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校園一如往日的平靜,朝陽從雲端顯現,溫和地照到人身上,暖洋洋的,令人好不舒服。不到一刻鍾的時間,陽光普照大地。水裏麵的魚兒仿佛也在享受這溫暖,在水裏自由的遊弋,偶爾跳出水麵,隨之蕩起一圈圈漣漪,光線照在上麵,折射出夢幻般的色彩。陳起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沉醉在這一方美景中,心懷一份感動。
隨之想起今日要去的六集,陳起心裏又透出一份期待。六集是當地有名的古玩市場,距今已有百年的曆史,在全國的古玩市場可以排進前十。
陳起的祖父和父親喜愛收藏,在古文學方麵的素養很高,家裏麵也不乏一些的珍品奇物,一件不起眼的筆筒,很可能就有幾百年的曆史。陳起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耳濡目染之下對,也喜歡上了古玩,加之祖父和父親二人時常親自教導,多年下來積累了不少經驗,對古玩也有了自己的一點見解。
上了大學後,對古玩的興趣依然不減,且由於平時閑暇時間很多,所以陳起經常會到當地的古玩市場逛逛,練練眼力勁,雖然買的都是一些小玩意,但是有時也能淘到一兩件真品,每當這時候,陳起都極為開心。每一次尋寶對於陳起而言都是一次別樣的體會,看著這些形形色色的古玩就像是欣賞各種美人,環肥胖瘦,各有妙趣,陳起很享受這種過程。
剛一開始時常看走眼,但隨著閱曆和經驗的逐漸融合,一點一點的進步,量的積累引發了質的改變,陳起現在的眼光雖然與父親還有很大的差距,但也與一般人截然不同了。
到了古玩市場,陳起像往常一樣閑逛,不時地在一些小攤旁停下來,路旁兩邊的地攤是陳起最愛關注的地方,地攤上的東西雖然不如店裏麵那樣分門別類擺放整齊,但是以陳起的經驗看,想要淘到好東西,還是要在這些不起眼的小攤上。店裏的古玩早已被分門別類地放好了,想要在那裏找到好東西太難了,而在這些小攤上就不同了,往往不經意間就會發現什麼好東西。
走過了半條街都沒有發現好東西,陳起有點失望,這時候眼睛的餘光瞄到一出小攤上的一方硯台,陳起的心中一動,那方硯台與祖父時常口中念叨的‘常勤’硯有些形似。
記得小時候,祖父時常撫摸著家裏的一方硯台,臉上露出追憶的神情,陳起曾追問過原因,但是祖父總是以自己年紀小,不到說的時候為由,一直不曾言明。
直到陳起二十歲生日的那天晚上,陳鶴才把陳起叫到書房,神情嚴肅地對陳起說:“起兒,你也長大了,有些事你也該知道了。小時候你很奇怪為什麼我總是麵對著這方硯台時常歎氣,現在我告訴你這硯名叫‘樂於’硯,是當年王羲之用過的硯台,是我陳家的傳家寶物。
還有一方‘常勤’硯,兩者本是一對,奈何後來因戰亂遺失了。兩硯都是用一種獨特的石頭製成的,其奇特之處在於不怕水火,堅硬非常,我還沒有見過比它更堅硬的東西,即使堅硬如鑽石,亦不可傷之分毫。兩方硯台外型及其相似,唯有一點不同樂於硯上雕了一多梅花,常勤硯上則有一朵雲彩。還有一點特殊,用此硯寫的字畫遇水其墨不散,你以後要多加注意。”
小攤上的那方石質硯台很是陳舊,色彩黯淡,其表麵還有一層汙垢,唯一的亮點恐怕就是這方硯台是完整的,沒有殘破。與其它一些古玩擺在一起,毫不起眼。但陳起還是眼尖地看到了一朵汙垢下顯露出一絲雲彩的跡象。陳起心中振奮,很有可能這就是常勤硯,祖父的七十大壽就快到了,如果是真的常勤硯,那隻是送給祖父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