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章 決戰(下)(2 / 2)

上的還並非是什麼小樓,而是摩天大廈。

在尋常星係,興許因為行星運動的原因,行星要塞的利用效能會因為運動而離開駐防點位,失去戰術作用。

但中央恒星係堪稱宇宙神選。

最外側的行星軌道上,有著足足四顆氣態巨行星,而且每顆間隔的距離都恰好保持在軌道的四分之一長度。

而這四顆氣態巨行星周邊,更是整個中央恒星係超級衛城部署的第二密集的位置。

第一是納迪沙次級主機集群所處的位置。

在那裏,一個巨型結構已經接近完成,一邊進行最後的完善和準備進入充能階段。

——

聯軍艦隊的大型護衛艦和戰列艦保護著信息戰戰巡緩緩向前。

行星級的作戰單位,倘若以以前的目光看,最多便是炸毀表麵的所有武器,然後調動裝配了毀滅型巨像將整個星球炸個粉碎。

但問題也出在這裏。

納米機器人的優勢是什麼?別的材質絕對無可比擬的可塑性。

這一點直接從根本毀滅了整個處理手段,武器根本不可能被徹底拔除,這意味著繞開都不行。

再加上聯軍艦隊都是流浪艦隊聚集在此而形成。

巨像這種在太空艦隊戰中毫無作用的艦船,不光是帶來維護需求的高額負擔,還有防衛力量的需求和較低的航速拖累後腿。

因此,聯軍艦隊根本拿不出一艘巨像,更別提需要的是毀滅型,即直接炸碎整個行星的類星天隕型巨像。

但鑒於這些行星要塞都使用納米機器人作為武裝基礎,信息戰戰巡也同樣可以對付他們。

但如何跨過重型炮台,超級衛城,行星要塞,機動防禦平台,無處不在的納迪沙無人戰機機群,毫無戰術可言猛衝猛打的納迪沙艦隊組成的究極火力網,就成為了最大的問題。

聯軍艦隊的頭確實鐵,由大量各式重型,大型護衛艦為盾牌,提供嚴密的防護。

輕型巡洋艦和驅逐艦作為機動單位,時刻警惕那些戰機機群和納迪沙的輕型艦種。

重巡則負責協助戰列艦進行推進,協同集火主要目標。

艦隊裏原有的普通戰列巡洋艦負責遊走支援。

航空母艦提供製空權搶奪支援和緊急反應。

艦隊裏作為旗艦的泰坦並不打頭陣,而是坐鎮艦隊中央。

主宰則時刻做好配合工程船和工業艦進行戰艦搶修業務。

並且所有戰艦的整體隊形進行收攏,減少納迪沙的突襲空間。

但火力密度還是超過了他們的想象。

納迪沙在行星戰星背後的小行星帶裏部署了更多的重型炮台和機動防禦平台,一些較大的小行星甚至也被改造為炮台,對著聯軍艦隊不停噴吐著炮火。

聯軍艦隊置身其中,似是每一顆星星都是他們的敵人,每一粒塵埃都會成為最危險的武器。

他們踏入了一片敵對海域。

但他們沒得選,隻能沿著這條不知是死是活的路一走到底。

也許,他們都在期待著那一句話的應驗,置之死地而後生。

但他們的敵人,何嚐不是在等待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