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起跑線(1 / 2)

本人在讀大學期間入的股市,時間點在2006年8月份左右。一開始幾千元小資金,頻繁交易,追漲殺跌,標準小白。

看了一些投資類的書籍《十年一夢》,《股票作手回憶錄》,《現代化的陷阱—中國經濟社會問題》,《係統交易方法》,《證券期貨投資計算機化技術分析原理》,《證券投資理論與證券投資戰略適用性分析》,《克羅談投資策略》,《戰勝華爾街》,《漫步華爾街》,《泥鴿耙》《笑傲股市》,《炒股的智慧》,那個時候還沒有小辛巴巴的書,要不然肯定也買了。

看了一些書後就飄飄然,感覺已有了股神的氣息,其實是狂妄和無知的氣息。水平肯定是要勝他人一等。

這期間,由於家裏人支持,資金有了50萬元,一般人的錯誤就是點位越高投入的資金越大。到了2007年,利用深發展和東阿阿膠的權證機會賺了小錢,尤其是2007年5月30號著名的半夜雞叫事件後,深發展卻依然盈利,讓信心膨脹到了極致。

中途由於表妹考上大學,有一天請客,叫了親戚朋友,滿桌都談股票,每個人都說自己有消息給我推薦。其實已經感到瘋狂了,所以那時看的書是《1929年大崩盤》,但人在市場裏,無論如何逃不出佛祖的五指山,真正逃頂的人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多果敢呢。

中間的小操作是用50萬資金分散買入了大概50隻ST股票。當時想法是反正中國股市沒有退市的股票,一定能重組,肯定能賺錢,如果那個理念堅持到今天,估計也能大發一筆了。

由於SST北亞停牌(買的最少,隻有3000元也就是今天中航資本,賺了將近10倍)沒賣掉外,其餘的又全部換到了SST幸福(日後的華遠地產),暴虧,具體金額忘記了,可能有15萬吧。由於是用老媽的賬戶在炒,又是家裏的錢,心理壓力非常大,很沮喪。

聽“股神”林園說馬應龍不錯,就又把虧損的SST幸福換到了馬應龍。

虧損後人的心態都會發生變化,又急於翻盤,連中國石油的上市第一天也參與了,第二天虧損出局。

心態越來越差,就像輸紅眼的賭徒,參與了認沽權證的末日輪炒作,這次應該是虧損5萬左右。

連續折騰後,本金隻有20萬。選來選去,還是馬應龍拿著吧。因為感覺現在寫字樓的人得痔瘡多,股本又小,最終要分紅擴股的。無論如何都要感謝家裏人,他們都沒問我虧損和盈利如何。

這些年傻的都沒券商談手續費,一直以千分之三的傭金在交易。過節了,券商還到我家裏給我送月餅,那是什麼心情。

2007年7月我畢業了,上班後家裏給我在X濱江買了房,單價是1.3萬元,首付是4層,按揭家裏在還,利率後來是打7折。利率打七折的意義,其實就是國家在補貼你買房,更變態點,就是相當於房價打7折。這就是在YN讀書的弊端,如果我是在X上大學的話,應該早就關注房產市場了。第一次買房才知道,可以借助銀行的資金進行錢生錢。真正來錢快,是因為用了杠杆。

在08年的時候房價是有一次下探,X市政府也出台了契稅補貼等等,想買第二套。但因為同事無意說了一句,都靠父母買房,好像有點不屑。我一想也對,還是要靠自己的。這種思想我現在感覺是比較錯誤,都是死讀書造成的。就好比範冰冰她父母給了她一張漂亮的臉,她非說不要那麼美嗎。人都是靠自己一點點奮鬥,這些都是誤人子弟。有資源要善於用好資源,不用好資源,才是最大的浪費。

我們這個年代跟以前還確實不一樣,以前的年代是大家都沒錢,條件特別好的人也沒幾個,大家的起跑線是基本一樣。但現在明顯人的各個層次已經分開,起跑線就顯的非常重要,你對現有資源的運用也就顯的更加重要。起點很大程度可以影響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