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胡雪岩的成功可以複製 第十二章三教九流盡精英,胡雪岩這樣識人用人
做大事的人一定要學會識人用人,最合理地分配自己屬下的人力資源,充分調動雇員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一位雇員的才能。“駿馬能曆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就短,智高難為謀。生材貴適用,慎勿多苛求。”人各有所長,用人要擇才任勢,使天資、秉性、特長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崗位上各得其所。胡雪岩可謂是深諳此詩中所蘊涵的道理,在對內部雇員的使用上發揮得淋漓盡致,形成了自己獨到的一套識人用人觀。一、辨識人才,獨具慧眼識人要訣:德看主流,才重一技。胡雪岩對內部雇員的使用總的來說就是遵循“德看主流,才重一技”的原則。具體來看就是:以長取人,不求完人;以誠待人,用人不疑;以利激人,獎罰分明;以愛容人,得饒人處且饒人。正是從“用人之長,容人之短,不求完人,但求能人”這點出發,胡雪岩在辨識人才的時候,從不為世俗所左右。他獨具慧眼,即使是那些在別人看來是“敗家子”的人,他也能發現他們的長處。比如他收服嗜賭如命的紈絝子弟劉不才,使其擔當特殊的“清客”角色,最後把他培養成為一個專門和達官闊少們打交道的能手。1.多角度看人,不致看錯看漏胡雪岩選取人才的一個重要原則是“看了人再用”。但他的這一個“看”字,內容特別豐富:既有長相、身材、胖瘦的察言觀色,又有專業素質、生活習慣、社會關係方麵的背景考察。他認為,隻有通過這種多視角的考察,才能全麵地把握一個人的優劣長短,然後用人所長,容人所短。胡雪岩做了許多大生意,手裏已不缺精於某一行當的專門人才,他缺的是擁有非凡“外場”能力的人才--善於應酬,能在外麵跑業務的業務員。阿巧姐把自己的弟弟福山推薦給了胡雪岩。這天,胡雪岩在蘇州的主管周一鳴把福山給胡雪岩帶來了。胡雪岩首先看了福山的相貌:一個年輕後生,長得高大白皙,極其體麵。那張臉生得清秀,且帶點脂粉氣。進而又聽了福山說話,感覺他蘇州話中的脂粉氣更濃。胡雪岩心裏十分高興,這樣的人在外麵肯定會有吸引力。胡雪岩問了福山一些情況,了解到福山已在一家布店當了3年學徒,在算賬方麵極其熟練,於是就出了一個題目考察福山的算盤。隻見福山五指翻飛,將算盤撥得清脆流利,僅憑那“大珠小珠落玉盤”似的聲音,就已經知道是好手。待福山報了結果,自己又拿算盤複算了一遍,一點不差,甚為滿意。不過,胡雪岩還要再考驗一下他,才能委以重任。這時,正好胡雪岩的兩位朋友劉不才和襲豐言到了蘇州,趁閑時去當地一個叫山塘的有名“堂子”吃花酒去了。於是,胡雪岩又問福山:“你蘇州城裏熟不熟?”“城裏不熟。”“那麼,山塘呢?”“山塘熟的。”福山有點不解地問道,“先生究竟要問什麼地方?”“我自己不去,想請你去跑一趟。我有兩個朋友在那裏,一個姓襲一個姓劉,你看看他們在那裏做什麼?回來告訴我。”胡雪岩停頓了一下,又說,“你不要讓他們知道,有人在打聽他們。”“噢,我知道該怎麼做。”福山很沉著地答應著,站起身來,似乎有些躊躇,但終於很快地走了。胡雪岩這種考察人才的方法很特別,在一般人看來,要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學徒到清朝時的“紅燈區”去找人,總是不太合適。連周一鳴都覺得不妥,擔心福山太小,會掉進花街柳巷的“迷魂陣”。胡雪岩卻認為周一鳴的擔心大可不必,並解釋說:“我看他那個樣子,早就在迷魂陣裏闖過一陣子了。我並不是為難他,而是要看看他對那方麵到底熟不熟。