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木與夜孰長?”?(1 / 2)

30.“木與夜孰長?”

看了本文標題,你一定感到很奇怪。木頭是

木頭,夜晚是夜晚,兩者是毫不相幹的事物,怎能

比短論長?這個怪問題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我

們的前人又是怎樣解答的呢?在回答這兩個問題

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人類是怎樣來計量時

間的。

平常,我們看一下鍾表,便知道當時是幾點

鍾,但是,這個時間概念又是哪裏來的呢?在南京

的紫金山天文台,天文工作者每天夜晚都要“守

時”。所謂“守時”,就是用精密的天文儀器來測量

恒星的位置,然後通過一係列的計算來確定時間,

時間一確定,當即校正走時高度精確的石英鍾或

原子鍾(原子鍾一天隻差百萬分之一秒)。

“守時”工作完成後,天文台每天都在一定時

間內,通過無線電廣播把時間準確地播送出去,這

叫“播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又根據天文台的

“播時”,來校正自己的鍾。然後向全國報出24個整點時間,這叫

“報時”。

我們每天都可以根據收音機裏發出的廣播員的報告“剛才最

後一響……”來校正自己的鍾表。現在我們日常使用的手表,以石

英電子手表最為現代化,走時也最為精確。它由於采用穩定的石

英晶體振蕩頻率為時間基準,走時精度就比機械表的精度高幾十

倍。大家知道,在石英電子手表誕生之前,人們是通過擺鍾來計時

的。擺鍾發明於17世紀,其精確度就遠不如石英鍾了。

比擺鍾更原始一點的機械鍾不是用擺或擺輪,而是用許多重

錘來拉動的。再追溯到古代,人們使用水鍾或火鍾。

水鍾就是銅壺滴漏。在一個銅壺裏麵豎一根有刻度的箭杆,

並裝滿水,水從壺底的小孔裏一滴一滴漏出來,水麵降低,箭杆的

刻度就表示過了多少時間。這是較為簡單的漏壺。

所謂火鍾就是燃香。點燃一支香以後,看看燒掉多少,就大致

知道是什麼時候了。我們的古人在使用火鍾時不是以“小時”來計

量時間,而是一支香、兩支香。水鍾也好,火鍾也好,比起近現代的

鍾表來,其精確度是差多了。

人類的測時工具,最為原始的要算是影鍾了。影鍾有兩種,一

是土圭,二是日晷。在有太陽時,拿一要木杆或竹竿直立在地上,

早晨及黃昏它的影子很長,正午影子最短;上午的影子偏西,正午

的影子偏東。古人就是根據影子的長短和方向來掌握大致的

時間。

日晷是由土圭發展而來的。日晷由晷針和晷盤組成。晷針直

插在晷盤中心。晷盤上有24等分的刻度,針影落在哪一個刻度

上,便知道是什麼時間。古埃及人用的日晷,是用有刻度的木條來

代替上麵所說的晷盤。看一看木條上的影子便能說出上午第幾個

時辰到了。看來,木頭的長短與時間的長短還真能比較一番呢!

現在,我們可以回答“木與夜孰長”這個問題了。

木頭與夜晚,這是兩個不同類的事物。不同類的量,不能比

較。你不能簡單地說某根木頭比某個夜晚長,或者某個夜晚比某

根木頭短。但是在特定的條件下,把木頭等物當作計時的工具時,

情形就不一樣了。

土圭、日晷、火鍾、水鍾、重錘拉的機械鍾、擺鍾、石英鍾、分子

鍾、原子鍾,以至恒星的位置,它們是各不相同的東西,可以說是異

類,但是在計時這一點上,它們又構成了“鍾表類”。不但相互問都

可以比短論長,而且都可以用來計量“日”或“夜”的長短。

在一天之內,各種植物開花的時刻是很不相同的。大多數植

物都在白天、黎明或傍晚開花,少部分在夜間開花。雖然我國植被

廣泛,南北溫差、時差較大,各地同種同屬的植物開花時刻大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