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咬解毒丹
屬性:(潰爛摻之神效。) 野三七(一兩) 膽礬(一錢) 麝香(三分) 白芷(五錢) 五靈脂(五錢) 雄黃(五錢) 雄鼠糞(三錢) 千金霜(二錢) 小茴(一錢) 白枯礬(二錢) 川貝母(一兩) 上味共為細末。
又洗方
屬性:(即抄在牙痛散上者)
人參胎產金丹
屬性:(馬氏方) 人參(一兩) 全當歸(一兩) 丹皮(一兩) 川芎(一兩) 元胡索(一兩) 白芷(一兩) 野於術(一兩) 生甘草(一兩) 本(一兩) 上桂心(一兩) 白薇(一兩) 赤石脂( 一兩) 懷山藥(一兩) 沒藥(一兩) 女貞子(蒸二兩) 白蒺藜(去刺三兩) 春砂仁(二錢) 白茯苓(一兩) 白芍(一兩) 杜仲(二兩鹽水炒) 上藥為末。白蜜為丸。如龍眼核大。朱砂為衣。以蠟固封。 一、臨產。參湯化服。 一、產後。童便陳酒化服。 一、經後。當歸湯化服。 一、懷孕後。每日白術條芩化 服三五丸。 一、胎動不安。白蓮花湯化服。 一、屢經小產不受孕。當歸熟地湯化服。永無墜胎之患。 一、勞役虛 弱。中氣不足。人參湯化服。 一、勞役虛損。小黃米湯化服。 一、胎漏下血。藉節棕灰湯化服。 一、妊孕。腹痛 脹滿。木香磨水化服。 一、妊孕赤帶。紅雞冠花湯化服。如白帶。白雞冠花湯化服。 一、妊孕。腰腿酸痛。桑寄生 湯化服。 一、產後兒枕痛。山楂煎陳酒。黑糖化服。 一、橫生逆產。並子死腹中。當歸川芎湯化服。 一、胞衣 不下。紅花益母草湯化服。 一、頭胎交骨不開。龜板湯化服。 一、產後乳汁不得。以好酒當歸山甲煎湯化服。 一、 妊孕轉胞。小便不通。琥珀磨水化服。 一、妊孕四肢浮腫。桑皮湯化服。 一、妊孕子脹。香附腹皮湯化服。 一、 妊孕子癇抽搐。鉤鉤湯化服。 一、經脈不調。月事參差。有餘不足。諸虛百損。 瘕積聚。幹血勞傷。子宮虛冷。血 海枯涸。一切婦人女子百病。俱用煮陳酒化服。
秘藥餅
屬性:秘藥餅六枚三錢。臨用時研極細末。每二分加後藥七味。 大梅片(四分) 珍珠(四分) 西黃(二分) 麝香 (六分) 輕粉(一厘) 硼砂(二分) 共為細末。和勻收貯。吹之。 此餅誠不可解。七味又隻六味而雲臨用再加。 則似尚有上藥數味也。
神燈照
屬性:上雄精 砂 血竭 沒藥(各二兩) 麝香(四分) 共為細末。
專治頭項瘰痰核馬刀失榮等症方
屬性:蛇床子草(五兩) 燒酒(五斤) 先將瓶酒曬熱。然後入草浸之。每日早晚。照量大小服之。若症勢年數未久。 服之一年。即可全愈。
一掃光
屬性:(小兒頭瘡等。治一切瘡疥。破皮者不用。) 煙膠(二斤) 苦參(二斤) 明生礬(半斤) 川椒(炒半斤) 升藥底(半斤) 硫黃(半斤) 樟冰(四兩) 枯礬(半斤) 紅砒(一兩) 蛇床子(炒半斤) 大楓子肉(八百粒八合)
紅銅片
屬性:(專治油膿窠瘡。) 硫黃(四兩) 明礬(二錢) 紅砒(五分) 土朱(一錢) 共為細末。將藥入鍋溶化。傾出。做成錠子。每用 以毛缽。用香油磨下。塗瘡上。
貼散膏方