少年入花叢,總比老了入花叢要好。我用人的方式和別人不一樣,別人講究少年老成,可我要求的是不光年紀輕,還要有能力,有經驗。因為隻有什麼事都經曆過,看過之後,到了緊要關頭,才不會掉入別人的迷魂陣。”這番見解,周一鳴倒是從來沒有聽說過,一時無話可答,仔細想想,似乎也有些道理。不過,周一鳴又替福山擔心說:“他身上沒有什麼錢,就是找到那裏,那種門檻怎麼踏得進去?”“這就要看他的本事了,不去管他。”胡雪岩說。就在兩個人閑聊的時候,福山回來了。“劉老爺在那裏推牌九,擠了一屋子人,都是那裏的娘姨、大小姐;襲老爺一個人在那裏喝酒。”福山說。“一個酒鬼,一個賭鬼,到哪裏都一樣。”胡雪岩笑著說。“福山,”周一鳴問,“你是不是親眼看見的?怎麼曉得是他們兩位?”“那裏有個相幫,我認識,”福山臉一紅,說,“我托他們領我進去看的。”周一鳴這時覺得胡雪岩說他“在迷魂陣裏闖過一陣”的話有點道理了。胡雪岩對福山誇獎了兩句:“你倒蠻能幹,在外麵自己會想辦法,很好,很好!”接著又問:“有沒有到外麵去過?比如說湖州?”“沒去過。”福山剛受了鼓勵,充滿信心地說,“不過沒有去過也不要緊,隻要是胡先生的吩咐,我一定會努力辦成的。”經過這麼一番考察,胡雪岩才正式起用了福山。按常人的眼光,年輕人闖入“紅燈區”,那肯定是要學壞的,這樣的人再有才,也不能重用。可是胡雪岩卻認為闖過那種地方是一種長處。對福山這樣的年輕人來說,誘惑無時不在,他經過看過,有了經驗之後,才能不覺得驚奇,到了緊要關頭,才不至於掉入“迷魂陣”,這比沒有經驗要好得多。2.察人於無形“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朋友重要,關鍵崗位的用人更為重要。他們與自己的事業密切相關。胡雪岩在關鍵崗位的選人方麵尤其慎重。胡雪岩依附王有齡的勢力將生意做到了各行各業,涉及人員範圍廣,有江湖人士、官員、洋人,而且做得相當成功。這以他個人之力是萬萬做不到的,這是因為他手下的一批人才為他盡心盡力。與其說是人才,不如說有胡雪岩這樣的伯樂,因為有胡雪岩,千裏馬才有了縱橫馳騁的廣闊天地。事業鼎盛時期,胡雪岩的錢莊遍及杭州、寧波、上海、武漢、北京等地,典當行開了二十多家,同時胡雪岩自身還要兼理絲綢、軍火方麵的生意,手下分號的用人自然成了頭號問題。對於這一點,胡雪岩比較得意,也有些自負。他能識人,更能用人。胡雪岩考察人才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察人於無形,也就是在被考察人不知不覺的狀態下,就將其能力、品性等了然於胸。胡雪岩考察的第一個副手是阜康錢莊的第一任店務總管劉慶生。依靠王有齡在浙江海運局的勢力,胡雪岩的糧米生意頗為順利,資本也如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憑他在錢莊當了十多年夥計的經驗,胡雪岩打算開設一家自己的錢莊,這主意得到了王有齡的讚同。胡雪岩要開設個人錢莊的消息一透露出去,他過去錢莊的老朋友都踴躍地向他推薦一些有能力、有經驗的檔手。很快人員幾近配齊,就差一個能夠獨當一麵的店務總管了。胡雪岩知道此職位的人員至關重要,寧缺毋濫。這時,永豐錢莊的張胖子向胡雪岩推薦了一個名叫劉慶生的人。由於店務總管一職直接關係到錢莊將來的發展,胡雪岩當然不會隨便聽信別人之言,他要親自考察一下劉慶生。胡雪岩要開錢莊,但他自己太忙,實在脫不開身來做具體的店務,因此,必須尋找一個“檔手”來管理錢莊的具體事務。劉慶生是大源錢莊的一個小夥計,張胖子說此人很能幹,胡雪岩也跟他打過交道,留下的初步印象是外頭應酬能力強,人緣好。但是,他還必須進一步考察劉慶生,因為“檔手”是錢莊極重要的位置,關係到錢莊的前途。