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列方(1 / 3)

補方六十三

六君子湯(一)人參 白術(炒) 茯苓(去皮) 炙甘草 廣皮 半夏(製)半夏辛燥,胎孕三月前,須斟酌用之,不可輕投。茯苓降下,初孕亦當慎用。

六味丸(二)熟地 山藥 茯苓 山萸肉(去核) 丹皮 澤瀉加味歸脾湯(三)人參 白術(炒) 茯神(去皮、木) 當歸(去尾) 棗仁(去殼、炒) 蓮肉(去心) 黃 (蜜炙) 遠誌 木香遠誌辛散而上升,不宜多用,四五分足矣。

四君子湯(四)人參 白術(炒) 茯苓 炙甘草八珍湯(五)人參 白術(炒) 茯苓 炙甘草 熟地 當歸 白芍(酒炒) 川芎川芎理血中之氣,胎前宜酌用。

補中益氣湯(六)人參 白術(炒) 炙甘草 當歸 廣皮 升麻 柴胡升、柴發散,可用錢許,升提用二三分足矣。

四物湯(七)熟地 當歸 白芍(酒炒) 川芎安榮散(八)人參 當歸 白芍(酒炒) 麥冬 釵斛 山梔 通草安胎飲(九)人參 白術(炒) 炙甘草 生地 當歸 廣皮 升麻 柴胡 生薑 大棗氣不下陷,勿用升、柴。

杜仲丸(十)杜仲(薑汁炒) 川斷(酒炒) 棗肉(蒸)為丸,米飲下。

當歸芍藥湯(十一)當歸 白芍(酒炒) 白術(炒) 茯苓 澤瀉 川芎(少許)大聖散(十二)人參 黃 (炙) 炙甘草 茯苓 當歸 川芎 麥冬(去心) 木香 薑棗川芎宜酌用。

加味安胎飲(十三)人參 白術(炒) 炙甘草 熟地 當歸 川芎(不宜多用) 紫蘇(四五分) 陳皮如寒,加幹薑。

五君子湯(十四)人參 白術 炙甘草 廣皮 幹薑內補丸(十五)熟地 當歸青娥丸(十六)杜仲(薑汁炒) 破故紙(鹽水炒) 核桃(去殼)蜜丸。

紫酒(十七)大黑豆二合(炒) 好酒一盞煎服。

通氣散(十八)破故紙(炒) 先嚼胡桃。

加味歸脾飲(十九)人參 白術(炒) 茯神(去皮、木) 遠誌(不可多) 黃芩 山梔 丹皮 香附 木香去黃芩、山梔、丹皮、香附,加棗仁、圓眼肉名歸脾飲。

補中安胎飲(二十)人參 白術 茯苓 炙甘草 熟地 當歸 黃芩 紫蘇 白芷(炒) 薑棗加味逍遙散(二十一)白術 茯苓 當歸 白芍(炒) 柴胡 丹皮 黑山梔 熟地異功散(二十二)人參 白術(炒) 茯苓 炙甘草 廣皮生脈散(二十三)人參 麥冬(去心) 北五味都氣飲(二十四)熟地 山藥 茯苓 山萸肉 澤瀉 丹皮 北五味甘草大棗湯(二十五)小麥 炙甘草 大棗安胎調氣飲(二十六)人參 白術(炒) 炙甘草 熟地 當歸 白芍(酒炒) 川斷 杜仲 陳皮 砂仁補血湯(二十七)黃 (炙) 當歸 川芎黃 糯米湯(二十八)黃 六兩(炙) 糯米(五合)水六升,煎半,分四服,日三夜一。