屬性:升麻(三錢) 甘遂(三錢) 貫眾(三錢) 斑蝥(二十隻) 白芷(三錢) 苦參(三錢) 昆布(三錢) 羌 活(三錢) 全蠍(三錢) 蜂房(三錢) 商陸(三錢) 海藻(三錢) 白芨(三錢) 赤芍(三錢) 瞿麥(三 錢) 竹箬(三錢) 白蘞(三錢) 大薊(三錢) 蛇蛻(三錢) 花粉(三錢) 蒼術(三錢) 防風(三錢) 荊 芥(三錢) 白附子(三錢) 薑黃(三錢) 細辛(三錢) 澤蘭(三錢) 棱術(各三錢) 香附(三錢) 川草 烏(各三錢) 遠誌(三錢) 官桂(三錢) 延胡(三錢) 河車(三錢) 蓖麻子(三錢) 水仙根(七錢) 生 首烏(五錢) 金星草(三錢) 野薔薇根(七錢) 蒲公英(三錢) 地丁草(三錢) 角針(三錢) 穿山甲(五 錢) 牛蒡(三錢) 皂莢(二塊) 夏枯草(三錢) 忍冬藤(七分) 芙蓉花(二十朵) 巴豆肉(三錢) 野菊 花(三錢) 蒼耳子(三錢) 血見愁(三錢) 防已(三錢) 川椒(三錢) 歸尾(三錢) 寄生(三錢) 王不 留行(三錢) 草大戟(三錢) 木鱉子(一兩) 白蘚皮(三錢) 威靈仙(三錢) 五靈脂(三錢) 紫草(三錢) 僵蠶(三錢) 童子發(三錢) 透骨草(三錢) 生薑(三錢) 用大麻油十五斤。浸七日。下鍋內。熬至藥渣枯。 濾去渣再熬。滴水成珠。然後投下炒黃丹六斤收膏。
爛喉痧方
屬性:斑蝥(去足翅米炒) 麝香(三分) 白芨(三分) 全蠍(三分) 玄參(三分) 冰片(四分) 京川貝(一 兩) 白蜜(五錢) 此方斑蝥不開分兩。又用白蜜。不知如何用法。
五效丸
屬性:(治帶下腸風尿血等症。) 豆腐鍋粑 曬幹或焙新瓦上炙焦研細每兩加黃連一錢。共研細末。加飯共搗為丸。每服五錢。赤帶蜜湯下。白帶砂 糖湯下。
頭耳諸瘡方屬性:(眉癬及燕窩瘡。) 用肥皂 存性一錢。枯礬一錢研細。香油調塗。
瘌痢頭瘡方
屬性:(不拘大人小兒。) 獨核肥皂。去核。填入砂糖及巴豆二枚。以泥包 。存性。入檳榔輕粉五六分。研細。香油調塗。
小兒頭瘡方
屬性:皂角 黑為末。去痂敷之。不三次即愈。白禿肥瘡皆效。(即筆峰衛生雜典)
野狼毒膏
屬性:野狼毒 川椒 硫黃 檳榔 文蛤 蛇床子 大楓子 枯白礬(各三錢) 共研細末。用茶鍾取香油一鍾。煎滾。 下公豬膽汁一枚和勻。調前藥。搽患處。
治囊漏
屬性:(皮濃而出水寶方。) 蒼術 川芎 吳茱萸(炒) 歸身(各一錢) 官桂 木通(各八分) 青木香(一錢半) 黃 (二錢) 白術 花 粉(各八分) 蛇盤果(二錢如無甘草代之) 龍膽草(五分) 白酒煎服。
專治腎囊風
屬性:(去風消癢除濕。) 威靈仙(五錢) 蛇膽子(五錢) 當歸尾(五錢) 縮砂殼(三錢) 土大黃(五錢) 苦參(五錢) 老蔥頭 (七個) 用水五碗。煎數滾。傾入盆內。先熏。候溫浸洗。
敷藥方
屬性:炙乳沒 海螵蛸 赤石脂 各等分研末。和黃蠟化開。作餅敷之。紮好。
藥絲線
屬性:芫花(五錢) 壁錢(二錢) 草烏(五錢) 白蔻線(三錢) 水一碗。瓷罐內慢火煮幹。不曬。陰幹。遇症將 絲線紮緊。每日收緊。其患自然枯黑。
耳出臭膿
屬性:龍骨(囗) 五倍子(炒) 乳香(去油) 枯礬 血餘炭(各等分) 共研細末。卷盡膿水摻之。
耳中膿水不幹方
屬性:胭脂 蛀竹屑 石榴花瓣(炙) 冰片共研細末。摻之。
專治頸項怪症丸
屬性:花椒(一錢) 熟礬(二錢) 火硝(一錢) 雄黃(一錢) 麝香(六分) 共研細末為丸。