一個晚上,胡雪岩不說明什麼事由,將劉慶生請到家裏來商談。一坐下,胡雪岩便東拉西扯、天南地北地說了一個時辰,意在考察劉慶生的耐性。隻見劉慶生態度隨和,不急不躁。這一關算是過了。接著,胡雪岩又考察劉慶生對本行知識的熟悉程度。他以閑談形式考問,出的題目都很難,劉慶生據實回答,大都不錯,第二關又算過了。“慶生兄,”胡雪岩又問,“錢莊這一行,我離開很久了,不曉得現在城裏的同行,一共有多少家?”“大同行八家,小同行就多了,一共有33家。”“噢!哪33家?”這下顯出了劉慶生的本事,他從上城數到下城,一口氣報了出來,一個不缺。這份記性,連胡雪岩都自歎不如。到此地步,胡雪岩差不多已決定要用此人了,但是他還不肯明說。又閑說了劉慶生家中的一些情況和劉慶生在大源錢莊的情況,最後才攤牌請劉慶生來新開的錢莊幫忙。第二天,胡雪岩又給劉慶生一大筆錢,叫他去租套房子作為辦公地點,意在暗暗考察一下他能否放開手腳來辦事,有沒有辦大事的氣魄和眼光。後來他發現劉慶生在這方麵出手闊綽,一點也不小家子氣。於是,胡雪岩心中的最後一層顧慮也消除了,正式定他為錢莊“檔手”,代理錢莊各項事宜。胡雪岩考察人,妙就妙在無形之中,以突然襲擊或秘而不宣的方式對人才進行考核,使人才的才能和品性能夠真實地表現出來。有一次,胡雪岩到湖州去了幾個月後,回到錢莊,也不跟劉慶生照麵打招呼,而是暗地觀察店內的營業狀況。後來坐進店中,劉慶生遞來賬本讓胡雪岩過目,胡雪岩接過看也不看一眼就遞了回去說:“賬就不必看了,明天我要去外麵辦件事,現在店內有多少現款?”“約有84000兩。”劉慶生回答。“這兩天會有人來提款嗎?”“後天有。”於是,胡雪岩挺直身子說:“你給我開個80000兩銀子的賬,我隻要明天一天,後天就還來。”當看到劉慶生手腳利落地開賬並提出現款時,胡雪岩露出了非常滿意的笑容,因為他並非真的要用80000兩銀子,而是借此考察店內收支賬是不是正確。本行知識考察完畢之後,胡雪岩進而暗中考察劉慶生的為人,看他手腳是否放得開,手麵是否寬綽。因為劉慶生和胡雪岩一樣是夥計出身,一個月隻有不到二兩銀子的收入,現在每個月給他十幾兩銀子,很可能一下子適應不了,舍不得花。舍不得花,就是手麵不闊,有可能是個好夥計,本分的事能處理得很好,但終究做不成大生意。結果,劉慶生首先包租了一座頗為雅致的小院。這樣胡雪岩才相信他做事是放得開的,最後一層顧慮也消除了,於是便放手讓他管理阜康錢莊的所有事務。劉慶生不負所望,阜康錢莊在他的經營管理之下,很快發展成為杭州錢莊業中的大戶,招牌打響了,且信譽極佳。3.加以誘惑,方顯人性在去湖州拜訪鬱四的時候,胡雪岩由於沒有與鬱四打過交道,因此在一間酒館裏,問:“誰知道鬱四的住處?”陳世龍走了出來,拉上黃包車,一直將胡雪岩送到目的地。胡雪與陳世龍閑聊的過程中,發現此人不但頭腦聰明,幹事也挺利索,便想用此人,以後為自己跑跑腿也是一件很好的事。後來經過鬱四的介紹,胡雪同樣地對陳世龍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為了用人放心,他要先對陳世龍進行一番考察。因為陳世龍酷愛賭博,胡雪岩便要求他若準備為自己做事的話,就必須改掉這一惡習。為此,胡雪岩特意給了陳世龍一筆錢,隨後暗中派人跟蹤他的足跡。結果,跟蹤的人發現,陳世龍雖然按捺不住賭癮發作,進了賭場,但看了半天的“邊風”,卻始終未下注。胡雪岩對陳世龍的表現頗為滿意。當然,這一切考察過程事後也一直沒有告訴陳世龍,暗中考察才會得到真實的效果。這時,胡雪岩心裏有了一個計劃,準備把陳世龍送到上海去學洋文,將來他的絲業一定會發展到去上海做銷洋莊的,而且最重要的是與洋人打交道時,如果沒有一個自己的人在生意中做翻譯,那麼肯定會吃很多虧。