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創業與管理(4)(1 / 3)

牛根生自己創業之前在另外一家大企業裏工作,因為工作業績突出,上級獎勵牛根生一筆錢,讓他買一輛好車,而牛根生卻用這筆錢買了四輛麵包車,把這些車都分給自己的部下,讓部下和他一樣也都坐上了車。雖然牛根生年薪很高,但是他知道許多工作都是靠基層的職工來完成的,所以把自己的好多錢都分給了困難的職工,有員工病了,他也帶頭捐款,受到了職工的尊重和敬仰。與他對別人慷慨大方形成鮮明反差的是,牛根生對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又是何等的吝嗇:隻給自己的妻女3000元每月的生活費,還要妻子每月給自己報賬。出席任何場合都帶著那條價值18元的蒙牛企業領帶。

牛根生的人品、風範使部下感到,他辦企業不是為了個人當官享樂,好多人跟著他幹都覺得自己是跟對人了。厚德興業,因為德是一切事業的基礎,是贏得人心的最佳利器,得人心者得商機。牛根生的交際之道以及道德人品為他的創業打開了通天大道。追隨牛根生的老部下都深信不疑:隻要牛根生能夠走向成功,牛根生絕對不會虧待跟隨他打天下的部下。所以,曾經的老部下都義無反顧地投奔到了一無市場、二無廠房、三無奶源的牛根生的麾下。牛根生的厚德,贏得了人心,獲得了高昂的人氣。

牛根生信奉多贏的交際之道,他以德修身,律己待人,厚德載業,寧願增加生產成本,也要讓消費者得到實惠;寧願散盡股份搞激勵創新,也要讓蒙牛可持續發展。在老牛自導自演的人生大戲裏,我們看到了一個大思路、大手筆、大智慧、高境界的人生,雖然其間也曾受到三聚氰胺等事件的影響,但他能立即改變,以質量求生存,從而順利地渡過了難關。

如果按照蒙牛的實力,牛根生當然可以列為中國的富人,但他過著簡樸的生活,信奉“財散人聚,財聚人散”的交際理念,正是這種處世風格,讓牛根生達到了別人不能達到的成功;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經營理念,牛根生讓蒙牛在中國奶業界越做越大,越走越強。

以德服人,人才能盡服,這是做大事者最根本的素質,有了它,我們才能得到他人的精誠合作,獲得他人全心全意的擁護。

觀史悟道

古人所謂的“君子”,其實不是有大學問的人,不是有權勢的人,也不是億萬富翁,關鍵是他的存心。存心決定了一個人是什麼樣的人:存心好的是好人,存心壞的是壞人。君子的存心是什麼?就是仁,仁者愛人,仁者有一個善良博愛的心靈,所以能受到大家的擁戴。

唐高祖從諫如流興大唐

唐高祖李淵是唐王朝的開國皇帝,他年輕時受北周“唐國公”爵號,後被隋煬帝任命為弘化留守,兼領潼關以西的軍事指揮大權。隋末農民大起義後,他見隋煬帝無道,天下大亂,遂起兵太原,於爭戰中定鼎關中,創建大唐王朝,又翦滅群雄統一全國,實為一代創業雄主。

蘇世長原是隋煬帝的大臣,很受隋煬帝的賞識,隋亡後在王世充手下效力,王世充敗後才歸順唐高祖。歸順之後,唐高祖責怪蘇世長,說他歸順唐朝太晚。蘇世長不服,叩首說:“自古以來帝王受命繼承帝位,被喻為逐鹿,一人得手,萬夫斂手。哪有獲鹿之後,忿恨與他一起打獵逐鹿的同夥,而怪罪他們同來爭肉的道理呢?”

唐高祖很看中蘇世長的才能,便任他為諫議大夫。有一次,蘇世長等人隨從唐高祖去打獵,收獲很大,所獲獵物掛滿了帳篷的四周。唐高祖興致極高,環顧大臣們問道:“今天打獵收獲豐盛,你們高興嗎?”

沒等其他大臣們說話,蘇世長搶先說:“陛下打獵助興,卻置國家大事於不顧,獲獵再多,也沒有什麼值得高興的!”

一番話給獵興正濃的唐高祖澆了一桶冷水,李淵變了臉正要發作,卻突然莞爾一笑,說道:“你又狂態大發了?”

蘇世長反駁道:“如果我是為自己考慮就是狂,我是為陛下和國家大計考慮就不是狂,而是忠!”唐高祖知道蘇世長的性格,也沒有再責怪他。

打獵回來後不久,蘇世長陪唐高祖在披香殿酒宴,酒酣之時,蘇世長假裝醉眼朦朧地說:“我這是在隋煬帝的宮殿裏嗎?要不然,怎麼會如此富麗堂皇呢?”

唐高祖一聽,馬上就明白蘇世長的意思了,便說:“你表麵上好像很直爽,其實心裏鬼詐得很,你心裏明白這是我修建的宮殿,何必借醉酒佯稱是隋煬帝的宮殿來指責我呢?”

蘇世長的心思被唐高祖一語道破,便直截了當地說:“我不讚成你修造如此華麗的宮殿,我認為,這不是一個剛創立基業的帝王應有的作為。當初陛下還未創立唐朝基業的時候,我見過陛下住的房子,僅僅隻能遮擋風雨,而陛下並未覺得有什麼不好。正因為隋朝的腐敗、奢侈、荒淫,人民終於不堪忍受,最終導致隋朝滅亡。而陛下現在和隋煬帝一樣修造豪華的宮殿,這不是步他的後塵嗎?”

唐高祖認為蘇世長說得很在理,同意了他的看法。從此,唐高祖很看重蘇世長,蘇世長也向唐高祖提出了許多良好的治國之道,多數被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