敗最關鍵的地方就是走別人的老路還是自主創新。善於經營的溫州人早已洞悉了其中的奧秘。溫州人的可貴之處在於,他們不光可以將產品模仿得惟妙惟肖,以模仿起步,而且敢於為了創新而放棄所模仿的一切,把眼光放在市場的發展趨勢上。如果他們生產的產品被新的產品淘汰出市場,他們便會立刻停止自己的對於過去的模仿,不斷改進或者創新,生產出更具市場賣點的新穎產品。他們在模仿之中尋求創新,在模仿中尋求著突破,從而更加穩當的獲取創業的成功。
模仿是人們學習最重要的一步。一個人從降生開始,就在模仿別人的語言,在家裏父母的言行他們在模仿,在學校,老師的教學使他們在模仿中學習知識。在不斷的模仿中,一個人才能不斷的成長。模仿不僅影響到可以改變一個人,還在不斷推動社會的進步。
經商小語:
做生意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創新,二是改進,三是跟風。創新吃的就是“一招鮮”,雖然不易,一旦使出來,卻費力少而收獲大;改進是在別人的基礎上做得更好,雖不易造成轟動,後勁卻很足;跟風是跟在別人後麵亦步亦趨,這樣做起來較容易,風險也較小,但跟吃人的殘羹冷飯差不多,收獲有限。若想從小做大,最低限度應持改進的態度,不能老跟風,若有機會,也不妨創新,來一個“一招鮮,吃遍天”。
——香港首富李嘉誠
從新的角度找突破口
溫州人之所以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就在於他們密切關注社會的動態以及做到最細微的分析。他們並不是單單依靠經驗生存的人,也不是將自己關起來閉門造車的人。他們非常熱衷於對社會的研究,在不斷發展變革的事業中尋找新突破,尋求與社會相適應的方式發展。
“章光101”恐怕大家都非常的熟悉。趙章光的老家就在雁蕩山的樂清縣,他的父親是一個鄉村郎中。他自幼聰明,隻因為家中貧困,他未能在學習中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初中沒學完就輟學了,給父親當助手。
他非常的聰明,在父親的指引下,趙章光很快掌握了配藥、治病的方法,成為了鄉中有名的郎中。當地的鄉醫林光華對於聰慧的趙章光很賞識,認定他是一個學醫的材料,便教授他醫術,並把女兒嫁給了他。另外,林光華祖上留下了一個治療皮膚病的秘方,由於他很欣賞趙章光,認為祖傳醫術可以在趙章光手中發揚光大,便將秘方傳給了他。趙章光沒有辜負嶽父的期望,醫術更加的精湛,不久,趙章光正式開設了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