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思維訓練(2)(1 / 2)

公元紀年製度以傳說中耶穌基督的生年為公曆元年。我國古代使用的是“幹支紀元法”,即把十天幹和十二地支分別組合起來,每60年為一個周期,從辛亥革命後的次年(1912年)起采用公曆月、日,但同時采用中華民國紀年。新中國成立後采用公元紀年製度。此外,戰國時期,耶穌還未誕生,哪裏來的公元紀年呢?而這件青銅器上卻刻著“公元前三二三年”的字樣,明顯是後人偽造的。

問題13

電燈泡的容積

享譽世界的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有一次拿著一個電燈泡問手下的工作人員:“你們誰能盡快告訴我這隻燈泡的容積是多少?”

工作人員聽完,便趴在桌子上算了起來。但是算了半天,仍無結果。

愛迪生笑著說:“不用如此麻煩,隻要用一個簡單的操作方法便可知道了。”說完便演示了一遍。大家看後都佩服不已。

你知道他是怎麼做的嗎?

答案

愛迪生將燈泡開了一個小口,然後將燈泡灌滿水,再將水倒在量杯裏,便測出了燈泡的確切容積。

當提到“燈泡的容積”時,我們很容易想到某些容積計算公式,然後想法設法利用公式計算,這樣很費時。其實有時候可以變換一下思維,轉換一種方式,很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便實現同樣的目標。

問題14

廉價石英表

小史圖便宜從小地攤上買了一隻石英表,外觀很精巧,但沒想到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居然1小時就快3分鍾。小史雖然叫苦不迭,但還是自我安慰,認為自己不過是多費些事,計算一下就知道正確時間。

早上8點,他聽著收音機裏的報時對好了時間,到中午,他看看表是12點12分,便算了一下說:“現在正是標準時間12點整。”小史說的對嗎?

答案

小史說得對否要依他所說的每小時快3分鍾是指什麼樣的3分鍾而定。如果這3分鍾指的是小史自己表所走的3分鍾,那麼當他的表12點12分時,則標準時間還不到12點,因為小史的表快,他的表走12分鍾,不是標準時間的12分鍾,比12分鍾要少。

問題15

錯在哪裏?

在一個小城裏,有一段鐵路票價是這樣寫的:成人票價如果是偶數,那麼兒童就是成人的一半,比如成人票價是80元,則兒童票價為40元;如果成人票價是奇數,那麼兒童的相對半價則應該考慮四舍五入部分,比如成人票價為90元,則兒童票價應為50元。當這條消息公布之後,就很少有人再去坐火車了,人們都覺得吃了虧。為什麼呢?

答案

猛然一看,不會發現什麼問題,但若仔細再看一遍題目,就會發現其中的奧妙:90元錢是奇數,按照規定,45元一下子變成了50元,所以就占了乘客們的便宜,大家固然覺得自己吃了虧。

問題16

舉重冠軍的難題

小亮和爸爸一起看舉重比賽。比賽中,有一位舉重冠軍,體重是50千克,他可以抓舉起100千克的杠鈴。

看完比賽後,爸爸想考一考小亮,於是對他說:“問你一個問題。假如現在有一個定滑輪,上麵掛著一條繩子,繩子的一端拴著一塊重60千克的石頭。舉重冠軍用力拉繩子的一端,那麼在另一端的石頭能不能被提上去呢?”

“當然能啦!他連100千克的杠鈴都能舉起來。”小亮不假思索地回答。

小亮說得對嗎?

答案

小亮說得不對。在這裏,起決定作用的不是舉重冠軍的力氣,而是他的體重。要想將60千克重的石頭提上去,他的體重必須大於60千克才行,然而他的體重隻有50千克,所以即使他用盡了力氣,也隻能雙腳騰空,掛在繩子上,石頭是不會動的。

問題17

十朵菊花

學校的秋圃園有一片菊花田,內有49個花架,排成7行7列。在花架上,擺有10盆菊花,它們擺成三角形狀,像座小山,象征“金山”。

小華十分愛花,想到冬天到了,菊花就要凋謝,十分不安,於是她準備移動這10盆花,使它們變成5行,每行都有4盆花,象征“無事”。

小華在花圃移來移去,沒有成功。正在灰心喪氣之時,老花工來幫她完成了心願。你知道老花工是怎樣擺的嗎?

答案

老花工是這樣擺的:

問題18

奇怪的“遺書”

一個富翁帶著私人助理乘坐私人飛機外出。10分鍾後,直升機返回機場,機上隻有助理一個人。他向警方報稱,富翁在飛行途中自動打開機艙門跳了下去。警察在富翁坐的椅子上發現了一封他留下的遺書。警長打開了遺書,上麵說富翁自知患了重病,所以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