摻舌黑虎散(泰梅初秘方)
屬性:麝香(一錢) 大蜘蛛(七個) 大蜈蚣(七個) 大梅片(一錢) 公母丁香(各一錢) 穿山甲(七個) 天 蠶(七條) 全蠍(七隻) 靈磁石(一錢半) 火症加犀黃五分。 大濂珠五分。
癬藥
屬性:槿末 參末 薑芷散 和勻。摻之神效。
活絡丹
屬性:製(川草)烏(各六兩) 膽星(六兩) 地龍(二兩三錢) 乳香(三兩三錢) 沒藥(三兩三錢) 酒化旦心 為丸。每重五分。(旦心疑似膽星)
林文忠公戒煙靈丹
屬性:明黨參(二錢) 玉竹(二錢) 半夏(二錢) 黃 (二錢) 杜仲(一錢半) 茯苓(二錢) 粟殼(二錢) 杞 子(二錢) 益智(一錢半) 炮薑(二錢) 棗仁(一錢半) 橘紅(一錢半) 沉香(一錢) 炙草(一錢半) 覆 花(二錢) 加上桂心五分。薑棗砂糖湯為丸。
長肉商紅膏
屬性:老鬆香(四錢) 潮腦(二錢) 輕粉(八分) 銅綠(一分半) 銀朱(七分) 冰片(一分半) 麝香(一分) 蓖麻仁(二錢)
生地膏
屬性:細生地(四兩) 白占(一兩半) 麻油(八兩)
百部膏
屬性:百部 白蘚皮 鶴虱 蓖麻仁 生地黃 黃柏 當歸(各一兩) 麻油(半斤) 各藥熬枯。去渣。入黃占。
厲瘋膏
屬性:大楓子肉(五錢) 木鱉子(五錢) 當歸(一兩) 小生地(一兩) 防風(五錢) 紫草(五錢) 黃柏(五 錢) 元參(五錢) 麻黃(五錢) 黃占 麻油(八兩)
消瘤散
屬性:南星
英夷戒煙丸
屬性:高麗參 西洋參 東洋參 北沙參 路黨參 韭菜子 淮牛膝 粉草(各五錢) 上藥用陳酒四斤浸服。癮到時服三四杯。即不知所苦。初服七日。忌豬肉。後忌醋、鴨子、蝦、蟹、生冷麵食。斷 癮方可食。
法製半夏
屬性:(蘇州戈氏) 大半夏(十斤) 用陳鍛石(十斤) 滾水泡化。待溫。投半夏。日曬夜露。頻攪之。七日取出。換清水浸三日。 取出曬幹。再明礬(五斤) 皮硝(二斤) 用滾水泡化。 待溫投半夏。如前製法。曬幹。 甘草 薄荷 茯苓(各 一兩) 陳皮(三兩) 白蔻仁 枳實 大砂仁 木香 青皮 川芎 五味子 上桂心(各五兩) 丁香 沉香(各三 兩) 生薑(十斤) 上藥用滾水泡。待溫。投半夏。浸十四日。日曬夜露。頻攪之。至期滿後。揀出半夏。將餘藥煎濃汁。去渣澄清。 即將藥汁。煮半夏。收幹為度。或為丸。或為塊。收貯聽用。 一、凡有痰飲者。開水送服。痰從大便出。如魚鰾即愈。 一、凡有老年積痰。陳皮茯苓湯服。 一、凡中風痰厥。 羌活前胡湯服。 一、凡寒痰嘔惡。生薑陳皮湯服。 一、冷哮痰飲。蘇子陳皮湯服。 一、肝胃厥氣。青蒿陳皮湯服。 一、三陰久瘧。生薑湯服。 一、小兒寒閉。前胡陳皮湯服。 一、酒濕。砂仁湯服。 一、痰迷癡癲。石菖蒲葉衝 湯服。 一、寒濕疝氣。荔枝核炙灰衝湯服。
小蟾酥丸
屬性:(抄硯農選錄中) 蟾酥(一分) 明雄(三分) 蜈蚣(一條) 研細。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丸。蔥湯下。
清涼散
屬性:(抄白紅紙) 石膏(九錢) 陳黃升(一錢)
八寶丹
屬性:龍骨(六錢) 輕粉(二錢)
藥兜肚方
