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章(3 / 3)

虛痰方

蝙蝠(瓦上炙為末二隻)冰片(二分)摻膏上貼。

化毒丹

金銀花(二兩)夏枯草(四兩)共研細末。白蜜為丸。解熱毒如神。

(治一切火毒。)熟石膏(四兩)大黃(生曬不可炙炙則無力二兩)天花粉(一兩)上方治一切熱毒。或用馬菜根汁調。或絲瓜葉汁。或側柏葉汁調。隨時揀擇。又治疔溫火等症。菊花葉打汁調。

眼癬用

幹眼藥三十五文。熬雞子油。調搽。

蛇床子散

(治濕毒膿滾疥瘡。)蛇床子(二斤)川黃柏(二斤)生石膏(四斤)濕毒瘡。小青油調。膿滾疥瘡。麻油調。

提泡藥

(治骱穴酸疼。膏藥上貼之。約二點鍾時即起泡。然後用針挑之。其酸即休。)斑蝥一物研細。摻膏藥上貼之。

紅膏藥

蓖麻子(去殼二斤)老鬆香(一斤)緯丹(五錢)先將蓖麻研爛。加鬆香打和再加麝香二錢。再打。看老嫩。

老者加蓖麻子。嫩者加鬆香。

黑瘡藥

皂莢子極透。研末調搽。

白瘡藥

蛇床子石膏對半研細。用麻油調敷。比黑瘡藥靈。

瘡膏

膽礬(二錢)輕粉(三錢)爐甘石(二錢)黃白占(各四兩)板豬油(一兩)以上三味為細末。先將豬油熬烊。又入黃白占化透。再入末藥。然後調攤於油紙。

黃連膏

(治多年瘡濕毒。鼻瘡結毒等症。治之神效。)黃連(五錢)黃柏(五錢)薑黃(三錢)歸尾(三錢)白芷(三錢)丹皮(三錢)赤芍(三錢)生地(一兩)合歡皮(一兩)大黃(一錢)黃芩(三錢)秦艽(三錢)紫草(一兩)白蘚皮(五錢)上藥用麻油二十兩。炸枯撈去渣。下黃白蠟各二兩。溶化收膏。入瓷瓶內。以油紙攤貼患處。

夾紙膏

(治多年新起瘡並效。)紫草歸身細生地黃柏白芷冬青桑川椒(各一兩)黃白占飛丹密陀僧血竭(各二兩)輕粉(三錢)銀粉(一兩)銅綠(五錢)乳沒藥(各五錢)冰片(二錢)用麻油一斤。入前七味煎枯。去渣。入二占溶化。再將後藥研細和勻。攤紙上貼之。如幹加公豬油調亦可。

又方

石膏(一兩)爐甘石(一兩童便浸)龍骨(醋三次)輕粉寒水石(各五錢)嫩鬆香(五錢)放銅勺內。熬至黑色起煙。倒在水內候冷。用蔥白煮滾。(上味為末。以公豬油調勻。作夾膏。以蔥湯洗淨貼之。將裹腳緊緊縛定。開看黑色即換。)

烏金膏

(治足三陰濕熱。腿腳紅腫。皮破脂膿。類乎血風瘡。浸淫不止。痛癢非常者。)先用桐油一斤。入鍋熬。起白星為度。加黃蠟一兩五錢溶化。入研細炒大黃末一斤。攪勻。再入冰片二分。攤貼。

清涼膏

(專治一切熱毒瘡癤。此方是正。其前抄是又方。)長頭發(一斤)菜油(四斤)煎枯去渣。再以活牛蒡。甘菊金銀藤馬鞭草蒼耳草仙人對坐草(各一斤)入菜油十斤煎枯瀝出。再加白芷甘草五靈脂當歸(各八兩)煎枯去渣。再將煎熬發油並入。共見斤兩。每一斤油。入桃丹七兩。熬膏攤貼。熬嫩膏再添丹四兩。煮和。