盡管後來因形勢變化,陳世龍沒有做成翻譯,後來的翻譯由一位朋友古應春替代,但陳世龍在湖州的絲業生意中卻獨當一麵,全權處理湖州的一切事務。胡雪岩這種考察並培養人才的發展思路是值得學習借鑒的。4.打破常規,不拘一格選人才“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出於眾,人必非之。”大凡一些有才華的人,總難免引來眾人的非議。隻有具備獨特見解的人才有與眾不同的見地,正因為他們對事物有深刻的見解,常人無法體會其深遠意義,所以他們的一些想法和行為會遭到別人的反對和議論。胡雪岩能夠看到一些人的這一點,所以他總是不拘一格地選擇人才。司馬鬆就是胡雪岩不拘一格所選的人才。當時,王有齡在湖州剛上任,統轄的一個縣城發生了民變,“亂民”殺了縣官,攻占了縣城,樹起大旗,自稱“無敵大王”。消息傳到湖州,王有齡大為惱火,召集幕僚,征詢辦法。討論的結果是,手下幕僚大都認為應該進行剿殺。然而有個叫司馬鬆的幕僚卻反對這樣做。他說:“如今官兵久不訓練,不知拚殺之事,亂軍風頭正健,不與之相爭才是上策。否則,一旦官兵失敗,隻怕四處的亂民都會響應,況且民亂事出有因,當以撫字為上,既可安撫民心,也可平定民亂。”這個司馬鬆人緣很不好,平素寡言少語,又好貪小便宜,衣著服飾亂七八糟,同僚很看不起他。王有齡也不太喜歡他,隻因他是另外一個朋友介紹來的,才沒把他辭掉,今日見他未出兵便先言“敗”字,很是氣惱,便不予理睬,而派了個營官領了一千人馬去鎮壓亂民。司馬鬆見王有齡一意孤行,也不多說,隻是搖了搖頭。事情果不出司馬鬆所料,一千名官兵在中途便中了埋伏,死傷大半。別處的饑民見官兵如此不堪一擊,便也紛紛起來鬧事,響應“無敵大王”。這時,王有齡才知道事情並不是那麼容易辦的,他趕緊召集幕僚,商議對策。眾幕僚說來說去都沒想出個好主意,王有齡突然想到提倡“安撫”的司馬鬆,定睛一看,發現司馬鬆沒來,一問,才知司馬鬆近來身體有恙而告假休養。王有齡趕緊派了個人去請司馬鬆。不多久,差役回來說,司馬鬆病得太重,不能前來議事。王有齡無奈之下,隻得派衙役帶著一封安撫信,去與“無敵大王”談和,哪知亂民根本不領情,不但殺了那衙役祭旗,還揚言要殺進湖州。胡雪岩這時從外地趕回來。王有齡猶如見了救星,把近來發生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胡雪岩。胡雪岩道:“解鈴還需係鈴人。”於是先派人打聽司馬鬆的情況。不一會兒,手下回報:“司馬鬆正在江邊釣魚呢!”王有齡一聽,不禁勃然大怒,知道司馬鬆是在戲弄自己。胡雪岩並沒有生氣,而是說:“王兄,不可意氣用事,納其人而不知善用,你也是有過錯的。”王有齡也是個大度之人,回頭想想自己確實有錯,難怪司馬鬆會有如此舉動。隻是此時,該如何去說服司馬鬆呢?胡雪岩向王有齡保證說,隻要自己出麵,司馬鬆一定會回來幫助你。胡雪岩先派人了解司馬鬆的情況。原來司馬鬆是個遺腹子,全靠母親把他養大,後來又替他娶妻。一家人眼看要過上好日子了,誰知老母又一病不起。雪上加霜的是沒過幾年,妻子厭倦了伺候婆婆的日子,撇下五個兒女,跟人私奔了。司馬鬆既要照顧老母,又得照顧孩子。欠了一屁股的債,債主不時上門催討,但他哪有錢還?司馬鬆有位朋友很可憐他,便通過種種關係把他介紹到王有齡的衙門。這個司馬鬆,人雖然很聰明,卻不善交際,也不諳人情世故,加之身受挫折太多,性情難免古怪,所以在王有齡的衙門裏一直不受重視,頗有懷才不遇之感,這一次他給王有齡出計獻策,見王有齡剛愎自用,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裏,使他大為惱怒,雖然後來王有齡來請他,但他仍舊不肯回去。有一天,臥病在床的母親突然想喝魚湯。他哪有錢買魚?於是索性自己操起漁竿,來江邊釣魚。釣了半晌,也不見有魚上鉤。