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我心中的爸爸、媽媽(1 / 1)

渝北中學 夏航

(一)體貼型

在我心中,爸爸、媽媽首先得對我的生活十分體貼,對我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總是對我噓寒問暖,天冷時記著叫我加衣,我生病時對我細心照顧,平時和我一起玩耍、遊戲。我會在這愛的海洋裏茁壯成長。可這不是溺愛,我不想他們溺愛我,不想他們對我千依百順,不想他們把我看成是個小皇帝。因為溺愛是父母親手挖掘的我的心靈的墳墓。

(二)嚴厲型

古人常說:慈母多敗兒。俗語中也有“棒下出孝子”的說法,更有甚者認為“打是親,罵是愛”。我的父母不僅要對我體貼,而且也要對我嚴厲。我犯了錯誤,如撒了謊,對人不禮貌,他們不能不聞不問,或者認為這些小錯沒什麼大不了。應該對我及時教育,勸勉我及時改正。若我仍不以為然,甚至可以適當動動“武力”。畢竟“打在兒身,痛在娘心”。關鍵是要讓我明白自己的錯誤。對我做得好的,應鼓勵我繼續做,教育我“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

(三)理解型

孩子總是渴望得到理解,特別是父母的理解。父母和孩子之間意見不合是常有的事,發生爭執和誤會也是有可能的。這時我的父母能冷靜地處理這些問題。消除我們的矛盾,避免出現誤會,能將心比心地站在我的立場上去想。在現實生活中,父母特別關心孩子的學習。若我某次考差了,父母不應一味地指責我,在我的傷口上撒鹽,他們要明白我是付出了努力和汗水的,考差了,最傷心和難過的人是我。這時,父母能安慰我,了解我的苦楚,鼓勵我下次再來,為我加油打氣,成為我強大的精神支柱。而他們的指責隻會讓我失掉最後一點重新再來、再努力、再奮鬥的勇氣和信心。

(四)教育型

在我們這個年齡,對這個世界了解還不深,對事物的認識也很片麵。這時父母應糾正我的一些錯誤的思想和觀念,提高我的自我覺悟能力,培養我有良好的習慣和行為,如從小教育我助人為樂,吃苦耐勞,勤儉節約,讓我有健康的思想和優秀的品德。

我心目中的爸爸、媽媽應是這四種類型的結合。可這樣的父母又太完美了,俗話說:“人無完人。”我的父母也許不是如此完美,但在我心中,我的父母是最好的。他們就是我心中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