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產後門(1 / 3)

論產後當大補氣血為主

丹溪曰∶產後當大補氣血為主,雖有雜症,以末治之(產後雖當大補,亦須審惡露有無,內外感虛實何如,庶為合理)。產後補虛用參、術、黃 、陳皮、歸身、川芎、炙草。如發熱輕則加茯苓滲之,其熱自除,重則加幹薑。

凡產後有病,先固氣血,產後一切病多是血虛,皆不可發表。新產後不可用芍藥,以其酸寒伐生發之氣故也。大抵胎前毋滯,產後毋虛(法言)。

新產三病

仲景雲∶問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難,何謂也?師曰∶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令病痙(讀此則知痙症亦有外來,不可專主氣血不足而驟用補劑,反致不救也)。亡血複汗寒多,故令鬱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產婦鬱冒即血暈也)。

脈法

《脈經》曰∶診婦人生產之後,寸口脈洪疾不調者死(不調者並附骨不絕者重看,洪數中得胃氣者亦生,堅強者死。亦須審原稟脈如何,方能斷定),沉微附骨不絕者生。婦人新生,乳子脈沉小滑者生,實大堅弦急者死。丹溪曰∶產前脈細小,產後脈洪大者多死。又曰∶產前脈當洪數,既產而洪數如故者,多主死(此亦大概言之,今見產婦脈洪數而生者多矣)。

胞衣不下

郭稽中論曰∶胞衣不下者何?答曰∶母生子訖,血流入衣中,衣為血所脹,故不得下。

治之稍緩,脹滿腹中,以次上衝心胸,疼痛喘急者難治。但服奪命丹(黑附子五錢,丹皮一兩,幹漆炒煙盡二錢五分,用米醋一斤,大黃末一兩,煮膏為丸)以逐去衣中之惡血,血散脹消,胎衣自下。若外冷乘之,則血道澀而胞亦難下,不可不知(豆淋酒用黑豆炒二合,將鐵秤錘燒紅,同豆淬酒)。

薛氏曰∶有因惡露入衣,脹而不能出,有因元氣虧損而不能送出,其惡露流入衣中者,腹中脹痛,用奪命丹、失笑散以消瘀血則不緩救。其元氣不能送出者腹中不脹痛,用保生無憂散以補固元氣(法以產婦頭發入口作嘔,胎衣自出,其不出者必死)。

血暈

《大全》雲∶產後血暈者,由敗血流入肝經,以致眼黑頭旋不能起坐,甚至昏悶不省人事,謂之血暈。以細酒調入黑神散最佳。若作暗風中風治之誤矣。然其由有三∶用心使力過多而暈者(用心使力過多作暈,治法大都以清心涼血補益為主。《產後保命集方》雲∶童便或麥冬、烏梅之類皆可,而薛氏用補中益氣者,為勞力也。若用心則朱砂安神丸亦妙,或疑內有黃連於產後不宜,則臨症化裁可也),有下血過多而暈者,有下血少而暈者。其暈雖同,治之則異,當審詳之。下血多而暈者,昏而煩亂而已,當以補血清心藥。下血少而暈者,乃惡露不下,上搶於心,心下滿急,神昏口噤,絕不知人,當以破血行血藥。大抵血熱乘虛逆上湊心,以致昏迷不省,氣閉欲絕者,飲童便最妙,或醋炭熏鼻亦可(醋解法收其神)。

仲景雲∶產婦鬱冒,其脈微弱,嘔不能食,大便堅,但頭汗出。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虛下厥,孤陽上出,故頭汗出。所以產婦喜汗出者亡陰,血虛陽氣獨盛,故當汗出。陰陽乃複,所以大便堅,嘔不能食也,小柴胡湯主之。病解能食,七八日更發熱者,此乃胃實,大承氣湯主之。

按∶鬱冒即暈也,觀此則產後血暈有汗、下、和解三法,當分表裏虛實為當。

惡露不下不絕

《大全》雲∶夫惡露不下,由產後髒腑勞傷,氣血虛損,或胞絡挾於宿冷,或產後當風取涼,風涼乘虛而搏於血,則壅滯不宣,積蓄在內,故令惡露不下也。

薛氏曰∶前症當用失笑散。若氣滯血凝,用花蕊石散。

《大全》雲∶夫產後惡露不絕者,由產後傷於經血,虛損不足,或分娩之時,惡血不盡在於腹中,而髒腑挾於宿冷,致氣血不調,故令惡露淋漓不絕也。

薛氏曰∶前症若肝氣熱而不能主血,用六味丸。或肝氣虛而不能藏血,用逍遙散。若脾氣虛而不能攝血,用六君子湯。脾胃氣下陷而不能統血,用補中益氣湯。若脾經鬱熱而血不歸源,用加味歸脾湯。若肝經風邪而血沸騰,用一味防風丸。

