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麵目模糊,她們是影子
袁世凱當過皇帝,年號“洪憲”,雖僅有83天,雖然這個有違曆史潮流的短命皇朝像個鬧劇,並且袁世凱還不曾正式登基,但後人說起他,多會提及他的“中華帝國”和“洪憲紀元”。他究竟算是個“當過皇帝”的人。
古時皇帝,享九五之尊,皇權崇高,對女人需求也很大,有個說法是,皇帝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其實,所謂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隻是一種泛泛之談,皇帝後妃的數量遠遠超過這個數。
袁世凱這個當過幾天“皇帝”的人,他的妻妾也不少。在他尚未宣布恢複帝製時,已有一妻九妾了。真想不出,假若他的帝位竟坐穩了,他又要娶多少個女人入他的後院。
1912年,中華民國創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創議憲法明文規定“一夫一妻製”,不準重婚。袁世凱稱帝是1915年年底的事了,他怎麼還會有那麼多妻妾呢?倒也不難理解。中國曆朝曆代多奉行“一夫多妻製”,後來隨著時代發展,逐步由“一夫多妻製”走向“一夫一妻製”,這是曆史的重大進步。但,移風易俗,要改掉老毛病哪是三兩天就能完成的事呢?中國從“一夫多妻製”到“一夫一妻製”,中間還有一個“平妻製”,也就是多妻之間平等,這是一個特殊的過渡階段。新文化運動時期,蔡元培等革命家大力推行“不納妾、不納娼”的新道德,卓有成效,但任何時期都有“逆潮流而動”的人,沉溺色欲,妻妾成群,比如康有為、張宗昌等,還有袁世凱。
袁世凱字慰亭,號容庵,河南項城人。早年在朝鮮發跡,歸國後在天津小站督練新軍。中華民國成立後,袁世凱繼孫中山之後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正式當選,成為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
袁世凱出生於一個很不錯的家庭,在那時,項城袁氏家族也算得是名門望族,祖輩出了不少官僚。袁世凱自幼喜讀兵法,立誌學“萬人敵”,嚐自謂“三軍不可奪帥,我手上如果能夠掌握十萬精兵,便可橫行天下”。他還常常不惜重金搜羅、購買各種版本的兵書戰策,被人譏笑為“袁書呆”。“袁書呆”13歲時曾撰了一聯:“大野龍方蟄,中原鹿正肥。”寥寥10字,頗可和楚霸王“彼可取而代之”的豪氣相提並論了。
在1876年和1879年,袁世凱曾先後兩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沒能在鄉試中中舉。在科場上的希望破滅以後,袁世凱索性將詩文付之一炬,不再留戀科場,秉承“求官建功,拯救天下”的家訓,心思轉移到了疆場上。從此,他開始了戎馬生涯。正如他在自勉詩《言誌》中所寫:“眼前龍虎鬥不了,殺氣直上幹雲霄。我欲向天張巨口,一口吞盡胡天驕。”
這是袁世凱的成長小記。暫且按下不提。
來說說袁世凱成群的妻妾。
妻妾多了也是麻煩,後人敘說起來麻煩,總有幾個人因為不得寵而被得寵者的光芒所掩蓋,留下的隻是一個名姓,至多再有三兩句花絮;有的人甚至連名姓都被遺忘了,比如狗肉將軍張宗昌的那些妻妾,有幾個人能夠從頭到腳將她們一一道來。然而,在當時,她們一定有許多故事。隻可惜,曆史是個勢利鬼,從來隻肯記住鋒芒畢露光彩照人的。當然,妻妾成群的人,有再多妻妾都不嫌麻煩,隻嫌不夠,隻求能夠擁有再多一些,再多一些。
袁世凱一妻九妾,他的十個女人,即使翻遍史料,所能得的故事也少得可憐。她們就像一群麵目模糊的人在一個荒唐的夢裏晃來晃去,或者,她們隻是一個個影子,人們知道她們確實存在著,卻不能摸索她們的肌膚,甚至連衣袂都抓不著。
且將所能捕獲的故事,記下來。為那些麵目模糊的人,為那些影子,為曾經的男人的附屬,做個並不深厚的留存。
有姥姥家和不敢當的於氏
但凡人或事,總有個先來後到之分,有第一,也有最末,最容易為人記住並被反複提起的,往往是第一。
