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1 / 3)

產後霍亂

產後霍亂。由勞傷氣血。髒腑虛損。不能運化食物。乃感風冷所致。凡陰陽升降不順。清濁亂於腸胃。冷熱不調。正邪相搏。上吐下瀉。名曰霍亂。

產後塊痛未除患霍亂。

(〔吳按〕此病多發於夏秋之間。若吐瀉一齊俱作為真霍亂。必用附子理中湯。或轉筋加木瓜。緩治則無救。)

生化六和湯

川芎(二錢) 當歸(四錢) 幹薑 甘草 陳皮 藿香(各四分) 砂仁(六分) 茯苓(一錢)薑(三片) 煎服。

產後霍亂吐瀉。手足逆冷。無塊痛。

附子散

白術 人參(各一錢) 當歸(二錢) 陳皮 炮薑 丁香 甘草(各四分) 附子(五分) 為末。粥飲調。每服二錢。

產後霍亂。吐瀉不止。無塊痛。

溫中湯

人參 白術 當歸 濃樸(各二錢) 幹薑(八分) 茯苓(三錢) 草豆蔻(一錢) 薑(三片)

產後嘔逆不食

人之胃腑為水穀之海。水穀化精。以為氣血。榮潤髒腑。產後勞傷髒腑。寒邪易乘於腸胃。

則氣逆嘔吐。而不下食也。又有瘀血未淨而嘔者。亦有痰氣入胃。胃口不清而嘔作。醫者能隨症調治。斯無失矣。

產後嘔逆不食。

加減生化湯

川芎(一錢五分) 當歸(三錢) 炮薑 炙草(各五分) 砂仁(五分) 淡竹葉(七片) 薑汁(二匙)產後七日外。患嘔逆不食。

溫胃丁香散

當歸 白術(各二錢) 炙薑 丁香 陳皮 炙草(各四分) 人參(一錢) 前胡 藿香(各四分) 薑(三片) 煎服。

產後咳逆。嘔吐。心忡。目眩。

石蓮散

石蓮子(去穀一兩五錢) 茯苓(一兩) 丁香(五錢) 為末。米飲下二錢。

產後口渴

產婦虛弱。口渴氣

生津益液湯

人參 麥冬 茯苓(各二錢) 大棗(二枚) 小麥 竹葉(各六分) 栝蔞根 甘草(各一錢)

產後水腫

產後水氣。手足浮腫。皮膚閑光熒色。乃脾虛不能製水。腎虛不能行水故也。治必大補氣血為主。佐以蒼術。白術。茯苓。補脾。如壅滿用半夏。陳皮。香附。監之。虛加人參。木通。有熱加麥冬。黃芩。以清肺金。

(〔吳按〕按之窩而不起者氣也。按之無窩。隨手起者水也。以此分別。乃要訣耳。)產後七日外水腫。

健脾利水補中益氣湯

人參(二錢) 白術(三錢) 茯苓 白芍(各一錢) 陳皮(五分) 木瓜(八分) 紫蘇 木通大腹皮 蒼術 濃樸(各四分) 如大便不通。加鬱李仁。麻仁。(各一錢) 寒邪濕熱氣傷表無汗。腫。宜補氣血方中。加薑皮。半夏。紫蘇。以表汗。 產後風濕。客傷脾經。氣血凝滯。以致麵目虛浮。四肢腫脹氣喘。宜服五皮飲。

產後怔忡驚悸

此由產中憂驚勞倦。去血過多。則心中躁動不寧。謂之怔忡。若惕惕然而驚。中心怯怯。如人將捕之之狀。謂之驚悸。治此二症。惟調和脾胃。補養心血。使誌定氣寧。氣舒心安而病愈矣。然在分娩後。血塊未消。宜服生化湯。且大補以行血塊。血旺則怔定驚平。不必加定誌安神之藥。如塊痛消止後。患此症。宜服下方。

加減養榮湯

川芎 當歸(各二錢) 茯神 棗仁 人參 麥冬 遠誌肉 黃 白術(各一錢) 元眼肉(八個) 陳皮 炙草(各四分) 如虛煩。加竹茹(一團) 痰加竹瀝。薑汁。

產後心血不寧。驚悸不安。

養心湯

黃 麥冬 棗仁 柏子仁(各一錢) 茯神 川芎 遠誌肉(各八分) 當歸(二錢) 五味(十粒) 人參(一錢五分) 炙草(四分) 薑(二片) 煎服。兼服安神丸。

安神丸

黃連(酒炒) 生地 歸身(各三錢) 炙草(五分) 為末。蒸餅糊丸。如綠豆大。朱砂(二錢)為衣。每服四十丸。

產後骨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