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用人的遠見(3)(1 / 3)

孟莊子病逝,公鈕將羯安排在喪禮主位,季武子質問:“長子秩在哪裏?”公鉏回頂:“這是孟莊子的遺命,不必拘泥長幼。”

之後,三家為此相互攻伐。魯國史官說:“這都是殺嫡立庶、廢長立幼以至於此。”

廢嫡奪位是曆史上的亂之源,但是若嫡子是個蠢才,同樣會招致災難。

西晉惠帝是說出“何不食肉糜”的蠢皇帝。他還是太子的時候,好幾次有大臣對晉武帝表示“太子恐怕無法承當國家大任”。晉武帝找了幾位比較聽話的大臣負責教導太子,一段時間後,這幾個馬屁精回報:“太子明識雅度,大有長進。”

後來,晉惠帝即位,因為實在太蠢,引起諸王覬覦大位,導致“八王之亂”。這也算是晉武帝“禍福自召”吧!

智慧金言

請參考“轉禍而為福,因敗而為功”一章,比較“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與本句,前者意思略同“禍福無門”,但是閔子馬以利勸誘公鈕,卻正是禍端。

用人用其所長

原文

孟嚐君有舍人而弗悅,欲逐之。魯連謂孟嚐君曰:“猿獼猴錯木據水,則不若魚鱉;曆險乘危,則騏驥不如狐狸。曹沫之奮三尺之劍,一軍不能當;使曹沫釋其三尺之劍,而操銚縟與農夫居隴磨之中,則不若農夫。故物舍其所長,之其所短,堯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則謂之肖;教人而不能,則謂之拙。拙則罷之,不肖則棄之,使人有棄逐,不相與處,而來相報者,豈非世之立教首也哉!”孟嚐君曰:“善。”乃弗逐。

——卷十·齊策三

譯文

孟嚐君不喜歡他身邊的一位侍從,想趕走他。魯連勸告他說:“猿猴離開樹到了水裏,就不如魚鱉了;在危險的地方,駿馬就不如狐狸了。魯將曹沫持三尺之劍,一支軍隊也抵擋不住他;如果讓曹沫放下劍,拿起農具,與農夫去田裏耕作,那麼他還不如農夫。對於人來說,舍棄他的長處,使用他的短處,就是堯也有不如人的地方。現在讓他做一件事他做不到,就說他沒有用處;教他他做不到,就說他笨。笨就罷免,沒有用處就趕走。趕走或拋棄下屬,不能很好的相處,可能會招致傷害和報複,這是世間用人之道嗎?”孟嚐君說:“好。”就沒有趕走那個侍從。

活學活用

揚長避短,這是每個人都懂的道理,但做到它卻不太容易。

通用電氣CEO韋爾奇說:“通用電氣希望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人的才能。”一方麵,通用電氣對員工用公司統一的標準進行評價;另一方麵,為每一位員工製定績效目標,讓每一個人發揮自己與眾不同的才能。

智慧金言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適才而用,揚長避短,這才是正確的用人之道;如果將錯誤的人放在錯誤的位置上,那將成為企業通向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

“精神”與“物質”要分清

原文

管燕得罪齊王,謂其左右曰:“子孰而與我赴諸侯乎?”左右嘿然莫對。管燕連然流涕曰:“悲夫!士何其易得而難用也!”田需對曰:“士三食不得饜,而君鵝鶩有餘食;下宮糅羅紈,曳綺豰,而士不得以為緣。且財者君之所輕,死者士之所重,君不肯以所輕與士,而責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難用也。”

——卷十一·齊策四

譯文

管燕得罪了齊王,對他的左右親近說:“你們有誰能為我到諸侯中去奔走一番呢?”左右親近沉默沒有一個人回答。管燕傷心地流著眼淚說:“可悲啊!士人為什麼容易得到卻難以使用啊?”田需回答說:“您的士人一日三餐吃不飽,您的鵝、鴨卻有餘食;您後宮的仆妾穿著都是綾羅綢緞,而您的士人想做衣服上的邊兒也不可能。而且財貨是君子所看輕的,死是士人所看重的。您不肯把您所看輕的財貨給予士人,卻要求士人以他們所看重的死為您效勞,這不能說‘士人容易得到卻難以使用’啊!”

活學活用

本文所講的是戰國時代身為君子對待自己士人的態度。但引申到今天,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人價值取向有所不同:“君子”看重物質上的獎勵,“士人”則看重精神上的滿足。對領導者和管理者來說,就要分清自己下屬中的“君子”類和“士人”類,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管理態度。看重精神滿足的,給予精神安慰;看重物質滿足的,給予物質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