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死後,他的兒子啟繼承了權位。啟在與伯益爭奪權位的鬥爭中獲勝,而且殺死了伯益。而伯益本來是大禹按照禪讓製選定的傳位的對象,啟的即位,打破了禪讓製,成了曆史上王位世襲繼承製的開端,“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啟在位期間,完成了夏朝的建立,而且使夏朝走上了鼎盛時期。
大禹治水之後,深受擁護,根據“禪讓”製而做了舜的繼承人。他在位時曾經將當時的中國劃為九個州,這就是“九州大地”的來曆。大禹還製定了各種製度,為夏朝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由於禹在治水中的功績,提高了部落聯盟首領的威信和權力。
啟建夏朝
傳說禹年老的時候,曾經到東方視察,並且在會稽山(在今浙江紹興一帶)召集許多部落的首領。去朝見禹的人手裏都拿著玉帛,儀式十分隆重。有一個叫做防風氏的部落首領,到會最晚。禹認為怠慢了他的命令,把防風氏斬了。這說明,那時候的禹已經從部落聯盟首領變成名符其實的國王了。禹原來有個助手叫做皋陶,曾經幫助禹治理政事。禹到了晚年,決定推舉夷人首領皋陶為繼承人。但是皋陶卻先他而逝,皋陶的兒子伯益也做過禹的助手。按照禪讓的製度,本來是應該讓伯益做禹的繼承人的。但當禹死後,部落聯盟中一些有權勢的大家族,擁立禹的兒子啟即位,便起來反對伯益。啟趁動亂之機殺了伯益,奪得了王位(約公元前1988年—前1979年)建立夏朝。以前的“禪讓”選舉製度從這個時候被破壞,代之以“家天下”的王位世襲製。從此以後,“禪讓”製變成了“世襲製”,“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私有製社會誕生
禪讓製被世襲製所取代,這標誌著漫長的原始社會被私有製社會所替代,應該說是曆史的一個進步。但是,一種新製度的建立,必然會遭到部分反對。夏啟即位後,在鈞台大宴各部落的首領,以期對他的地位予以確認。有扈氏對啟破壞禪讓製度的做法十分不滿,堅決不出席鈞台會。出於對王權的維護、社會的統一,夏啟調動軍隊對有扈氏進行征伐,大戰於甘,有扈氏戰敗,被滅族。這次征討使新生的專製政權得到初步鞏固,原始的民主推舉製被強製取代。
啟在位期間,完成了夏朝的建立,而且使夏朝走上了鼎盛時期。夏朝統治的範圍大約以今天河南省的西部為中心,北到河北,南到湖北;東到今天的河南、河北、山東的三省交界處,西到山西南部。
太康失國
一種新製度的建立有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一個新政權的產生,也麵臨缺乏統治經驗的問題。建立在私有製基礎上的政權,即使是在其進步作用的上升階段,也改變不了統治者剝削、掠奪和貪圖享樂的本性,統治集團內部圍繞權和利的爭奪成為不可避免。因此,夏啟死後,出現了五子爭權鬥爭。太康即位後,政事不修,沉湎於酒色之中,有窮氏的首領後羿乘機奪取了政權。直至後羿被他的大臣寒浞所殺,太康的曾孫少康逃到有虞氏,得到有虞氏的幫助,組織夏的舊部,積蓄力量,乘寒浞內部混亂之時,出兵打敗了寒浞父子,奪回了政權,才恢複了夏王朝的統治。這就是夏代曆史上出現的“太康失國”、“後羿代夏”和“少康中興”的事件。
延伸閱讀
夏啟的真實麵目
在夏啟的治理下,農業和手工業有了分工,社會生產力得到很大提高,生產得到很大的發展,人們的生活也得到很大改善。
這以後,他又一反以往的作風,生活變得腐化起來,整日飲酒作樂,歌舞遊獵。傳說他曾創作了名為《九韶》的大型樂舞。由此可見,他以前的禮賢下士、愛護百姓,其實都是做給別人看的。
漸漸地,啟的年紀老了,他的幾個兒子激烈地爭奪著繼承權。小兒子武觀(一說為幼弟)因為爭得最凶,啟就將他放逐到黃河西岸(今陝西義帶)。武觀聚眾反叛,啟派大將彭伯壽帶兵將他打敗,並押來見啟。武觀隻好認罪服輸。不久,啟因為荒淫過度而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