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做一個新時期合格的家長(2 / 2)

第一,家長也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使孩子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的熏陶。一般來說,受過良好教育的父母,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並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學習,容易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強烈的求知欲,學習成績較好,心理衛生問題的發生率就較低。

第二,父母對孩子要有適宜的期望,這種期望是孩子成功的動力。所謂適宜的期望,就是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能力,尊重他們的誌向、興趣,向孩子提出他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並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不斷給予鼓勵和幫助,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發展。對孩子期望過高或過低都是不妥當的。期望過高,就會不切實際,片麵要求孩子學習上得高分,上重點,課餘還要學幾門課,增加孩子的壓力和負擔,結果不但不能促進孩子的學習和良好的個性發展,反而引起孩子的厭學情緒;期望過低,就會對孩子不關心,放鬆要求,使孩子缺乏上進心和求知欲,影響兒童樹立遠大理想。

第三,家庭教育方式要講究。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心理學家鼓勵采用民主式的教育方式。所謂民主式的教育方式,是每個家庭成員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並且耐心傾聽別人的意見,家長不會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或為孩子包辦一切,也不一味地滿足他們的所有要求,而是誘導、幫助他們做出正確的決定。在這種民主平等的家庭中成長的兒童、青少年,往往具有良好的品質,獨立性和自信心較強,有愉快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適應社會的能力較強,有利於心理健康發展。相反,一些家長采取嚴厲、粗暴、溺愛、放任的態度,都會影響親子關係,或破壞兒童與父母之間的正常感情聯係,使兒童出現較多心理問題。

第四,家長要創造和諧的家庭氣氛,使兒童感到安全、舒適、心情愉快。家庭氣氛是指家庭成員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穩定的心理環境。這種環境對兒童智力開發、情感陶冶、個性發展和道德培養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氣氛主要取決於家長的素質,如果父母經常吵架,牢騷滿腹、悲觀失望,家庭氣氛一定是緊張、壓抑沉悶的。在不健康的家庭氣氛中,兒童容易形成孤僻、冷漠、焦慮的不良情緒,損害了兒童的心理健康。

第五,家庭結構狀況會影響到和諧的家庭氣氛。由於單親家庭往往缺乏和諧的家庭氣氛,易使兒童形成心理衛生問題。父母離婚常給兒童帶來巨大的心靈創傷,兒童容易變得憂鬱、情緒不愉快、學習成績下降,有些兒童甚至產生自卑心理,不願參加集體活動。缺乏家庭溫暖和教育,孩子容易沾染不良習慣,結交不良朋友,走上犯罪道路的機會較多。喪父或喪母同樣會使兒童受到一次巨大的打擊,兒童由於缺少了完整的家庭的愛,也會出現情緒低落、孤獨的特點,從而形成心理衛生問題。

總之,無論何種類型的家庭,都會給兒童帶來正麵或負麵的影響。如果家長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時時刻刻在影響著下一代,就應該主動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改善家庭教育方式,建立和諧的家庭氣氛,使兒童的心理得到健康發展。隻有這樣,家長的家庭教育才可能成功;隻有這樣的家長,才可以稱為新時期合格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