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磨工賣驢的啟示
拉·封丹是法國17世紀著名的寓言詩人。
他有首《磨工賣驢》的寓言詩,饒有風趣又發人深
省,概述如下:
一個老磨工和他十五歲的兒子一起趕集
賣驢子。為了使牲口顯得肥壯而易出售,他
們便抬著驢子走。路上罵聲不絕於耳:“可憐
蟲!傻瓜!粗胚!蠢材!”有人還大笑說:“三
個中最笨的笨驢,看來不是驢子自己!”磨工
於是讓兒子騎驢,自己徒步。走不多久,一位
老商人向孩子大喝:“下來!下來!”理由是
“青年人帶老跟班”,不成體統。於是他們換
了一個地位。後來三個少女看見,又大罵老
蠢材虐待孩子。老人連忙叫兒子也上驢子。
走不到三十步,又有旁人為驢子抱不平。老
磨工叫苦不迭,隻好讓驢子領隊,爺兒倆做跟
班。某君又嘲諷說:“這是不是新的風尚,把
驢子也來個解放?”這時,磨工終於大徹大悟,從中選擇了一個
方案,隨人家怎麼說,走自己的路。
這則寓言告誡人們,凡事要有主見,不要隨便讓人在自己腦子裏跑
馬。寓言本身包含了一個邏輯道理。可以把老翁、孩子與驢子的
關係列成一個選言判斷:或者是爺倆抬著驢子走,或者是孩子騎
驢而老翁徒步,或者是換個位,或者是“委屈”一下驢子,兩個人都
騎上去,或者是對畜生施與人道。
在上述選言判斷中,老翁有五種選擇,他們應該也完全可以從
其中找出至少一種妥當的辦法來。“他就這麼做了,倒是做得
很好!”
選言判斷是斷定事物若幹可能情況的判斷。
在選言判斷中,所反映的事物的每一種可能情況都形成一個
支判斷,稱為選言支。選言支至少有兩個,以供選擇。整個判斷沒
有對每一種事物情況作最後的判定。
一個判斷是不是選言判斷與一個選言判斷是真是假屬於不同
的兩個問題。
選言判斷的真假與選言支是否窮盡有關。所謂窮盡,是指把
每一種可能性都列舉出來。
一個窮盡的選言判斷必定是真的選言判斷。在特定範圍內,
它已包括了一切現實的可能性,而其中必定至少有一為真,因而整
個判斷為真。例如,上海地麵沉降的原因或者是由於海平麵上升,
或者是由於大量抽取地下水,或者是由於高層建築的壓力,或者是
由於地下天然氣的開采。這裏把各種可能性都窮盡了,所以是一
個真的選言判斷。
一個真的選言判斷卻可以是不窮盡的。“張三或是廣東人,或
是江西人”,如果張三能被確定是廣東人、江西人二者之一,盡管這
選言判斷不窮盡,它也是真的。
選言判斷是人們常用的一種思維形式。公安人員破案要列舉
種種可能性,一個指揮員要作出種種戰鬥方案來加以比較,醫生看
病要提出各種假設……,這樣形成的選言判斷估計到情況的各個
方麵,使人們考慮問題周到,從而為認識問題指明範圍,為解決問
題提供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