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城外有一座點蒼山,點蒼山中峰之北有一座佛寺,名為崇聖寺,在大理國聲名顯赫。崇聖寺背負蒼山,麵臨洱水,極占形勝,又因與當朝段氏皇族關係密切,乃皇家寺院,又被百姓稱之為天龍寺。
天龍寺規模宏大,構築精麗,即便是中原五台、普陀等佛門聖地亦是要略遜一籌,隻不過僻處南疆,名聲不顯。
大理段氏尊崇佛法,曆代祖先做皇帝的多有避位為僧者,所以天龍寺比起普通佛寺要更顯得莊嚴肅穆三分,寺中僧侶並不算多,加起來不過百人,分布在偌大的寺院倒也顯得極為清冷。
然而就在這般金碧輝煌宛若天上宮闕的地方,在寺廟極西之處,卻有一座極為普通的院子,與天龍寺顯得格格不入。
院中一位六七歲的小沙彌正在玩耍,相貌俊秀,讓人一見便生出喜愛之情,因為昨夜剛剛下過雨的緣故,院中泥土濕軟,小沙彌正在自娛自樂的玩泥巴,受傷僧袍沾滿了濕泥,小沙彌不以為然,玩的不亦樂乎,不時有笑聲傳來,天真爛漫。
一位三十多歲的僧人從屋裏走了出來,容貌清俊,氣質雍貴,不過眉宇之間盡是憂鬱之色,一雙眸子也是黯淡無光,一看就是經曆過刻骨銘心的苦難,心有悶鬱,在其身後有兩名十一二歲的小沙彌。
僧人穿了一件洗的有些發白的灰色袍子,手上拿了一串十八粒金剛菩提,看著院中玩耍的小沙彌露出淡淡的笑意,但隨即又露出愁苦之色。
僧人見小沙彌身上臉上弄得都是髒泥,開口道:“晟兒過來。”
小沙彌聞言,抬頭看向僧人,露出爛漫笑容,向著僧人招招手,但並沒有過去,反而繼續玩弄地上的泥巴,若是明眼人一眼便可看出這位名叫晟兒的小沙彌有問題,所做動作表情略顯僵硬,雙眸沒有明亮天真的光彩,看上去像是一個智商有問題的傻子。
僧人見了也不惱,露出苦笑,雙眸盡是悲痛之色,搖了搖頭,吩咐身旁的兩位小沙彌道:“帶晟兒去洗刷一下,我要教他佛經。”
兩位小沙彌恭敬的合掌稱是,走上前跟玩泥巴的小沙彌聊了幾句,小沙彌開開心心的走出院子。
直到三人走出院子,再也看不到身影,僧人才收回了目光,看著手中的金剛菩提喃喃道:“我段壽輝一生所作所為對得起大理段氏,對得起大理國,廣施仁德,為何到最後卻落得這般地步?”
段壽輝,大理國上明帝,在位一年便禪讓給了堂弟段正明,出家天龍寺為僧,至今已有六年之久。
數年前大理國忽生大變,朝中權臣楊義貞弑殺上德帝,欲要謀朝篡位,當時年富力強的段壽輝挺身而出,為段家數百年基業討伐已經擁兵自重的楊義貞,最後在天龍寺眾高僧以及高智升等忠心於大理段氏的朝臣幫助下成功討伐楊義貞,使得段家基業沒有斷送,此次叛亂當中段壽輝的表現有目共睹,文韜武略皆是一流,功勳卓越,最後在眾人的支持下登基為帝。
然而表麵的光鮮之下卻有著鑽心的痛苦,楊義貞發動謀反,大肆抓捕殺害段氏子弟,他的長子不幸被殺,好在段壽輝還有一個身在繈褓之中的幼子段晟,這使得他沒有因長子的死而絕望,但在登基之後,厄運並沒有消散,登基不到一個月皇後卻染了惡疾,沒有支持到一個月就撒手人寰,段壽輝與妻子一向和睦恩愛,這使得他一度沉浸在痛苦當中無法自拔,然而當他再度振奮起來時,幼子段晟卻因為發燒不退,燒壞了腦子,成了一個癡傻兒,這一次的打擊徹底的擊垮了本有萬丈雄心的段壽輝,絕望了的他不顧朝臣的反對,毅然退位禪讓,帶著幼子出家天龍寺,與世隔絕,過起了平淡清苦的僧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