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館起名為般若素食,位置不理想,在接近紅螺市場的某條街上,是標準的城鄉結合地帶,原是一家川菜館,一樓和二樓,麵積150平方米,開了不足三個月就倒閉了,裝修、家具和灶具都是半新的,用六萬元直接盤過來了,房租每月八千,每三個月交一次。這樣,紅芳的十萬存款一下子就花幹淨了。紅芳主動提出花自己的錢,不讓那幾個居士掏腰包。令張磊再一次感歎,紅芳是一個爽氣的女人。
開業這天,前來捧場的各方人士很多,張磊在廚房裏炒菜,紅芳在外麵應酬,讓大家看到了男主內女主外的格局,而上百個菜品和每一樣菜的味道,讓大家更加相信,張磊是一個天才的能工巧匠,出家可喜,還俗更可喜。然而,隻熱鬧了三天,場麵就迅速冷清下來。前三天都是免費請朋友們來品嚐的,隻有支出沒有收入。第四天,整整一天才來了15個人,最大的一筆生意是八個老居士自己帶著鹹菜來,要了八碗素麵和三個饅頭,消費了不足五十元。第五天第六天仍然沒有明顯改觀。
紅芳唉聲歎氣,分析原因:
首先,開素食館就不是一個好主意,酒肉之徒畢竟占多數,素食主義者一年半載能碰到若幹個,還遠遠沒形成一個穩定的消費群體,因為信佛而吃素的人更是少而又少,看上去求香拜佛的人很多,其實沒幾個人真的信佛,很多人隻會在求官求財求子求婚姻求平安的時候想起佛,平時則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的。其次是“般若素食”這個名字太雅太素太清淡,中國人吃飯圖的就是熱鬧,圖的就是吃飽喝足摟肩搭背的感覺,而“般若素食”這幾個字給人的印象像山洞、像禪房。再其次就是菜品的問題,北京其實有不少素食館,可是,那些素食館的主打菜通常都是仿葷菜的素菜,比如素雞素鴨素醬肉素肘子素火腿素牛肉素蝦素蟹素食版的螞蟻上樹等等,而張磊認為這是斷不可效仿的。還有一點也是相當重要的,素食其實是高消費,賺那些開始學習吃素的富人雅士們的錢,那些人對環境和服務有特別要求,看不上進咱這種普通的小館子……
紅芳的分析頭頭是道,不容辯駁,搞得張磊心裏很煩,張磊這才意識到,自己忍受麻煩的能力仍舊有限,自己還是特怕麻煩,當麻煩接二連三壓過來時,他的智力就變成零,耐心也變成零,終究還是留戀廟裏的日子。
夫妻倆深夜回到家,發現家裏好空好空,空得嚇人,兒子不在了,被張磊的父母領回老家了,然而,這並不是主要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其實是,兩個人已經成了空皮囊——飯館紅紅火火開業了,生意卻是冷冷清清,紅芳的十萬存款眼看打成水漂了,正如一隻毛筆,蘸了最後一滴墨汁,隻寫了兩個字就幹了。
紅芳脫了衣服去衝澡。
張磊站在窗口,看著流光溢彩的北京,發現自己真是夠膽大的,兩手空空,居然結婚了,居然打算在北京人模狗樣地活下去!
在北京,十萬元算什麼?
這十萬元還是一個女人的血汗錢!
怎麼辦啊?我該怎麼辦?
張磊頭上又冒出一層細汗來,他從大街上收回目光,看到了佛龕裏的麻臉觀音,雖然神態自若,無遮無掩,卻有一種難以知曉的隱秘內心,張磊雙腿突然一軟,便向麻臉觀音跪下來,跪了良久才起來點燈、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