辰砂安神丸(二十九)生地 當歸 柏子仁(炒去油) 棗仁(去殼、炒) 茯神(去皮、木) 竹茹 砂仁補心湯(三十)人參 茯苓 炙甘草 熟地 當歸 白芍(酒炒) 棗仁 麥冬 小麥七味丸(三十一)熟地 山藥 茯苓 丹皮 澤瀉 山萸肉 肉桂加味八珍湯(三十二)人參 白術 茯苓 炙甘草 熟地 當歸 白芍(酒炒) 肉果(麵粉裹煨) 罌粟殼(醋炒)左歸飲(三十三)熟地 山藥 茯苓 山萸肉 杞子 炙甘草十聖散(三十四)人參 黃 (炙) 白術(炙) 砂仁 炙甘草 熟地 白芍(炒) 當歸 川芎 川斷 薑 棗千金保胎丸(三十五)熟地 當歸 阿膠 川斷 杜仲 黃芩(炒) 香附(製) 砂仁 艾葉(炒炭) 棗肉加味芎歸湯(三十六)當歸 川芎 發餘炭 鱉甲(炙)人參生化湯(三十七)人參 當歸 川芎 炙甘草 薑炭(多則四分) 桃仁(去皮) 棗肉加附子一片,以回陽止逆,亦可助參、 之功。若渴,用人參、麥冬、北五味。

滋榮益氣湯(三十八)人參 白術(炒) 熟地 當歸 川芎 北五味 黃 (炙) 陳皮 麥冬(去心)有汗,加薑、棗;大便不通,加蓯蓉;塊痛,加肉桂、益母草;痰,加薑汁、竹瀝;瀉,加茯苓。

十全大補湯(三十九)人參 白術(炒) 茯苓 炙甘草 熟地 當歸 白芍(炒) 川芎 肉桂 黃升舉大補方(四十)人參 白術(炒) 熟地 當歸 川芎 黃 (炙) 麥冬(去心) 陳皮 炙甘草 升麻 白芷(炒) 荊芥黃雌雞湯(四十一)熟地 當歸 白術(炒) 黃 (炙) 肉桂雞汁煎服。

殿胞煎(四十二)當歸 川芎 炙甘草 茯苓 肉桂五物煎(四十三)熟地 當歸 白芍(炒) 川芎 肉桂當歸黃 湯(四十四)當歸 黃 (炙) 白芍(炒)長生活命丹(四十五)人參 生薑 蓮子(去心) 麥芽(炒)煎湯送飯鍋焦粉二匙,漸加至四五匙。

八味丸(四十六)熟地 山藥 山萸肉 茯苓 丹皮 澤瀉 附子 肉桂金匱腎氣湯(四十七)熟地 山藥 山萸肉 茯苓 丹皮 澤瀉 附子 肉桂 懷牛膝 車前子當歸補血湯(四十八)當歸 黃 (炙) 茯苓調衛止汗湯(四十九)人參 黃 (炙) 麻黃根 炙甘草 陳皮 當歸 桂枝 大棗桂枝發表,用於止汗之中,不過引參 以固衛耳,一二分足矣。

加味六味丸(五十)熟地 山藥 山萸肉(去核) 茯苓 丹皮 澤瀉 麥冬(去心) 北五味全生活血湯(五十一)黃 (炙) 熟地 生地 川柏(炒炭) 升麻不應加人參。

止汗散(五十二)人參 當歸 麻黃根 熟地 牡蠣 小麥(麩炒) 川連炭少許加減養榮湯(五十三)當歸 川芎 茯神 棗仁(去殼,炒) 麥冬(去心) 人參 圓眼肉 陳皮 炙甘草 生薑 竹茹人參當歸湯(五十四)生地 當歸 白芍(炒) 人參 麥冬(去心) 竹茹 粳米 大棗加參寧肺生化湯(五十五)當歸 川芎 人參 炙甘草 橘紅 桑皮(炒) 杏仁 半夏(製)虛而多痰,加薑汁、竹瀝。

