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把握領導智慧(5)(1 / 3)

《西遊記》第十九回《雲棧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經》講唐僧不拘一格,惟才是用。大徒弟孫悟空原是個占山為王的妖怪,收服後十分忠心;但光有悟空還不行,遇事難免照料不過,因此又招個二徒弟豬八戒。豬八戒原是上界天蓬元帥下凡,在雲棧洞做了妖怪。因受觀音菩薩點化,做了和尚。因久等唐僧不至,就在高老莊做了女婿,令高太公十分煩惱。唐僧和悟空行來,高太公便請悟空代除妖怪,悟空應了一番大戰打敗豬精,揪了回來。

三藏大喜,便叫:“高太公,取個香案用用。”

老高即忙抬出香案。

三藏淨了手焚香,望南禮拜道:“多蒙菩薩聖恩!”那幾個老兒也一齊添香禮拜。拜罷,三藏上廳高坐,教:“悟空放了他繩。”行者才把身抖了一抖,收上身來,其縛自解。

他道:“師父,我是菩薩已與我摩頂受戒,起了法名,叫做豬悟能也。”

三藏笑道:“好,好,你師兄叫做悟空,你叫做悟能,其實是我法門中宗派。”

悟能道:“師父,我受了菩薩戒行,斷了五葷三厭,在我丈人家持齋把素,更不曾吃葷;今日見了師父,我開了齋罷。”

三藏道:“不可,不可!你既是不吃五葷三厭,我再與你起個別名,喚為八戒。”

那呆子歡歡喜喜道:“謹遵師命。”因此又叫做豬八戒。

讚曰:

各種人才,

我都敢要。

尤其怪才,

是個活寶。

唐僧心知:越是怪才越重用,分外有用。

管理無禁忌。

管理者的權力無限,能力也無限。有限的人手隻要科學組合,就可以實現諸多重大構想。

唐僧是取經事業的帶頭人,也是當然的管理者。唐僧手下有四大弟子: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加上他自己才五個人。但就是這五個人,戰勝了千難萬險,殺開了一條血路,最終成功到達西天,取回真經。

他們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實現了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唐僧團隊之所以能成功,主要原因在於:

一、唐僧高超的管理水平。威信極高,手段極活。

二、孫悟空神通廣大。

三、豬八戒、沙僧、白龍馬與大師兄齊心協力,一起保唐僧。

四、有觀音等人罩著。

四個原因中,第一條是重要的,唐僧如果不會管理,他們的隊伍一天就垮掉了。

唐僧的管理手段無窮,究其要義就是心無禁忌,手無長短。

所謂“心無禁忌”,就是隻要需要,那麼就去做,百無禁忌。

所謂“手無長短”,就是隻要可以,那麼就去索取,不怕貪得無厭,唐僧一路向觀音等眾神仙要東西,要保護、要好處,可謂手無長短。觀音因為是老大,不得不給。唐僧必須大膽地向老大要東西,千萬不能不好意思,否則就去不成西天。

做到了“心無禁忌”,又做到了“手無長短,”就可以達到“心手合一”的境界。

“心手合一”即天人合一,心為天,手為人,你的手隨心動,進入自然之道的程序,借自然的偉力做事,當然巨細皆備,無有不成。

有一個劍客練劍,十年不成。有一天他到山頂上,看到一隻猴子蹲在石頭上砸堅果吃。

這隻猴子拿著一塊石頭一砸,堅果的果殼就碎了,猴子一下子就剝開殼殼吃米米,一拋就拋進了嘴裏,三下兩下就嚼爛下肚,然後又砸、又剝、又拋、又嚼,如此循環。非常熟練,樂不可支。

劍客看呆了。

半晌,他走上前去向猴子行了一禮,問:“猴兄,你為什麼這樣準?”

猴子兄顧吃它的,不理劍客。

劍客又行了一禮,猴子才懶洋洋地甩了一隻堅果給他,示意他跟著學。

劍客大喜望外,跟著猴子學砸堅果。開始時手太重,一石頭下去就把堅果砸得稀巴爛,漸漸地他也熟悉了此中技巧。天長日久,技進乎道也,終於也學會了猴子砸堅果那“一砸、一剝、一拋、一嚼”的絕技,當然也樂不可支。

這個劍客天天在山上陪猴子砸堅果,衣服漸漸破爛,頭發胡子不斷瘋長,全身皮膚變黑,臉變髒,眼睛卻變得亮,身手敏捷,心穩手穩,三年後下山成了當世第一大劍客。

這就是“心手合一”帶來的奇妙境界”任何管理者隻有進入心手合一的境界,才是一個真正的管理者。我們可以用猴子砸堅果打比,說明管理者“心手合一”的境界:“一砸”,指管理者要用“砸”一樣強有力的手段管理,痛下殺手,不可手軟,一砸到位,把螺絲釘砸緊。“一剝”,指管理者要“剝”開整個團隊,“剝”開每一個人,熟知手下狀況,熟知整個團隊狀況。“一拋”,指管理者要用力把團隊拋向高處,不用力是不行的,要用大力。

有時帶隊要一級。

一級爬梯,有時要拋一拋,來點飛躍。拋太高容易摔死,拋太矮拋不上去,要拋到適當的高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