又方

(即已抄清涼膏,日前已抄一方又得後方。就以備應用。甚好。熬法。先將油發用文火漸漸熬至發化為水。約要大半日功夫。次得鉛粉和入。後用丹收膏。師曰。頭發消瘀止血。生肌長肉甚妙。若熬膏。無用別藥雜入。)

玉仁膏

當歸(一兩)白芷(五錢)紫草(二錢)甘草(一兩二錢)用真麻油一斤。將煎藥浸五日。煎至藥枯。去渣。將油再熬至滴水成珠。下血竭細末四錢。攪勻。再下白蠟二兩溶化。離火微冷。再下輕粉四錢。研細。攪和成膏。

北庭丹

人中白番(各五分)溏雞糞瓦上青苔瓦鬆(各一錢)用傾銀罐子二隻。將藥裝內。將口封用鹽泥固濟。

炭火燒三炷香為度。候冷。用罐取出。入冰片麝香各一分。共研細末。用針破舌菌。以丹少許點上。以蒲黃末蓋之。

蛇咬解毒丹

(潰爛摻之神效。)野三七(一兩)膽礬(一錢)麝香(三分)白芷(五錢)五靈脂(五錢)雄黃(五錢)雄鼠糞(三錢)千金霜(二錢)小茴(一錢)白枯礬(二錢)川貝母(一兩)上味共為細末。

又洗方

(即抄在牙痛散上者)

人參胎產金丹

(馬氏方)人參(一兩)全當歸(一兩)丹皮(一兩)川芎(一兩)元胡索(一兩)白芷(一兩)野於術(一兩)生甘草(一兩)本(一兩)上桂心(一兩)白薇(一兩)赤石脂(一兩)懷山藥(一兩)沒藥(一兩)女貞子(蒸二兩)白蒺藜(去刺三兩)春砂仁(二錢)白茯苓(一兩)白芍(一兩)杜仲(二兩鹽水炒)上藥為末。白蜜為丸。如龍眼核大。朱砂為衣。以蠟固封。

一、臨產。參湯化服。一、產後。童便陳酒化服。一、經後。當歸湯化服。一、懷孕後。每日白術條芩化服三五丸。一、胎動不安。白蓮花湯化服。一、屢經小產不受孕。當歸熟地湯化服。永無墜胎之患。一、勞役虛弱。中氣不足。人參湯化服。一、勞役虛損。小黃米湯化服。一、胎漏下血。藉節棕灰湯化服。一、妊孕。腹痛脹滿。木香磨水化服。一、妊孕赤帶。紅雞冠花湯化服。如白帶。白雞冠花湯化服。一、妊孕。腰腿酸痛。桑寄生湯化服。一、產後兒枕痛。山楂煎陳酒。黑糖化服。一、橫生逆產。並子死腹中。當歸川芎湯化服。一、胞衣不下。紅花益母草湯化服。一、頭胎交骨不開。龜板湯化服。一、產後乳汁不得。以好酒當歸山甲煎湯化服。一、妊孕轉胞。小便不通。琥珀磨水化服。一、妊孕四肢浮腫。桑皮湯化服。一、妊孕子脹。香附腹皮湯化服。一、妊孕子癇抽搐。鉤鉤湯化服。一、經脈不調。月事參差。有餘不足。諸虛百損。瘕積聚。幹血勞傷。子宮虛冷。血海枯涸。一切婦人女子百病。俱用煮陳酒化服。

秘藥餅

秘藥餅六枚三錢。臨用時研極細末。每二分加後藥七味。大梅片(四分)珍珠(四分)西黃(二分)麝香(六分)輕粉(一厘)硼砂(二分)共為細末。和勻收貯。吹之。此餅誠不可解。七味又隻六味而雲臨用再加。

則似尚有上藥數味也。

神燈照

上雄精砂血竭沒藥(各二兩)麝香(四分)共為細末。

專治頭項瘰痰核馬刀失榮等症方

蛇床子草(五兩)燒酒(五斤)先將瓶酒曬熱。然後入草浸之。每日早晚。照量大小服之。若症勢年數未久。

服之一年。即可全愈。

一掃光

(小兒頭瘡等。治一切瘡疥。破皮者不用。)煙膠(二斤)苦參(二斤)明生礬(半斤)川椒(炒半斤)升藥底(半斤)硫黃(半斤)樟冰(四兩)枯礬(半斤)紅砒(一兩)蛇床子(炒半斤)大楓子肉(八百粒八合)

