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基於資源的學習,就是學生通過閱讀或查找大量的資料來進行學習的方式。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研究問題本身,還要查找確定回答問題所需要的信息。學習資源可以是書籍文章,也可以是音像材料或電子數據庫,或者是其他計算機材料。
基於資源的學習有兩個基本特征:靈活性和自主性。所謂靈活性是指在學習中,針對同一問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風格、興趣、能力水平進行靈活性調節,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研究解決具體問題,而不再單一地依靠課程和書本。自主性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主動控製學習過程,控製學習步調。通過基於資源的學習方法,教師應指導學生明確什麼是學習目標以及自己的長遠學習目標和方向,知道去哪裏查找相關的合適的資源及如何查找,學會做筆記和評價信息資料。在以網絡校園為主的前提下,使教師和學生能夠通過衛星、互聯網和其他通訊技術相互聯係。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交流,學會如何評定學習結果和進展。這些技能的培養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這種學習是積極主動地參與,使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掌握根據不同的學科查找不同的學習資料的方法,通過接觸各種不同的載體所提供的學習資源,能夠激勵學生盡可能以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多種手段查找相關信息,以便解決具體問題。而在諸多的資源中,互聯網是最大的學習資源庫,學生可以利用這些資源查找有關信息,對具體問題進行學習研究,同時也能彌補我國在文化、經濟和技術方麵的不足,以期使學生能夠了解世界上先進的學科內容,開闊眼界,以培養在改革大潮中應付挑戰所需要的能力。這種學習過程類似於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日常信息的獲取和理解過程,它是將學生培養成為一個自導型的學習者,使學生在進行過程學習的進程中,逐步建立一個完整的技能體係和知識基礎,為適應將來漫長人生的學習要求做了準備。由於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信息的不斷增長,獲取信息的技術手段複雜繁多,因而學生必須具備自我再教育的能力,學會如何在信息時代生存、發展。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主體、中心。因此,要教育培養好孩子,使“望子成龍”有望,首先必須讀懂孩子:讀懂孩子的喜、怒、哀、樂,讀懂孩子的理想、追求,讀懂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成才觀,讀懂孩子的性格、愛好、交往,讀懂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印象、地位及孩子對家長的期望、要求。這樣,家長才能做到與孩子有效地溝通,使教育做到有的放矢,架設起一座家長與子女溝通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