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三百年來自然災害與人類社會(1)(3 / 3)

另一方麵,自然災害發生的規模以及造成的損失越來越大。工業革命以來,由於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社會物質財富和人口相對集中,一旦爆發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損失也相應地增大,這在災害學上被稱為“災害的放大效應”。這種現象無論是傳統自然災害還是新生自然災害,其表現都十分明顯。我們以死亡人數超過10萬人以上的特大地震為例,在工業革命以前是幾百年才發生一次,而20世紀竟然發生了三次。

而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麵爆發的生態危機,更是證明了這一形勢的嚴峻程度,從《近三百年來世界重大自然災害示例表》中可以明確看出這一發展趨勢。

在發達國家,一個突出的現象是: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急劇擴大的同時,自然災害導致的人口死亡數字有顯著下降的趨勢。

(三)現實因素越來越複雜

自然災害作為一種自然力作用於人類社會的產物,其成因固然有自然因素在內,然而有許多自然災害的發生並不是純自然的,人為因素在其中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麵,純粹的自然因素越來越少,許多自然因素、自然條件都發生了變化,而引起變化的力量中無疑有人為成分。另一方麵,人為因素直接致災的現象越來越突出。尤其是工業革命以來,由於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掠奪性開發以及對科學技術的濫用,人為因素對自然災害的引發作用日益明顯,並呈現出越來越嚴重的趨勢。這些情況在下麵將會詳細地介紹。

三、自然災害的人為因素分析

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在於人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選擇、改造、控製、調節和影響自然環境,並為自己的目的服務,而動物則隻是被動地適應和利用自然環境。馬克思曾經說過:“動物僅僅利用自然界,單純地以自己的存在來使自然界改變,而人則通過他所作出的改變,來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

正是由於人類的這種能動作用,人類才能從自然界獲得越來越多的財富,同時把自然界變得如此絢麗多彩。然而,也正是人類的影響和作用,致使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生態環境不斷出現危機,從而威脅著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人類不僅是災害的承受者之一,也是災害的促成者之一。

砍伐森林和放牧是人類改變其自身環境的最長期和最重要的方式。而過度砍伐、盲目開發的現象,早在采獵和農牧時代就已經相當嚴重了。恩格斯曾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用極其生動的筆觸描繪了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的居民以及阿爾卑斯山的意大利人,由於濫砍濫伐而招致大自然無情報複的事實。同樣的事實也發生在古老的中國。森林的過度砍伐致使黃河兩岸窮山禿嶺、溝壑縱橫,昔日作為中華民族搖籃的“母親之河”,今日已成為一條世人詛咒的“災難之河”。而萬裏長江,時至今日,也幾乎變成了第二條黃河,連年水災不斷,並呈現出越來越嚴重的趨勢。

森林是陸地上最大的生態係統之一,也是分布最廣的生態係統,它具有淨化空氣、涵養水源、防風固沙、保持水土、保護農田等多種功能。由於森林和落葉層的保護,降雨時徑流減少,同時使土壤免受降雨的直接衝擊,於是洪災和水土流失不易發生。森林更起著整個自然生態係統平衡器的作用。據美國學者計算,森林的經濟價值和環境價值之比為1∶9,可見森林的環境價值要遠遠高於其經濟價值。因此,對森林的過度砍伐和破壞必定會引起大自然的報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