紅銅片

(專治油膿窠瘡。)硫黃(四兩)明礬(二錢)紅砒(五分)土朱(一錢)共為細末。將藥入鍋溶化。傾出。做成錠子。每用以毛缽。用香油磨下。塗瘡上。

貼散膏方

升麻(三錢)甘遂(三錢)貫眾(三錢)斑蝥(二十隻)白芷(三錢)苦參(三錢)昆布(三錢)羌活(三錢)全蠍(三錢)蜂房(三錢)商陸(三錢)海藻(三錢)白芨(三錢)赤芍(三錢)瞿麥(三錢)竹箬(三錢)白蘞(三錢)大薊(三錢)蛇蛻(三錢)花粉(三錢)蒼術(三錢)防風(三錢)荊芥(三錢)白附子(三錢)薑黃(三錢)細辛(三錢)澤蘭(三錢)棱術(各三錢)香附(三錢)川草烏(各三錢)遠誌(三錢)官桂(三錢)延胡(三錢)河車(三錢)蓖麻子(三錢)水仙根(七錢)生首烏(五錢)金星草(三錢)野薔薇根(七錢)蒲公英(三錢)地丁草(三錢)角針(三錢)穿山甲(五錢)牛蒡(三錢)皂莢(二塊)夏枯草(三錢)忍冬藤(七分)芙蓉花(二十朵)巴豆肉(三錢)野菊花(三錢)蒼耳子(三錢)血見愁(三錢)防已(三錢)川椒(三錢)歸尾(三錢)寄生(三錢)王不留行(三錢)草大戟(三錢)木鱉子(一兩)白蘚皮(三錢)威靈仙(三錢)五靈脂(三錢)紫草(三錢)僵蠶(三錢)童子發(三錢)透骨草(三錢)生薑(三錢)用大麻油十五斤。浸七日。下鍋內。熬至藥渣枯。

濾去渣再熬。滴水成珠。然後投下炒黃丹六斤收膏。

爛喉痧方

斑蝥(去足翅米炒)麝香(三分)白芨(三分)全蠍(三分)玄參(三分)冰片(四分)京川貝(一兩)白蜜(五錢)此方斑蝥不開分兩。又用白蜜。不知如何用法。

五效丸

(治帶下腸風尿血等症。)豆腐鍋粑曬幹或焙新瓦上炙焦研細每兩加黃連一錢。共研細末。加飯共搗為丸。每服五錢。赤帶蜜湯下。白帶砂糖湯下。

頭耳諸瘡方

(眉癬及燕窩瘡。)用肥皂存性一錢。枯礬一錢研細。香油調塗。

瘌痢頭瘡方

(不拘大人小兒。)獨核肥皂。去核。填入砂糖及巴豆二枚。以泥包。存性。入檳榔輕粉五六分。研細。香油調塗。

小兒頭瘡方

皂角黑為末。去痂敷之。不三次即愈。白禿肥瘡皆效。(即筆峰衛生雜典)

野狼毒膏

野狼毒川椒硫黃檳榔文蛤蛇床子大楓子枯白礬(各三錢)共研細末。用茶鍾取香油一鍾。煎滾。

下公豬膽汁一枚和勻。調前藥。搽患處。

治囊漏

(皮濃而出水寶方。)蒼術川芎吳茱萸(炒)歸身(各一錢)官桂木通(各八分)青木香(一錢半)黃(二錢)白術花粉(各八分)蛇盤果(二錢如無甘草代之)龍膽草(五分)白酒煎服。

