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秋天的況味(1 / 1)

我最喜歡秋天的況味和意境。

春天是希望的季節,夏天是生長的季節,冬天是收藏的季節,而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天那麼羞澀浪漫,也不像夏天那麼袒露奔放,更不像冬天那麼內向含蓄,秋天是理智的。

一進了九月,就有了秋意了,秋意在一個多霧的黎明溜來,到了炎熱的下午便不見蹤影。廣袤的北方,一到了秋天,最明顯的是顏色的變化。似乎是一夜之間,漫山遍野的綠色都變成了滿眼金黃。金黃色的葉子和金黃色的果實,在金黃色的土地上,演奏起金黃色的樂章。

這一切都是從一枚落葉開始的。在某一天的清晨,像平日一樣起來晨練,突然發現踩著了一枚葉子,或許是梧桐的葉子,或許是槐樹的葉子,也許是白楊的葉子。葉子是金黃色的,靜靜地躺在地上。下意識裏就想起了“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的意味,你驀然醒悟,秋天來了。

你會聞到彌漫在天空中的輕微的茴香氣息,還有金菊的芬芳氣味。

最不同的還是秋天的雨。它與夏天的雨就完全不同,一陣涼風吹來,一場雨就紛紛地落下來了,沒有漫天烏雲,也沒有雷電交加,在不知不覺之間,雨就淅淅瀝瀝地下起來了。而且一下就下個不停,有時是一天,有時是兩天,甚至有時候一個周都沒有停。雨是那種細細的雨絲,纏纏綿綿。這個時候,多情的才子是不會呆在家裏的。一個人走在山坡的小路上,走在青石板的小巷深處,任憑蒙蒙細雨淋濕了衣衫,一首詩或者一篇美文就這樣出世了。

在秋天的村莊裏,炊煙與其他的季節也是不同的。嫋嫋的炊煙,在房屋的脊梁上盤旋,在樹梢的鳥巢旁飄蕩,在胡同的拐角裏踱步,最後都凝聚成片片朦朧的煙雲。

秋天的田野裏到處都是農人的身影,一車一車的成熟的莊稼行進在彎彎的鄉間小路上。間或會有幾聲歡快的歌聲傳來,那是農人發自內心的喜悅。天空中有飛翔的天鵝,有排成人字型南飛的鴻雁,湖裏是成群的野鴨。它們就像一片陰深的雲朵,使秋天顯得更加蒼鬱了。

成熟的莊稼在幾天之間就消失在了村落裏,糧食都裝進了農民的糧倉裏,有金燦燦的豆子,有金黃色的玉米,還有各種各樣的雜糧。農民把小麥種上,然後就等著度過一個漫長而悠閑的冬季了。

告別了熱鬧的喧囂,告別了疲憊的忙碌,告別了艱難的重負,無垠的黃土地輕鬆地裸露在人們的視野裏。它要進行幾個月的休整,然後以全新的麵孔迎接嶄新的春季。

這個時候,隻有人生失意的人才會發出“秋風秋雨愁煞人”的喟歎,聽到秋風瑟瑟,望見枝枯葉落,生出萬般的淒涼;一個健康的心靈自然會去感覺到喧囂夏日後的清新寧靜,漫漫寒冬前的果實芳香,更多的體會到“秋風之性勁且剛”豪邁與剛健,看到的是金風送爽,是碩果累累,是靜思收獲的喜悅。

湛藍高遠的天空下一朵朵潔白的雲,蠻荒的山坡上那被秋霜洗黃的野草,儼然像一位飾著金色麗紗的少婦,在蕭瑟的秋風中婆娑起舞,展現著迷人的身影。佇立在山頂之上的秋陽,宛如一尊威武的戰神,從遼遠的過去走向茫茫的未來。

我最喜歡王勃的那句狀寫秋天的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從天而下,孤鶩由下而上,高下齊飛。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水天形成一色。王勃把一個遼闊秋天的意境寫到了極致了。杜甫的“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寫的是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但是,他的意境太過蒼涼了,遠沒有李白“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的豪邁。

北方的秋天很有些人生的況味,有淒涼的秋風,有蕭殺的落葉,有暗淡的煙霞,有枯萎的衰草,但它更多的是豐收的喜悅,是成功的歡樂,是蒼茫古樸、豐碩厚重的磅礴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