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日月翻轉天地變(1 / 2)

長江南畔有一不起眼小村,村名“孫浦”,因地近江浦,村中百姓十九皆為孫姓而得名。村中人自兩宋建炎南渡之時便已在此安居,距今已二百餘年,一向相安無事,不想這一日竟迎來個不速之客。來人上穿白色短打,胸前衣上印有古怪字符,下穿靛藍硬質布褲,腳蹬白色厚底鞋,不知是什麼質地,全身上下透著詭異氣息。他在村外探頭探腦張望一陣,突然全身哆嗦,麵色慘白,口中喃喃自語,不知說些什麼。村中裏正老孫頭上前套問,他竟然一屁股坐於地下,“哇”地一聲,哭出聲來。眾村民都感詫異,一起圍住他瞧,隻是不敢上前。那家夥一麵哭,一麵口中自語道“我回不去了……我回不去了……”眾人心中暗暗揣測,不知他要回去哪裏。過得一盞茶工夫,眼見那家夥聲音漸啞,淚痕已幹,老孫頭才道:“不知小兄弟從何處來,遇上什麼難事,老頭子可否幫得上忙?”原來那家夥姓宋名恃文,來自後世,是一名曆史生,家中貧寒,父是文盲母白丁,雖長得有模有樣,卻無半分女人緣。隻因貪小便宜,錯買一本盜版《明史演義》,便被傳送到此。原來昨日是五一假期,恃文外出兼職,發完傳單後回校,見路邊一名小販售賣盜版書籍,便上前討價還價,購得一本《明史演義》。此書印功粗劣,書頁昏黃,字體微小,封皮上“明史”二字錯印做“日月史”三字,當真荒唐。但恃文囊中羞澀,一分錢恨不得掰作兩瓣花,此書雖是拙劣,畢竟聊勝於無,於是買了下來。回到寢室,因眾室友都已回鄉,他一人吃過速食麵,便爬上自己床鋪,拿過那《日月史演義》來瞧。方看到第五回《郭家女入侍毫城常將軍力拔采石》,便覺眼皮頗重,沉沉睡去……

睡夢中,他隱約見到封皮上那“日”“月”兩字變作兩道光團,緩緩往上飛升。飛至半空時,精光大盛,照得恃文眼皮生疼。恃文正感驚愕,兩個光團突然撞在一處,迸出老大光芒,恃文拿手遮掩,仍被它刺得睜不開眼。待光芒褪盡,恃文睜眼細瞧,才見自己置身於一處陌生的所在,微風徐來,綠草如茵,心中既感錯愕,又覺不妙。他沿江西行,走了大半個時辰,才到孫浦村外,一見村中屋宇和村民裝扮,便覺晴天霹靂,直如五雷轟頂一般。霎時之間,嚴父、慈母和昔日好友的影像都在他腦中一一掠過,難道,此生再難得見了麼?他頓時隻覺天旋地轉,什麼肚饑腿酸,統統拋諸腦後,隻顧得大放悲聲。

此時淚水漸幹,又有長者相問,恃文隻得站起身來,假意咳嗽兩聲,腦中心念電轉,欲待編出一套天衣無縫的說辭來。他心下暗暗盤算:我自己的身世肯定不能告訴,但是如果胡編亂造,騙不過他,到時候他告到官府裏,我就死定了。他兩隻眼珠滴溜溜直轉,一麵想,一麵徐徐道來:“在下宋恃文,福清人氏,因當地胡人較多,故衣裝多胡風。此次北來,原擬參加科舉,圖個功名,豈料路遇強人,包袱被劫,盤纏殆盡,輾轉到此,**難耐,一時悲從中來,不能自已。在下想向老丈討碗水喝,不知可否應允?若能再賞賜半碗冷飯,更加感激不盡。”其時福建雖有些高山族人,但大部仍是漢人,他說福建衣裝多胡風,是欺老人家未曾出過遠門。他有意將話說得文縐縐,好令老人確信他是書生。

老人一聽,頓時臉色殷勤,道:“原來是有功名在身的舉子啊,快隨我來,我家中隻有粗茶淡飯,希望你不要見怪才是。”老人家也文雅以對,生怕唐突讀書人。

恃文忙答禮道:“豈敢豈敢,蒙老丈大恩,銘感五內。”

“莫要客氣,折煞老頭子了。請——”老人一麵說一麵在前帶路,恃文緊跟在後。一路上總有村民停下手中活計,上下打量恃文裝扮。

“瞧老人家氣度雍容,不似尋常百姓,不知怎生稱呼,今年貴庚?”恃文有意奉承道。

老人道:“老頭子姓孫,村中人都喊我老孫頭,是此地裏長。今年已六十有四了,祖上三代遷居此處,至今未出遠門,何來雍容之說?”口中說得謙遜,心中卻著實歡喜。

恃文忙道“失敬”。原來此時的裏長,主掌村中戶口、賦役之事,有類於後世鄉長一職。恃文又道:“不知朝廷近來有何旨意?”老人道:“又能有何旨意了?朝廷為了平叛,如今已是焦頭爛額,如何還能顧及我等小民?”平叛?難道是王朝末世?恃文心中一動,問道:“叛軍勢如風虎,恐怕不易掃平。”恃文聽他說朝廷“焦頭爛額”,便順口說將下去。果然,那老人道:“確是如此。燕軍氣勢正盛,朝廷……唉……”燕軍?難道是五胡亂華的時候?這可不大妙啊。五胡亂華之世,鮮卑族建立前燕、後燕、南燕三國,漢人建立北燕,皆是割據一時之強藩。隻聽那老人續道:“……他們同室操戈,苦的終是我等平頭百姓。”恃文聽得“同室操戈”四字,眼睛一亮,試探道:“燕王亦是一時人傑,可惜誤入歧途。”那老人點頭歎道:“豈止燕王,太祖諸子皆是一時人傑,如今反的反,關的關,殺的殺,當真可憐。”恃文頓時精神一振——果然如此,如今應是大明建文年間,燕王朱棣起兵靖難,朝廷派兵平叛,卻屢戰屢敗。據史籍所載,元末朝政腐敗,災異橫生,百姓流離。故此人民起事,遍地烽火,群雄逐鹿。幾番爭雄,朱元璋脫穎而出,同蒙元對決。他定都南京後派徐達領兵北征,元順帝大驚失色,棄了大都,倉惶北逃,卻無時不圖興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