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物激勵法就是利用實物給孩子看或送給孩子,使其產生聯想、想象,從而激發他的積極性,使其奮發努力的一種教子方法。
範例:譙國夫人教子
譙國夫人是隋朝時南方少數民族南越的首領,她善於行軍用師,安撫部眾。當時番禺人王仲宣反叛朝廷,其子孫率兵出討,與其他部眾聯合打敗了王仲宣,隋高祖冊封她為譙國夫人,並賜以錢物。皇後又以首飾及宴服一襲賜之。譙國夫人將這些賜物盛於金篋,與梁代、陳代的賜物各放於一庫,每歲時大會,就將賜物陳列於庭,以示子孫,並教誡他們:“汝等宜赤心向天子,我事在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賜物具存,此忠孝之報也。願當等皆思今念之。”意思是說,你們這些人應該對皇上忠心赤膽。我為三代皇帝做事,就在我有一顆好心,現在皇上的賜物都存在這裏,這是我忠孝朝廷的報酬。希望你們都好好地想想這些賜物。
評析:
譙國夫人用皇上及皇後的賜物向子孫進行實物激勵,有兩個方麵的意思:一是這些賜物是榮耀的象征,來之不易,是父輩的榮耀。子孫們看到這些賜物,想到這些榮耀,牢記父母創業的艱難,牢記父母的榮耀,以父母為榜樣,創造更加輝煌的事業。二是這些賜物是朝廷賜予的,朝廷是國家的象征,譙國夫人運用朝廷的賜物對子孫進行激勵,對子孫進行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要子孫牢記皇上的大恩,報效朝廷,繼續為國立功。這種方法比一般的家教更形象、直觀,因而能給人以更深刻的印象,產生很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