於氏是袁世凱的第一個女人,也就是原配正妻。她叫什麼,已不可考。人們說起她,隻稱“於氏”。於氏是沈丘人,她的父親叫於鼇,家中有許多土地,是個大地主,掛過“雙千頃牌”。什麼是雙千頃牌?封建社會,帝王有贈送或獎勵王侯土地的愛好,凡對國家有功的皇親國戚王侯大臣,都可得萬畝良田;一頃等於一百畝,地過千頃者,官府賜“千頃牌”或“雙千頃牌”,以示褒榮。後來清朝皇帝給那些土地良多的大地主,也贈予“千頃牌”或“雙千頃牌”。這個牌匾的作用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財富的象征,類似於今時的富豪上“胡潤排行榜”。於家掛有“雙千頃牌”,看來是家產萬貫了。這倒也相稱,袁家也是大族,於家和袁家聯姻可謂名副其實的門當戶對。
於家雖有錢,於氏是大家閨秀,但於氏不識字。舊時候“女子無才便是德”,於氏不通文墨也不是什麼稀奇事。
袁世凱和於氏結婚時,隻有17歲。那年頭不講什麼晚婚晚育,有錢人家的孩子都早早就結婚了,遲遲不能結婚的不是家貧就是人長得不行,會遭人嘲笑的。
於氏是傳統的中國封建婦女,不識字,粗通禮儀。如果袁世凱一直都待在項城老家,於氏還是能夠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見見當地的朝廷命官、鄉紳名流足可應付,指揮指揮家裏的仆人、長工也是能夠勝任的。
一開始,袁世凱和於氏的感情還算好,結婚兩年,生下一子,即長子袁克定。然而,兒子出生沒多久,袁世凱便因為一句玩笑和於氏反目了。那天晚上,於氏倒好熱水,伺候袁世凱洗腳,然後自己解衣淨身。袁世凱看到於氏從腰間解下一條鄉土氣很濃的大紅繡花緞子褲袋,突然想起了自己曾招惹過的一個煙花女子,便和於氏開玩笑:“看你打扮的樣子,活像個馬班子。”
“馬班子”是項城一帶的方言,妓女的意思。於氏聽得這話,很是不悅,狠狠地反唇相譏:“我不是馬班子,我有姥姥家。”
這是什麼意思?於氏說她有姥姥家,也就是說她有娘家,是明媒正娶的正房太太。一句“我有姥姥家”,惹怒了袁世凱。袁世凱的生母是姨太太,他最聽不得誰在他耳邊提正房偏房的。當時,袁世凱摔門而出,把於氏丟在房裏,從此,再不和於氏同房。
真是禍從口出患從口入,僅僅一句話,於氏守了大半輩子的活寡。人啊,任何時候都要慎言慎行,要知道,一句不經意的話很可能就為自己招來漫長苦難。尤其是女人,對著自己的丈夫,更不可口無遮攔。男人這種動物,說大度也大度,一旦小氣起來小氣得要命,素有“小女人”之稱的女人也隻能自歎弗如。孔夫子說:“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其實,人人都“難養”。
袁世凱做官以後,長年在外,更沒工夫搭理於氏了,於氏一直住在項城老家。直到做了山東巡撫,袁世凱接他母親到濟南,於氏才一道隨著來到袁世凱的住所。
於氏和袁世凱住在一起,形同天各一方,因為袁世凱隻承認她是名義上的夫人,既不讓她管家,也不和她同房。他們夫妻之間疏遠又客氣。
袁世凱就任民國大總統後,入主中南海,於氏也隨著住進了中南海。在中南海懷仁堂延慶樓後麵,有一個三進的大院,叫福祿居。於氏和袁克定的妻子兒女們就住在這裏。於氏住前院,袁克定夫婦及孩子們住在中院,後院是仆人們的住所。
那時候,袁世凱按照曆來的習慣,每隔三天五天的,就去於氏房中坐一會兒。他倆見麵的時候,袁世凱一定先問一句:“太太,你好!”於氏答一句:“大人,你好!”接著,倆人隨便聊上幾句家常話,就結束了這照例的會見。
有一次是過陽曆年,各國公使偕夫人按禮節到總統府給總統賀新年,隨後照例要給總統夫人賀年。這樣,袁世凱才不得不讓於氏出席儀式。這一天,於氏穿著紅外褂、紅裙子的禮服,接受外賓們的祝賀。不料,儀式正在進行當中,忽然有某國的公使走上前一步,到於氏麵前,要和她握手。於氏不懂什麼握手禮,大為驚慌,立刻把身子一偏,還“嗯”的一聲驚呼,將雙手縮回背後了。公使一看總統夫人臉色有變,動作不同尋常,不由得僵在那裏。最後隻好同夫人匆匆退了出去。
夫妻兩人本就感情不好,又經此一遭,袁世凱更嫌棄於氏了,她使他覺得丟臉。袁世凱規定,以後凡遇接待賓客,需要於氏出場的時候,由次女、三女兒陪同出場,並在旁代為照料問答,不讓於氏再說一句話,也不讓她有什麼特殊動作,以免再出現其他笑話!
