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啟發孩子的創造力(1 / 1)

研究創造力的學者喜歡將創造力比喻為“點石成金”的技術。他們鼓勵家長,如果沒有能力給孩子金塊,那麼就教給孩子“點石成金”的功夫吧!的確,創造力能化腐朽為神奇。人類進化史上,那些林林總總的“發明”,就是創造力的具體表現。

“創造力”尤其適合於未來生活。因為隨著電腦的發展,“記憶”不再重要,最重要的是如何以創新的觀念和態度解決問題。因此,如何啟發孩子的“創造力”,是今後教育的重點,家庭教育自不例外。

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身體組織從出生到成人,一直都在發育成長。它的過程是不斷地淘汰老細胞,長出新細胞。然而腦部與身體其他部位不同,隨著人的成長,腦的重量逐漸增加,但是腦細胞的數量卻和出生時相同,不會再增加。腦細胞隨著身體的成長會伸展出許多突觸,神經纖維長出髓鞘,這叫做髓鞘化。主管運動和感覺的部位會提早髓鞘化,專司高級思考的部位髓鞘化則較遲。大腦細胞間需要有聯絡的網絡,這種聯絡的網絡叫做神經回路,如果回路的組織良好,可加強一個人的思考能力。這些機能的發展,由胎兒時期就開始發展,到了3歲左右,大部分發育完全,就是更細致的回路成長。到了小學四五年級,成長即完成了。因此,小學四五年級前是智能發展的黃金階段,也是啟發創造力最關鍵的時期。

讓下一代更聰明,是所有父母的希望。然而,根據科學實驗,智商受遺傳的影響比較大,後天的努力隻有少許的影響。所幸的是,與“智商”同等重要的“創造力”,充滿可塑性,可經由“訓練”呈現令人滿意的結果,而且一經“訓練”,就不會消失。

什麼是創造力呢?創造力和智商有點相關,但不是絕對有關。一般而言,有高智商的人,不一定有高的創造力;有好創造力的人,卻要有中等以上的智商。創造力除了“智力”之外,還包括了5個重要的能力:敏覺力、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精進力。當父母變換了孩子的房間布置,孩子一眼就能看出改變的地方,絲毫不差,就表示孩子的“敏覺力”十分高。當老師問:“茶杯有什麼用途?”在限定時間內,能夠想出最“多”答案的孩子,就有著較佳的“流暢力”。變通力,是指孩子能以不同角度看問題。例如有人問:“你在沙漠裏口渴了,要喝什麼?”

如果甲孩子回答“開水”、“汽水”、“咖啡”,乙孩子回答“仙人掌汁”,則乙孩子要比甲孩子有“變通力”。獨創力,是指能想出別人想不到的看法,而且有實際效果。可以說,所有的“發明家”都具有高度“獨創力”。至於精進力,是指能從更精致、更細密的角度思考。例如懂得在紙船上塗一層蠟,防止被水浸壞。這“多一層蠟”的思考,就是精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