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1 / 1)

行走江湖的人,可以不知道萬花穀的醫聖——東方穀主,卻不能不知道醫聖的弟子——天命。

據說他雖是醫聖弟子,卻從未入穀,也從不學琴——人人都會彈的東西,他便不屑於學的。

據說他冷麵冷心,不論大病小病,瞧得上便治,瞧不上便是連眼都不屑於抬的。

據說他很少治人,一治便是連醫聖都束手無策的病。

一治成名,東方穀主卻隱去了他的所有,名諱、來曆、甚至身高長相。隻告訴世人:這隻是他門下一個無名無分的徒兒。

求醫者眾,他卻很少治人,往往傷重者在穀外求問一日、一月,甚或一年。瞧得上,第二天那重傷者就活蹦亂跳地從穀裏自行出來;瞧不上,便是傷者自行氣絕身亡,他也不會來瞧一眼,甚至連個藥方都懶得留一副。

不是沒有人心生怨憤。卻苦於無處下手。

明著裏,既是醫聖弟子,便也要給幾分薄麵;暗處,既不是穀中弟子又不清楚麵目,入穀也未可尋見;而詢問那些運氣頗佳得到救治的人,卻未曾與真人謀麵。

此後,東方穀主說了一句話斷了所有人的心念:隻要他醫,世上便無他醫不了的人,甚或鬼。

人行走江湖,傷病總難免,醫者為大。

於是,即便的江湖人多心生怨恨,同門之中遭人詬病,卻並無人敢惹他。

況且人,都是有僥幸心理的,這次不醫,下次呢?當自己某一天得了絕症,受了重傷,如若去求求東方穀主,還是會被救的吧?

抱著這樣的心理,雖然穀外紛爭不斷,穀中卻從未有人過分打擾。求醫的人往往被攔在門外,治與不治,便好像真的成了一種天命。

真真應了他說的一句話:“聽天命罷。”

————————————————————我又是廢話的分界線————————————————————————————

聽天由命。對,就是聽天由命。

天命的名字由來很簡單,所以我也不多說了。

想到一個滿意的名字,就開始馬文,倒是一個不太好的習慣。

就算有好的構思,如果沒有想到滿意的主角的名字,其實我是懶得碼字的,因為故事從開始就不完整了。故事裏的人的名字,就好像一個引路人,他會和你的故事息息相關,會時時提醒你故事的走向或者結尾。

曾經寫的一篇小短文,男主角的名字是

暮。 暮色的

暮。因為從一開始就決定了他生命的暮色,還沒開始寫故事,我就被可能發生的,在我筆下發生的故事的結局虐的掉了不知多少眼淚。明明可以不寫悲劇,卻還是忍不住寫了自己想好的那個結局,不然,太矯情。

——————————————同樣對很少的正文感到抱歉,我真的有很努力地擴字數了,但是感覺自己還是交代地不夠清楚。—

——————————明明兩三百字就可以交代清楚了的我硬生生塞了那麼多O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