眼見夕陽西下,司馬鬆長歎一聲,收拾漁具,回家。司馬鬆的家位於城郊破草崗上,一陣大風吹來,幾間破屋子都搖搖欲墜。他剛一進門,幾個孩子就圍過來,個個喊餓,喊得司馬鬆眼中帶淚,心酸不已。正在這時,外麵傳來一陣嘈雜的腳步聲,有人在門外大叫:“司馬鬆,你快點給我出來!”司馬鬆出門一看,不禁連連叫苦,門外赫然站著七八個債主,都是些難對付的狠角色。為首的彪形大漢叫道:“司馬鬆,今日不還錢,我就拆了這屋。”司馬鬆趕緊應付道:“各位,不急不急,容我再想想辦法。”一個脾氣暴躁的家夥上來把司馬鬆一推,說:“還不急,我都要了五年了,今日也不要你還錢,走!咱們上官府去。”門外的嘈雜之聲把司馬鬆的母親驚動了,她掙紮著從床上爬起來,連聲哀求道:“各位老爺,別為難鬆兒……”話未說完便昏了過去。孩子們都嚇得大哭起來。司馬鬆衝進屋裏,抱住老母,哽咽不止。債主們也夠狠的,絲毫不為所動,各自在屋中尋覓,看看有無值錢的物品。就在一片混亂之時,胡雪岩趕到。他厲聲喝道:“你們這是幹什麼?”眾人一看是胡雪岩,都停在原地不動了,因為在湖州有誰不認識胡雪岩?胡雪岩道:“司馬老爺是我的朋友。你們怎敢如此對他?”聞聽此言,眾人頓時啞口無言。有個債主心有不甘,道:“小的聽說他近日準備逃到外地,所以結夥前來……”胡雪岩道:“胡說,司馬老爺是何等人,會在乎這幾個錢?你們把字據都交到我這來。”眾債主把字據交給胡雪岩,胡雪岩掏出一疊銀票,逐一償還,道:“為了這一點錢,你們竟如此大動幹戈,猶如打家劫舍,你們是不是想造反啊?”眾債主拿到了銀子,都唯唯諾諾,各自散去。司馬鬆隻見胡雪岩隨手便把字據撕了,大為感動。平素在知府衙門,見胡雪岩的次數也不少,自己卻從不搭理,如今胡雪岩的舉動卻令他羞愧不已。半晌,他說道:“蒙胡先生大恩,不知何以回報?”胡雪岩道:“區區小事,何足掛齒?司馬老爺才高識遠,想不到竟有今日之災,真是造化弄人,時運不濟啊。”司馬鬆一聽此話,心中一熱,不覺潸然淚下:自己學識、才幹哪一點不如他人?想不到今天竟如此落魄!胡雪岩道:“先生也不必難過,所謂時來運轉終有時。”說完,又留下五百兩銀票,告辭而去。胡雪岩沒有回家,而是來到王有齡府上,王有齡正焦急等待,見胡雪岩便問道:“事情辦得怎麼樣?”胡雪岩就把所看到的一切說了一遍。王有齡感慨萬分,歎道:“是我失察,眾幕僚平時在我麵前,說此人無能,我竟信了。想不到司馬鬆如此困窘。”王有齡也是從苦日子熬過來的,他知道其中的辛酸滋味。胡雪岩回到家裏,越想越覺得司馬鬆是個人才,應該好好加以利用,便向夫人提出要把夫人的貼身丫鬟秀雲嫁給司馬鬆的建議。秀雲年輕貌美,又溫柔體貼,讓她去服侍一個有五個孩子與多病老母的司馬鬆,夫人確實很不樂意。王有齡道:“司馬鬆有膽有識,近日平民變還得靠他,若功成,我定上報朝廷論功行賞,至少也是一個縣令,秀雲跟他隻會享福。我是不會讓秀雲往火坑裏跳的。”夫人知道丈夫的為人,就同意了。第二天,司馬鬆早早來見王有齡,胡雪岩也在一旁。王有齡客氣地招呼司馬鬆入座。司馬鬆坐定後尚未開口,胡雪岩便把王有齡欲把丫鬟秀雲許配給他的事情告訴他。司馬鬆一聽,感激涕零,也不多說,便主動要求去與亂民談和。司馬鬆果然有才,舌戰亂民,很快就瓦解了亂民的鬥誌。亂民各自散去。王有齡聞訊大喜,奏明朝廷。朝廷念司馬鬆平亂有功,就命他在民變的縣城出任縣令。他在任上治理有方,一時間政通人和。胡雪岩認為,大凡受人非議的人物,必定有非常之行為,有非常之行為,必定身遇非常之事,隻有不拘一格選才,才能選出真正有大用的人才。二、以誠待人,用人之長用人要訣: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老子曰:“善用人者為天下”--善於用人的人可謀天下大業。胡雪岩作為中國古代史上最為有名的紅頂商人,他之所以能夠在生意場上左右逢源,做到從容有餘,其中有許多的道理可循,最為不可忽視的一點是胡雪岩的用人之道。