七味白術散(五十六)人參 白術(炒) 茯苓 炙甘草 藿香 木香 幹葛參苓蓮子飲(五十七)人參 白術(炒) 茯苓 炙甘草 當歸 白芍 山藥 陳皮 升麻 蓮子 生薑加參生化湯(五十八)當歸 川芎 人參 黃 (炙) 甘草(炙) 升麻 白術(炒) 北五味母雞湯(五十九)人參 黃 (炙) 白術(炒) 茯苓 牡蠣 麻黃根黃母雞汁煎。

羊肉湯(六十)當歸 川芎 生薑 精羊肉加味四物湯(六十一)熟地 當歸 白芍(炒) 川芎 花粉 木通 豬蹄以蔥洗乳房。

玉露散(六十二)人參 茯苓 炙甘草 當歸 白芍(炒) 川芎 桔梗阿膠散(六十三)當歸 白術(炒) 茯苓 阿膠 甘草(炙) 川芎(少許) 陳皮 薑 棗。

散方三十一

抑青丸(一)柴胡 當歸 炙甘草 鉤藤 白術(炒)清肝飲(二)生地 當歸 生白芍 柴胡 麥冬(去心) 蘇梗 香附(製) 青皮(炒炭)紫蘇飲(三)當歸 白芍(炒) 人參 炙甘草 陳皮 砂仁 蘇葉 蔥白 生薑祛風定痛湯(四)生地 川芎 茯苓 肉桂 荊芥 防風 獨活 大棗天仙藤散(五)天仙藤 香附(製) 陳皮 炙甘草 木瓜 薑皮烏藥順氣湯(六)烏藥 僵蠶(炒) 幹薑 炙甘草 陳皮 木賊 製香附 白芷 蔥宜加生血活血之品。

芎蘇散(七)紫蘇 川芎(不宜多) 白芍(炒) 陳皮 白術(炒) 炙甘草 麥冬(去心)鉤藤湯(八)鉤藤鉤 當歸 人參 茯神 桑寄生 桔梗如煩熱,加石膏一錢。

木香散(九)木香 炙甘草 丁香淡鹽湯下。

五加皮散(十)五加皮 阿膠(蒲黃炒) 杜仲(鹽水炒) 狗脊 白芍(炒) 防風 萆 杏仁(去皮) 薄荷五加皮丸(十一)五加皮 杜仲(炒) 狗脊 白芍(炒) 萆 川斷 訶子 薄荷縮砂散(十二)砂仁(末),米飲下。

防風丸(十三)防風 黃芩(炒)米飲調下。

升陽除濕湯(十四)柴胡 升麻 豬苓 澤瀉(炒) 陳皮 炙甘草 炒蒼術 炒白術 防風 薑 棗胃風湯(十五)當歸 柴胡 升麻 葛根 炙甘草 蔓荊子 本 木賊 川柏(炒) 蒼術(製) 薑 棗桂枝茯苓湯(十六)桂枝 茯苓 丹皮 炒白芍 桃仁(炒焦)蘇香丸(十七)當歸 炒白芍 砂仁 炙甘草 黃芩(炒) 蘇梗 木香香蘇散(十八)香附(製) 紫蘇 陳皮 炙甘草 砂仁 生薑陽明加葛根、知母;少陽加柴胡;太陽加防風。

回生散(十九)橘紅 藿香淡薑湯下。

藿香正氣散(二十)藿香 白術(炒) 茯苓 炙甘草 陳皮 砂仁 桔梗 紫蘇 蒼術(炒) 薑 棗可加木香。

木香通氣散(二十一)木香 枳殼(炒) 製濃樸 草果(煨) 檳榔 陳皮 製附子 穿山甲(炙) 蔥白七寶丹(二十二)人參 炙甘草 當歸 白芍(炒) 川芎 紫蘇 生薑 大腹皮(醋炒,多則二三分) 蔥白消風散(二十三)甘菊 荊芥 當歸 大豆葉(炒) 防風 茶葉 羚羊角(鎊) 生石膏(三、四分)芎烏散(二十四)川芎 烏藥加當歸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