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骨地圖上標注的第二個地方就是二龍湖。
二龍湖在公主嶺市、遼源市和伊通縣的二市一縣交界處,一湖碧水,三麵環山,風景秀麗,也是四平地區少有的幾處自然風景旅遊地。我還小的時候就跟著家裏人去過一次,但是時間久遠,除了記得有一道很長很長的堤壩以外,別的也沒有留下什麼印象了。
從娘娘廟一直向南,很快就進入了孟家嶺鎮。到了這個地界,因為是長白山和鬆遼平原的過渡地帶,所以特有的丘陵地質景觀顯得十分特別。這裏的山很多,大多都是石頭山,公路則是穿山而過,隨著山勢高低起伏,曲折蜿蜒。
這種路況,估計柳葉以前也很少走過,上了盤山道後便雙手緊握著方向盤,神情專注地盯著前方,一聲不吭了。
我和大牙也不再瞎聊了,生怕影響到柳葉。足足開了兩個多小時,終於進入了二龍山風景區。
車子繞過一道山梁後,終於駛上了平坦的公路。而二龍湖的湖光山色也漸漸地顯露在了眼前,湖麵如鏡,碧波蕩漾,遠遠地就能聽到大壩閘門下的泄洪聲,好似萬牛齊吼,氣勢滔天。
沿湖公路駛進不多遠,便是個小村子。村子雖說不大,但是房子倒是建得很齊整,紅磚灰瓦,家家戶戶都差不多一樣。村口有塊很大的石碑,刻著三個鬥大的隸書大字:二龍村。
顯然,這個村子也沾了不少旅遊景區的光,家家都開起了“農家樂”。正好是旅遊季節,家家門前都是門庭若市,人進人出,十分熱鬧。我們一路上疲於趕路,眼瞅著都大中午了,一直水米未進,肚子著實也有些餓了,就在村東頭找了一家院子挺大的人家,把車停了下來。
車子剛停穩,從院裏就出來個老頭,很熱情地把我們招呼進屋。趁著我們洗手的工夫,手腳很麻利地拾掇出一張空桌子。
老爺子很健談,攀談了一陣,我們這才知道,這家“農家樂”是他們老兩口開的。老爺子姓孫,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在這兒住了一輩子了。
不大一會兒工夫,點的菜都上齊了。有魚,有肉,有山珍,還有一道農家小炒,看著都還不錯,頓時食欲大增。我們這一路上也是餓透了,時間不長,三張大餅,四盤菜最後都見了底,我們也撐得東倒西歪了。
我看了看旁邊的老孫頭,閑聊一般地問他,這二龍湖除了大壩還有那個湖心島之外,還有沒有啥別的好玩的地方。
老孫頭倚在門框上,衝我們笑道:“好玩的地方多了去了!山頂上有座二龍亭,老氣派了。湖裏還可以劃船,再往前邊走一段,還可以漂流,能玩的地方多了。”
我們三個相互對視笑了笑,大牙一邊捶著腿,一邊問老孫頭,除了剛才說的那些,這裏還有沒有什麼名勝古跡啥的?
“名勝古跡?”老孫頭嘴裏反複地念叨著。
“就是幾百年前留下的老地兒。什麼房子啊、廟啊、塔啊,啥都行啊!我們對這個比較感興趣。”大牙進一步解釋道。
老孫頭哦了一聲,顯然有些恍然大悟。伸手往左前方指了指,告訴我們,就在那邊離這不遠,有個北崴子屯。聽說那可是戰國時期燕國的邊城,離現在可有兩千多年了。在城裏偏北那塊有一個高台子,據說是什麼點將台。還有考古的都來了好幾撥了,在城裏挖到過不少寶貝,我們先前還在裏麵撿過一些瓦片,那瓦可賊漂亮,上麵刻的都是花裏胡哨的花紋。
聽說是戰國時期的邊城,我們剛提起來的興致又有點兒泄氣了,畢竟年代相差太遠了,實在不貼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