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甄選(1)(3 / 3)

胡運旺抬起頭來,閉上眼睛。

在這座城市裏,他已經太久沒有享受過這樣溫暖而燦爛的陽光。

海地印象

翻開漫長的曆史畫卷,即使再冷血的讀者,也會為“海地”這個名字歎息一聲,掬一捧同情的眼淚。這個國家就像一位命運多舛的老人,在悠遠的歲月裏背負著永無止境的沉重悲哀,無力掙脫苦難命運的深深束縛。

海地,全稱“海地共和國”(The Republicof Haiti),西印度群島中的島國。海地一詞就是印第安語中“多山之國”的意思,位於加勒比海中的伊斯帕尼奧拉島(海地島)西部,麵積約27797平方公裏。東鄰多米尼加共和國,南臨加勒比海,北瀕大西洋,西與古巴和牙買加隔海相望。海岸線長1080多千米。全境75%為山地,僅沿海和沿河有狹窄平原。海地的拉薩爾山海拔2680米,為全國最高峰。阿蒂博尼特河是境內的主要河流,河穀地為海地重要農業區。全國分為九個省,省下設區。九省為:西北、北方、東北、阿蒂博尼特、中部、西部、東南、南方、大灣。颶風時常登陸,給海地造成巨大損失。

海地原為印第安人居住地,1492年哥倫布在首次航行美洲時發現伊斯帕尼奧拉島,即今日的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國。1502年該島被西班牙據為殖民地。1698年西班牙同法國簽訂《勒斯維克條約》,把該島東部的西班牙屬地稱為聖多明各,而西部割讓給法國,定名為法屬聖多明各。1790年至1803年法屬聖多明各黑人爆發大起義,於1804年1月1日起義成功,正式宣告獨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獨立的黑人共和國,成為拉美大陸最先獲得獨立的國家。獨立後不久,海地因內戰出現南北分治的局麵,1820年,海地重歸統一。1822年海地統治者布瓦耶東征聖多明各成功,將伊斯帕尼奧拉島東西兩部合而治之。1844年聖多明各脫離海地,成為獨立的國家———多米尼加共和國。1844年至1915年為海地內亂時期,先後更換了22位統治者。1915—1934年美國武裝占領海地。1957年9月—1986年2月杜瓦利埃家族對海地實行長達29年的獨裁統治。1990年12月16日,阿裏斯蒂德當選總統,成為海地自1804年獨立以後第一任民選總統。阿裏斯蒂德就任後宣布對包括軍隊、法院和政府部門在內的腐敗機構進行整頓,引起軍人和上層社會的不滿。1991年9月,武裝部隊總司令塞德拉斯發動政變,推翻阿裏斯蒂德政府並驅逐總統出境。阿裏斯蒂德流亡美國。1993年7月,阿裏斯蒂德與塞德拉斯在紐約達成協議,但軍方無意執行。1994年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直接出兵幹涉的決議,美國軍隊登陸海地,阿裏斯蒂德又回到海地。

1987年3月通過的憲法規定行政權由總統、總理和兩院製議會分享。議會分參、眾兩院。1990年12月組成的議會有參議員27人,眾議員83人。1991年10月推翻民選總統J·-B·阿裏斯蒂德後,J·內雷泰出任臨時總統。1994年2月,馬爾瓦任內閣總理。在1995年12月17日舉行的大選中,普雷瓦爾當選總統。1986年8月,海地全國執政委員會頒布法令,承認創建者不少於20人,支持者不少於2000人的政黨為合法政黨。從此,許多政黨和政治聯盟相繼成立,主要政黨有:全國進步民主聯盟、國民大會黨、民主團結聯盟、爭取改革和民主全國陣線、全國協商陣線、民主運動大會國民委員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