屬性:(抄靜香樓案下) 幹薑(八分) 官桂(一錢半) 白芥子(一錢半) 枳實(一錢) 阿魏(四分) 半夏(一錢) 水仙子(一 錢半) 麝香(五分) 上藥共為粗末。用艾綿拌勻。大紅沙布作夾兜肚一個。將藥置於中。
鐵箍散
屬性:三年陳小粉四兩。炒黑至煙出。取出研細。篩去粗頭。用好醋調。如薄漿樣。然後敷之。善治一切紅白腫毒。其效 如神。無膿即散。有膿即潰。使其不致蔓延。故名鐵箍。此方雲係坊前倪氏秘方。不可以小粉輕賤之物。置而勿信。惜 之惜之。
紅膏藥
屬性:(即外科至寶千捶膏。倪氏家藏之方。) 老鬆香(半斤) 東丹(三錢) 銀朱(一錢)用蓖麻子去殼。打成膠。
牛黃冰連散
屬性:[專治(未注)大約亦咽喉藥也。] 牛黃(一分) 黃連(二錢) 冰片(一分) 為末。
移花散
屬性:[(馬氏方。)小兒痘出眼中。左眼吹右耳。右眼吹左耳。] 東丹 輕粉 豬牙皂(各一錢) 大梅片(五分) 為細末。
許恒君傳用法(附)
屬性:外科要用 銅舂筒 鐵碾[(鐵研船)皂角等必碾。] 石臼 小篩子 藥線木 大黃切片(曬脆。然後放鐵船中研 篩。篩後再放研盂中研。餘可類推。) 石膏(火爐一隻。將石膏放 。其色雪白。然後置船中研。)又(石膏必須 至 極熱透。熱透要雪白。研時要去頭腳粗滓。) 炒藥鏟刀。(煉膏用。) 鐵丫勺 絞渣藥布(煉膏火煎。急蓋之。否則藥 枯。) 瓶(一共總要三四元。末藥五十個。大丸瓶葫蘆三四個。小丸者五個。) 煉膏者。必須場上用行灶鐵鍋。先配 料。東丹宜用真。叫藥店人值事。大約數百文。(藥是蘇辦) 九一丹(即清涼藥加青黛。名生解。且又賤又靈。) 用石膏十成。黃升一成。長肉甚良。研要細。(有毒拔毒。無 毒長肉。) 馬氏八寶丹(發背長肉。必須用。甚靈。) 陳小粉(炒至黑如漆。用醋調搽陰症合宜。如痰塊立小。手掌 大者。可收至手心樣。) 症候好時。如發毒背症。上半有膿。下半無膿。半長半拔。白腐者。毒也。紅鱗者。新肉也。 拔毒長肉之藥。要研至無聲為度。不然。非但痛。且不靈。 舌齒出血。炒蒲黃末吹之靈。 大欞架一隻(下木架之。硬木為之。高與人高。如方方各式。臨地作抽屜。架心陷以放缽。架左右立兩木。上橫木 架之中饋。圓空柄杆承之。)圓藥缽(大一小二)個小帚三把。研藥線木 秤二根 針一隻 匾一對(曬丸者。黴潮及僵 腐等用。) 做攤膏藥布 先買青紅之布。大約三四。十一尺。以洋皮紙糊。榆白皮麵帚掃揩之。以二層為度。 濃者一 層。背後貼向牆壁上。待幹用。 攤膏藥法 小鐵鍋一隻(下放爐。在中底。放鐵盞。一點燃燈草熏。洋鐵針卷攤。) 剪 油紙刀一把。薄油紙(十張。照小大裁。) 白紙(五十張。包藥用。裁好。針穿掛。) 膏藥用法(傷濕風痛等用紅。 除毒流注用青。) 白銅匙(大四把。小二把。) 藥瓶塞頭(爆竹店做結實者百個。需百文。) 敷藥(多攪則粘滯。撮 軟而不烈。去敷藥看去。汗孔有汗乃藥氣散。) 毒門不看。 凡貼傷膏(用生薑擦再貼。則藥氣速。無他慮。) 除毒貼膏(亦宜如上。外食鹽噴炒。散在膏上。摩運及薑片艾灸 等。) 熬膏先備柳木棍。俟藥須攪時。入攪之。以膏黑如漆為度。其亮如鏡矣。攪勻。傾於水內。要用扯一塊用之。 大 蓋缸(綠者。敷藥貯三隻。) 小蓋缸(四隻。碗店取。則貯去解涼血。) 毛缸盆(置長肉膏。百部膏。) 頭風膏(以 肉桂。丁香攪膏貼。