陳氏曰∶產後血崩者何?答曰∶產後傷耗經脈,未得平複,勞得損動,致血暴崩淋漓不止。

或因酸鹹不節,傷蠹榮衛衰弱,亦變崩中。若小腹滿痛,肝經已壞,為難治。急服固金丸止之。

薛氏雲∶前症若血滯小腹脹滿,用失笑散。血少小腹虛痞,芎 湯。餘參前。

心腹諸痛

《大全》雲∶產後心痛為陰血虧損,隨火上衝心絡,名曰心胞絡痛。宜大岩蜜湯(一名桂心湯,熟地、當歸、獨活、吳萸、白芍、幹薑、桂心、通草各二錢,細辛、甘草各五分)治之。若寒傷心經,名曰真心痛,無藥可救(心痛曰產後則與尋常之病不同矣,當於血分求之)。

薛氏曰∶小腹作痛,俗名兒枕塊,用失笑散行散之。若惡露既去而仍痛,用四神散(幹薑、當歸、赤芍、川芎)調之。若不應,用八珍散。若痛而惡心,或欲作嘔,用六君子湯。若痛而泄瀉,用六君子湯送四神丸。若泄瀉痛而後重,用補中益氣湯送四神丸。若胸膈飽脹,或惡食吞酸,或腹痛手不可按,此是飲食所致,用二陳加山楂、白術以消導。若食既消而仍痛,或更加頭痛煩熱作渴,惡寒欲嘔等症,此是中氣破傷,宜補脾胃為主。若發熱腹痛,按之痛甚,不惡食,不吞酸,此是瘀血停滯,用失笑散消之(按腹痛原文向有數症,曰∶因氣滯用玄胡索散,因外寒用五積散,因怒氣用四物加木香、柴胡,因陽氣虛弱用四君子、當歸、炮薑,因脾虛血弱用六君、當歸、炮薑。大凡心腹作痛,以手按之卻不痛者,此血虛也,須用補食之劑)。若隻是頭痛發熱,或兼頭痛,按之卻不痛,此屬血虛,用四物加炮薑、參、術以補之。

《大全》雲∶兒枕者,由母胎中宿有血塊,因產時其血破散,與兒俱下,皆無患也。若產婦髒腑風冷,使血凝滯在於小腹,不能流通,則令結聚疼痛,名之曰兒枕。《金匱》雲∶產後七八日,無太陽症,少腹堅痛,此惡露不盡。不大便,煩躁發熱,切脈微實,再倍發熱,日晡時煩躁者,不食,食則譫語,至夜即愈,宜大承氣主之。熱則裏結在膀胱也(按《金匱》所治,重在傷寒裏實,不重在惡露,故其脈症皆寒熱。一言當以無太陽症句及熱結膀胱句玩之,便得其意。既曰惡露不盡,不大便而躁熱矣。然不用桃仁承氣,用大承氣者何?蓋熱結在膀胱,故宜大承氣也)。

《大全》雲∶產後兩脅脹滿氣痛,由膀胱宿有停水,因產後惡露不盡,水壅與氣相搏,積在膀胱,故令脅肋脹滿。氣與水相激,故令痛也(脅脹痛由膀胱停水所致,是何見解?用何湯藥?勝克乘製之並,故治不同)。

薛氏曰∶前痛症若肝經血瘀,用延胡索散。若肝經氣滯,用四君、青皮、柴胡。若肝經血虛,用四物、參、術、柴胡。氣血俱虛,用八珍、柴胡。若腎水不足,不能生肝,用六味丸。

若肺金勢盛,克製肝木,用瀉白湯,仍參前論主之。

《大全》雲∶腎主腰腳,產後腰痛者,為女人腎位係於胞,產則勞傷腎氣,損動胞絡,平複而風冷客之,冷氣乘腰,故令腰痛也。若寒熱邪氣連滯背脊,則痛久不已。後急有娠,必致損動。蓋胞絡屬腎之主腰故也。

薛氏曰∶前症真氣虛,邪乘之者,用當歸黃 湯或十全大補湯為主,佐以寄生湯。如不應,用十全大補加附子。

《大全》雲∶夫頭者諸陽之會也。凡產後五髒皆虛,胃氣虧弱,飲食不充,穀氣尚乏,則令虛熱。陽氣不守,上湊於頭,陽實陰虛,則令頭痛也。又有產後敗血頭痛,不可作不知,黑龍丹言之甚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