專治腎囊風

(去風消癢除濕。)威靈仙(五錢)蛇膽子(五錢)當歸尾(五錢)縮砂殼(三錢)土大黃(五錢)苦參(五錢)老蔥頭(七個)用水五碗。煎數滾。傾入盆內。先熏。候溫浸洗。

敷藥方

炙乳沒海螵蛸赤石脂各等分研末。和黃蠟化開。作餅敷之。紮好。

藥絲線

芫花(五錢)壁錢(二錢)草烏(五錢)白蔻線(三錢)水一碗。瓷罐內慢火煮幹。不曬。陰幹。遇症將絲線紮緊。每日收緊。其患自然枯黑。

耳出臭膿

龍骨()五倍子(炒)乳香(去油)枯礬血餘炭(各等分)共研細末。卷盡膿水摻之。

耳中膿水不幹方

胭脂蛀竹屑石榴花瓣(炙)冰片共研細末。摻之。

專治頸項怪症丸

花椒(一錢)熟礬(二錢)火硝(一錢)雄黃(一錢)麝香(六分)共研細末為丸。

摻舌黑虎散(泰梅初秘方)

麝香(一錢)大蜘蛛(七個)大蜈蚣(七個)大梅片(一錢)公母丁香(各一錢)穿山甲(七個)天蠶(七條)全蠍(七隻)靈磁石(一錢半)火症加犀黃五分。大濂珠五分。

癬藥

槿末參末薑芷散和勻。摻之神效。

活絡丹

製(川草)烏(各六兩)膽星(六兩)地龍(二兩三錢)乳香(三兩三錢)沒藥(三兩三錢)酒化旦心為丸。每重五分。(旦心疑似膽星)

林文忠公戒煙靈丹

明黨參(二錢)玉竹(二錢)半夏(二錢)黃(二錢)杜仲(一錢半)茯苓(二錢)粟殼(二錢)杞子(二錢)益智(一錢半)炮薑(二錢)棗仁(一錢半)橘紅(一錢半)沉香(一錢)炙草(一錢半)覆花(二錢)加上桂心五分。薑棗砂糖湯為丸。

長肉商紅膏

老鬆香(四錢)潮腦(二錢)輕粉(八分)銅綠(一分半)銀朱(七分)冰片(一分半)麝香(一分)蓖麻仁(二錢)

生地膏

細生地(四兩)白占(一兩半)麻油(八兩)

百部膏

百部白蘚皮鶴虱蓖麻仁生地黃黃柏當歸(各一兩)麻油(半斤)各藥熬枯。去渣。入黃占。

厲瘋膏

大楓子肉(五錢)木鱉子(五錢)當歸(一兩)小生地(一兩)防風(五錢)紫草(五錢)黃柏(五錢)元參(五錢)麻黃(五錢)黃占麻油(八兩)

消瘤散

南星

英夷戒煙丸

高麗參西洋參東洋參北沙參路黨參韭菜子淮牛膝粉草(各五錢)上藥用陳酒四斤浸服。癮到時服三四杯。即不知所苦。初服七日。忌豬肉。後忌醋、鴨子、蝦、蟹、生冷麵食。斷癮方可食。

法製半夏

(蘇州戈氏)大半夏(十斤)用陳鍛石(十斤)滾水泡化。待溫。投半夏。日曬夜露。頻攪之。七日取出。換清水浸三日。

取出曬幹。再明礬(五斤)皮硝(二斤)用滾水泡化。待溫投半夏。如前製法。曬幹。甘草薄荷茯苓(各一兩)陳皮(三兩)白蔻仁枳實大砂仁木香青皮川芎五味子上桂心(各五兩)丁香沉香(各三兩)生薑(十斤)上藥用滾水泡。待溫。投半夏。浸十四日。日曬夜露。頻攪之。至期滿後。揀出半夏。將餘藥煎濃汁。去渣澄清。

即將藥汁。煮半夏。收幹為度。或為丸。或為塊。收貯聽用。

一、凡有痰飲者。開水送服。痰從大便出。如魚鰾即愈。一、凡有老年積痰。陳皮茯苓湯服。一、凡中風痰厥。

羌活前胡湯服。一、凡寒痰嘔惡。生薑陳皮湯服。一、冷哮痰飲。蘇子陳皮湯服。一、肝胃厥氣。青蒿陳皮湯服。

一、三陰久瘧。生薑湯服。一、小兒寒閉。前胡陳皮湯服。一、酒濕。砂仁湯服。一、痰迷癡癲。石菖蒲葉衝湯服。一、寒濕疝氣。荔枝核炙灰衝湯服。

小蟾酥丸

(抄硯農選錄中)蟾酥(一分)明雄(三分)蜈蚣(一條)研細。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丸。蔥湯下。