熱痛薄荷末。白芷末入之。烘熱用。) 陽和膏(另鍋爐。) 腐小膏用油紙(貼散膏場麵用布。) 灸法(方磚小座。新瓦仰如盂。瓦下注火。磚需用七八塊。) 煉蜜(蜜注銅勺。下放蘆片煬之。) 牙片(一根。壓舌 看喉。及調敷藥。) 代刀藥(闊則口大。濃則口深矣。) 敷藥(似成留頂。未成偏敷。瘙癢之瘡已開者。不宜用。) 摻 藥筆(舊筆去頭。染著摻。) 大毒未盡。不可生肌。生肌逼毒內攻。或別生瘍矣。半腐半肌。即去腐生肌。 凡腫高赤 痛。(敷涼藥。)漫腫不紅不痛。似有頭。(敷溫散。) 生管者忌。(走動下部。) 疔。(以銀針刺頭。然後以拔疔散用之。 根腳易之。) 燒膏藥。桐油一斤。鉛粉頭發。五日可做。先武火。後文火。不然要燒焦。宜丫叉擊鍋蓋上。防燒成焦塊。空地 上防失慎。 有油之巴豆蕤仁。宜紙包。石壓去油。 外症如乳岩。內疽。發背。對口。宜三複詳看。然後用藥。 勢大躋。求功效。聽別就。 瘍先發散。後托補。虛 則用之助膿。 膿未成宜消者。按之堅。不熱多紅。 用膏藥法 瘍堅而屢塗難陷。突者不用。如深而膿左右注乃用。 瘍潰 膏藥不可嫩。宜老而薄。庶易於貼耳。惟貼傷要嫩。 瘍虛漫輕。 實高腫。 熱腫紅堅。 寒瘍木黯。 濕腫按如爛棉。(破則流黃水)風腫皮皺紅。微熱。痰腫軟如棉。 硬如鰻。(不紅不熱) 氣腫按之皮緊肉軟。(遇喜則軟怒則長。不紅不熱) 跌仆瘀血。腫(不熱不紅。) 暴腫已成。 如潰。其色必紫。 瘍屬陽。十四日熟屬陰。念一日熟。 無膿不軟。膿熟方軟。未成按之即起。已成深按速起。則有黃水。 深按緩 起。內有汙膿。 按之實痛。是血。 按之實而不疼。是氣。輕按即疼。是膿成。 重按方痛。膿深。胖人膿宜多。瘦人膿宜少。膿出後。切忌用寒涼。屬火者。去膿後。宜平性藥。 近筋處。凡症 起癢者。宜灸之。 癭瘤結核。不宜開刀。 近毛發之瘡。須剪去毛發。貼膏。以免粘疼。 諸瘡及跌打。一經室房。立時作痛。婦人刀傷。遇經來。瘡必痛。四物柴胡湯。 打傷皮不破。必內有瘀。宜攻之 通之。 痛十日。好期二十日。毒瓦斯攻心。護心散不及。急服白沙糖三四兩亦可。 王洪緒有言。惟疔用刺。禁用升降二丹。以防腐爛。 癰疽遺精者。須看好而治。痔病亦然。 大癰須戒汙積。如行經婦人近前。腫痛更甚。難以收功。如婦人自想。適 經來。醫治鮮效。經後始能見功。亦忌房。 長肉藥少許。即結靨。若多蓋。就硬。反要攻膿。 症未軟者。不可敷寒 涼。若半腫半黯。宜帶辛熱。 其症腫痛起。渴大便秘。或者陽。專治寒涼藥。 腫作痛。寒熱頭痛者。皆在表也。發散之。 痛作痛甚者。 邪在經絡也。和解之。 漫腫痛而不潰者。血氣虛弱也。急托補之。 急黯而不潰。或潰。或不斂。陽氣衰也。溫補之。 若大便結。邪在內也。疏利之。 薛立齊謂。形傷痛。氣傷腫。皆因濃味炙 。食毒所致。無問何部。但赤腫者必消。 若煩躁飲冷。赤痛發熱。二 便不通。火熱內熾也。(四味清涼飲。或活命飲加大黃。) 微腫紅腫痛。陽氣虛弱也。參 內托散。微黯惡寒。不作膿。 或熟而不潰。陽虛寒也。千金托裏散。如此則未成立消。 潰瘍若膿潰後。二便仍閉者。毒未解也。(清熱消毒湯。)熱退而渴不退。津液不足也。(八珍加麥冬。) 熱不止。 腫痛反甚。虛熱內作也。(保元湯清心淨血之品。) 熱退。肌肉不生。