1915年底,袁世凱宣布成立“中華帝國”,恢複帝製,並準備於1916年元旦登基,定年號為“洪憲”。
袁世凱稱帝推行“洪憲帝製”時,製定了宮廷禮儀。龍袍、鳳袍、皇子服、皇女服、宮廷女官服等各式吉服,全部製成。袁世凱的正妻於氏當上了“皇後”。
鳳袍做成後,她與諸“公主”花團錦簇地合了影。其間,內廷諸內禮官、女官,由孫寶琦的夫人率領,分左右兩隊,排列在禮堂,向“皇後娘娘”於氏行朝賀大禮。
於氏雖已成“皇後”,可本為村婦,為人淳厚,進入大堂不肯坐,忙對孫寶琦的夫人說:“親家太太,各位太太,皇後不敢當,不必行禮!”
於氏稱孫寶琦的夫人為“親家太太”,因為袁世凱和孫寶琦是兒女親家,而且是雙份:袁世凱的七公子袁克奇娶了孫寶琦的五小姐,袁世凱的六小姐袁篆楨又嫁給了孫寶琦的一個侄子為妻。
接回上話。群女官再次“請皇後正位”,四名女官扶著於氏,這位“皇後”才坐下來。
孫寶琦的夫人率眾女官、女眷,伏地行三跪九叩大禮。“皇後娘娘”於氏又急忙起身道:“皇後不敢當!”說著就要還禮。四名女官又扶持她回座,說:“皇後坐而受賀,乃是大禮,皇後身不得動。”女官又說:“皇後須恭拱受禮。”
行完了禮,於夫人趕忙下了“皇座”,拉著孫夫人的手說:“謝謝各位太太,做了皇後,連禮都不能還,真是不敢當啊!”
孫寶琦的夫人又提出向皇帝行朝賀大禮,“皇後娘娘”於氏趕忙說:“皇帝也不敢當,不必行禮!”
第二天,“不敢當”這句笑話就傳遍了京師。
這幾個“不敢當”叫“皇帝”袁世凱情何以堪!興許那一瞬間,袁世凱當場撞壁或者要於氏當場撞壁的心都有了。
1916年3月22日,迫於壓力,袁世凱取消帝製,恢複“中華民國”年號。前前後後隻當了83天皇帝。同年5月下旬,袁世凱病倒,6月6日病逝。
袁世凱剛斷氣,於氏便大哭大號起來。一邊哭一邊數落:“你一輩子對不起我!弄了這麼多姨太太!又養了這麼多孩子!你死了都丟給我,叫我怎麼辦哪!”哭了又號,號了又哭。
於氏嫌棄孩子多,於是在場的子女就由二子袁克文領著,跪在於氏麵前,請求於氏把他們賜死。最後,由袁世凱的嫡出長子袁克定出頭勸說,才結束了這場尷尬的鬧劇。
一個人的命運,隻掌握在自己手中。有怎樣的性格怎樣的學識,就有怎樣的命運。於氏教人憐也不是痛也不是的命運,由她自己一手塑成。她實在是一個憨厚有餘,靈巧不足的女人。
沈美人巨眼識窮途
說完原配,接著來說袁世凱的姨太太,即他那成群的妾。
袁世凱的大姨太太是沈氏,江蘇崇明人。袁世凱的二兒子袁克文,也就是沈氏的養子,他這樣介紹他的養母沈氏:她是江蘇崇明人,農家女兒,靠姐姐度日,後來被拐賣到天津妓院。她像烈女一樣以飲毒明誌,堅決不從。後來這件事情感動了袁世凱,為她贖身,沈氏感動,自願為妾。然後跟隨袁世凱去朝鮮。
但袁世凱的三女兒袁靜雪卻說,袁世凱在上海的時候,也就是袁世凱在投奔吳長慶之前,科舉考試不中,尚未參軍,曾有一段時間在上海謀發展。當時袁世凱22歲左右。袁靜雪說:“那時候,他一個人住在旅店裏,感到寂寞,就去逛妓院,由此結識了一個蘇州籍的名妓沈氏。這就是他後來所娶的大姨太太。他們兩個見麵以後,情好日密。沈氏勸他及早離開上海,另謀出路,並且資助他盤費,鼓勵他早日成行。行前,沈氏備酒送行。席間對他說明,在他去以後,她立刻就自己出錢贖身,搬出妓院;希望他努力功名,不要相負。我父親聽了以後,也就指天誓日,灑淚而別。後來,他隨吳長慶到了朝鮮,果然把她接了去,做他的姨太太。”
一個說沈氏在天津某妓院,一個說是在上海,兩種說法誰的正確呢?袁世凱知道,沈氏知道。
根據他們的說法,梳理一下,大致是:沈氏身在青樓,遇見屢試不第的袁世凱,就像歌伎紅拂女慧眼識英雄李靖,指天為誓,永結同心,等到英雄成為英雄後,不負舊約,袁世凱娶了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