清涼散

(抄白紅紙)石膏(九錢)陳黃升(一錢)

八寶丹

龍骨(六錢)輕粉(二錢)

藥兜肚方

(抄靜香樓案下)幹薑(八分)官桂(一錢半)白芥子(一錢半)枳實(一錢)阿魏(四分)半夏(一錢)水仙子(一錢半)麝香(五分)上藥共為粗末。用艾綿拌勻。大紅沙布作夾兜肚一個。將藥置於中。

鐵箍散

三年陳小粉四兩。炒黑至煙出。取出研細。篩去粗頭。用好醋調。如薄漿樣。然後敷之。善治一切紅白腫毒。其效如神。無膿即散。有膿即潰。使其不致蔓延。故名鐵箍。此方雲係坊前倪氏秘方。不可以小粉輕賤之物。置而勿信。惜之惜之。

紅膏藥

(即外科至寶千捶膏。倪氏家藏之方。)老鬆香(半斤)東丹(三錢)銀朱(一錢)用蓖麻子去殼。打成膠。

牛黃冰連散

[專治(未注)大約亦咽喉藥也。]牛黃(一分)黃連(二錢)冰片(一分)為末。

移花散

[(馬氏方。)小兒痘出眼中。左眼吹右耳。右眼吹左耳。]東丹輕粉豬牙皂(各一錢)大梅片(五分)為細末。

許恒君傳用法(附)

外科要用銅舂筒鐵碾[(鐵研船)皂角等必碾。]石臼小篩子藥線木大黃切片(曬脆。然後放鐵船中研篩。篩後再放研盂中研。餘可類推。)石膏(火爐一隻。將石膏放。其色雪白。然後置船中研。)又(石膏必須至極熱透。熱透要雪白。研時要去頭腳粗滓。)炒藥鏟刀。(煉膏用。)鐵丫勺絞渣藥布(煉膏火煎。急蓋之。否則藥枯。)瓶(一共總要三四元。末藥五十個。大丸瓶葫蘆三四個。小丸者五個。)煉膏者。必須場上用行灶鐵鍋。先配料。東丹宜用真。叫藥店人值事。大約數百文。(藥是蘇辦)九一丹(即清涼藥加青黛。名生解。且又賤又靈。)用石膏十成。黃升一成。長肉甚良。研要細。(有毒拔毒。無毒長肉。)馬氏八寶丹(發背長肉。必須用。甚靈。)陳小粉(炒至黑如漆。用醋調搽陰症合宜。如痰塊立小。手掌大者。可收至手心樣。)症候好時。如發毒背症。上半有膿。下半無膿。半長半拔。白腐者。毒也。紅鱗者。新肉也。

拔毒長肉之藥。要研至無聲為度。不然。非但痛。且不靈。舌齒出血。炒蒲黃末吹之靈。

大欞架一隻(下木架之。硬木為之。高與人高。如方方各式。臨地作抽屜。架心陷以放缽。架左右立兩木。上橫木架之中饋。圓空柄杆承之。)圓藥缽(大一小二)個小帚三把。研藥線木秤二根針一隻匾一對(曬丸者。黴潮及僵腐等用。)做攤膏藥布先買青紅之布。大約三四。十一尺。以洋皮紙糊。榆白皮麵帚掃揩之。以二層為度。濃者一層。背後貼向牆壁上。待幹用。攤膏藥法小鐵鍋一隻(下放爐。在中底。放鐵盞。一點燃燈草熏。洋鐵針卷攤。)剪油紙刀一把。薄油紙(十張。照小大裁。)白紙(五十張。包藥用。裁好。針穿掛。)膏藥用法(傷濕風痛等用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