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海涅
1797年12月13日,海涅出生於杜塞爾多夫一個猶太商人家庭。
他童年和少年時期經曆了拿破侖戰爭,中學畢業後,依照父母的意願
經商。1815年拿破侖兵敗後,海涅曾在銀行工作。1819年~1823年,
海涅先後斷續在波恩大學、哥廷根大學、柏林大學學法律和哲學並從
事寫作。1825年他接受了基督教洗禮並獲法學博士學位。1830年法
國七月革命後遷居巴黎,1843年結識馬克思,1848年,海涅患了嚴重
的癱瘓症,但他仍忍
受著癱瘓的痛苦,在
“床褥墓穴”上用口
授方式創作了許多
優秀詩篇。1856年2
月17日,海涅在巴
黎逝世,葬於蒙馬特
公墓。
海涅是繼歌德
之後,德國最重要的
詩人。海涅的早期作
品主要是抒情詩,有
《歌集》(包括《青春
的苦惱》、《抒情插
曲》、《還鄉集》、《北海集》等)和4部散文旅行劄記(《哈爾茨山遊
記》、《觀念——勒·格朗特文集》、《從慕尼黑到熱那亞的旅行》、《英
國片段》)。《歌集》充滿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內容多抒寫詩人自己
的經曆、感受以及憧憬,歌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批判封建複辟暴行
和資產階級市儈習氣。旅遊劄記以見聞觀感的形式,對複辟時期的德
國現實給予抨擊諷刺,對拿破侖和七月革命表示讚頌歡迎。
旅居法國後,海涅的主要著作是其代表作長詩《德國,一個冬天
的童話》和文藝論著《論浪漫派》。長詩通過描寫詩人1843年回漢堡
的見聞,揭露和諷刺了德國的封建割據及庸俗專橫。《論浪漫派》對
德國文學發展進行簡要精當分析後成為德國革命民主主義文學的理
論綱領。此外,為支援西裏西亞紡織工人起義而寫的《西裏西亞織工
之歌》也是這時期海涅創作的一大收獲。恩格斯曾撰文說《西裏西亞
織工之歌》“宣傳了社會主義”,並說海涅是“德國當代詩人中最傑出
的一個”。
革命的進步詩人
海涅出生在萊茵河畔杜塞爾多夫城的一個猶太人家庭。
父親在城裏經商,不論春夏秋冬,總是很早就起床到商店裏
去。母親聰明能幹,特別小心謹慎。她不喜歡詩歌,不許海涅看
小說和戲劇,更不準他看民間雜耍。有時,女仆給海涅講些神
鬼故事,母親知道了就對女仆大加責備。
對海涅影響最大的,倒是他的舅父。舅父喜歡文學,並且
十分勤奮。他住在一所祖傳的小房子裏,閣樓上藏著許多古
典著作和各種各樣的小冊子,有文學書籍、哲學書籍和醫學
書籍,還有地球儀、行星軌道圖等。海涅像發現了寶庫一樣,
貪婪地讀了一本又一本。他既喜歡大部頭的小說,也喜歡童
話、傳奇、民歌和魔鬼的故事。這對他以後的創作產生了很大
的影響。
幼小的海涅最喜愛聽人們講拿破侖的故事,他崇拜拿破
侖,對於普魯士的封建專製非常痛恨。1811年夏天,拿破侖來
到了杜塞爾多夫。在林蔭道旁,海涅擠進看熱鬧的人群,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