(十全大補。) 瘡白下陷。寒氣烈也。(五味異功。) 手足並冷。(六君子加薑桂等。) [骨槽風]清胃散 牛蒡解肌湯 (又方)鮮石斛 元參 羚羊角 [牙漏] 玉女煎(牙切牙宣牙疳)清胃散 玉女煎 犀角地黃湯 涼膈飲 牛蒡解肌湯 蘆薈消毒飲 (又方)鮮 石斛 炒山梔 元參 桑葉 杏仁 花粉 連翹 薄荷 麥冬 悉尼汁 荊芥 羚羊角 淡芩 淡豆豉 栝蔞 忍冬藤 鮮薄荷根(牙菌牙岩)犀角地黃湯 甘露飲 玉女煎 瀉黃散 清胃散(加石決明) [走馬牙疳](犀角地黃湯。) (又 方)鮮石斛 荊芥 元參 前胡 忍冬藤 牛蒡 連翹 葛根 豆豉 薄荷 六一散 香薷 蟬衣 青蒿 黑梔 丹皮 白薇 茅根 [肺癰腸癰方] 竹燈台一隻。燒紅時。 悶息之。研為細末。陳酒送下。 [癰疽煎方] 金銀花(六兩) 甘草(二兩) 皂角刺(五錢) 水酒煎。一劑立消。 [乳癰方] 白芷 貝母(八兩) 為末。酒服之。 [疔瘡初起] 白芷 生薑(一兩) 擂酒一盞。溫服。 [喉症方] 鮮竹葉一把。煎湯常服。 重症鮮石斛五錢半。醋少許。冷凍飲料。 [口舌瘡方] 黃柏(一錢) 僵蠶(一錢) 枳殼灰(五分) 炙草末(五分) 薄荷末(五分) 冰片(三厘) 山 豆根(五分) 各為末。一日拌三次。明日愈。 [中焦統治方] 金銀花 元參 生草 白芍 炒梔子 荊芥 連翹 桑寄子 如屬陰。去梔子。加桂末。 [下焦統治方] 天花粉(三錢) 生草(二錢) 銀花(三錢) 蒲公英(五錢) [上下統治方] 生甘草(二錢) 蒲公英(一兩) 黃芩(一錢) 銀花(三錢) 煎乳香沒藥各一錢調服。 [上消癰毒散] 金銀花(一兩) 當歸(一兩) 川芎(五錢) 蒲公英(三錢) 生甘草(五錢) 桔梗(三錢) 黃芩(一錢) 荊芥(一錢) 連翹(二錢) 牛蒡(一錢半) 芙蓉葉(一片) [上中下皆治方] 金銀花(四兩) 蒲公英(一兩) 當歸(三兩) 元參(一兩) [疹痧方] 草麻(三錢) 元參(一兩) 幹葛(二兩) 青蒿(二兩) 黃 (三兩) [喉痛方] 生地(一兩) 粉丹皮(四錢) 白芍(二錢) 麥冬(六錢) 川貝(三錢) 甘草(三錢) 元參 (五錢) 薄荷(二錢) 青果(五個打) [乳岩方](初生可治)青皮 石膏(行汙) 生甘草節(消腫導毒) 栝蔞 橘絡(行經絡) 皂角刺 銀花 (此 症不可用刀)因寒痰結凝。當用陽和湯。外敷宜留意。不可寒涼。 [乳癰方] 金銀花(五錢) 白芍(二錢) 青皮(一錢) 蜜 (三錢) 柴胡(一錢) 連翹(一錢半) 當 歸(三錢) 蒲公英(五錢) 生草(一錢) 鮮橘葉(十片) 砂仁末(衝四分) (又方)加浙貝 白芷 靈仙 夏枯草 天冬 [肺癰方] 元參(八錢) 麥冬(八錢) 生草(一錢) 銀花(一兩) [女人羞隱治方] 白芍(三錢) 川芎(一錢) 熟地(五錢) 當歸(三錢) 甘草(一錢) 柴胡(一錢) 白 芥(四錢) 黃芩(三分) 炮薑(三分) 症熱加梔子三錢。 (又方)痛癢兼治。 當歸(五錢) 梔子(三錢) 白芍(五錢) 柴胡(一錢) 茯苓(五錢) 楝樹根(五 分) 有火加黃芩一錢。有寒加桂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