胡雪岩認為: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識人和用人尤為重要,用人應該用其之長。以長取人,不求完人。在生意場上,最大的本事應該體現在用人的本事上。胡雪岩給我們的啟示應該是:不要奢求每一個都是天才,隻要是人,他就有兩麵性,就如駿馬可以曆險,但是卻不如耕牛能拉犁一樣。人既然有長短,我們就可以揚長避短,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優勢,而盡量避免其劣勢。胡雪岩之成功,離不開他以金錢手段對權勢人物的大肆收買。但是作為一個成就巨大的商人,僅有這一切還是不夠的。胡雪岩的成功,應有大半功勞歸功於其用人和識人,隻有識人才能用人,隻有用好人才能夠創造價值。胡雪岩的用人之道,對於今天的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仍有莫大的借鑒作用。1.用人所長,不能求全責備有些領導者在選用人才的時候,往往會不自覺地表現出一種求全責備的心態。比如當某個職位出現空缺的時候,領導者想尋求一個理想的人物來接任,總覺得這個人這裏有點欠缺,那個人那裏差一點,選來選去,最後卻任用了一個才能平平的人。中國人的用人傳統,倡導德才兼備,往往太強調“德”,有時還過於看重資曆、背景、學曆、對上級的服從等,其結果常常使平庸之輩位居要津,屍位素餐,毫無建樹。而一些賢能之士卻因為有這樣那樣的欠缺而得不到任用,懷才不遇,長期受壓抑,由壓抑而生怨氣,離心離德。但是,我們知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難免有各種各樣的缺點:做事有魄力,雷厲風行的人,很可能不重細節,有些粗枝大葉;而那些心細的人,又很可能遇事顧慮重重,放不開手腳;那些老實賣力的人,腦筋又可能不靈光,會戳一下才動一下;腦筋太靈活的,又可能會偷奸耍滑,辦事不能讓人放心;也有的人在某一方麵有非常特殊的本領,可是在其他方麵卻非常差勁。所以,生活中是很難尋找到各方麵都出色的全麵人才的,選用人才應該用人所長,容人所短,貴在適用。人才貴在適用,而非全才全能。商業活動千頭萬緒,每一項工作都需要有合適的人才來承擔。選擇人才時,注意的應該是其能力是否能勝任該項工作,而不是與此無關的什麼其他標準。胡雪岩主張選才貴在適用,他對人才從不求全責備,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用人所長,容人所短,不求完人,但求能人。”例如,他把在別人眼裏一無是處的敗家子劉不才,變成了具有特殊用途的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把具有“牛脾氣”,在葉種德堂因脾氣耿直火暴得罪人而呆不下去的切藥工“石板刨”提拔為大料房的頭兒等,就是他不計人短、單看人長的用人觀的成果。胡雪岩對人才的選拔是如此,對下屬的使用也是如此,從不求全責備,允許他們犯錯誤。有一次,胡慶餘堂的一個采購人員不小心把豹骨錯當虎骨買了回來,而且數量不小。進貨阿大(采購經理)知道這個職員平時做事相當牢靠,加上當時自己手上事情太多,沒有多加察看就把豹骨收進了倉庫。一個剛提拔的副檔手(副經理)知道了這件事後,以為自己升遷的機會到了,就直接向胡雪岩打了小報告。胡雪岩馬上帶人察看了這些藥材,發現確實弄錯了,就下令把豹骨銷毀了。得知自己的失誤給藥店帶來了重大損失,進貨阿大非常慚愧,還沒等胡雪岩發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