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尋蟒虎洞逢奇迂結義桃林效古賢
九月金秋,碧空如洗。驕陽雖仍似火卻己難驅怡人的清涼。這是一片群腐乳山環抱的密林,經霜的樹葉落了許多,綠色的林中泛起淡淡的金黃。
突然,這片林中如同飆落雷炸罡颶狂旋。立時山搖地動樹折木摧碎屑翻卷嘶哮連連。約有盞茶的功夫一切又歸於平靜,依舊是陽光明媚萬裏晴空。遠山近樹四野平和唯餘一片霾塵。
煙塵漸漸散去,林中景象大是令人瞠且。好端端的一片樹林己經是枝斷幹頹殘葉碎木一片狼籍,約有兩三畝許已地被夷為平地。
這時一個人影從一株大樹後閃出躍上一截半人高的斷樹之上。此人二十幾歲的樣子穿一身灰色的道袍,俊秀的臉上帶有血痕額頭汗珠欲滴,手執寶劍氣定神閑昂然而立。
在這片剛剛被毀出的空地中間,倒伏的枝幹連連顫動,忽地一下從底下竄出一物。天那!竟然是一條碩大無朋的蟒蛇。它長有三.四丈身粗近水桶巨頭賽馬首,估計不下七八百斤重。它身披堅甲從頭到尾滿布棱形斑紋,黑黃相間還摻雜著無數紅色斑點,黑色的舌信不住地伸縮吞吐靈動之極。
道裝打扮的人剛剛站定巨蟒己朝他遊來,離有兩三丈時忽地人立而起高有丈餘,碩大的蟒頭居高臨下正對著他。一人一曾緊張地對持著,如箭在弦續勢待發隨時準備拚死一博。
這種蟒蛇極為罕見,它身形巨大性情暴躁行走如飛力大無窮。林中的虎豹熊兕遠不是它的對手。能長得如此之大真不知曆經了多少歲月,更不知有多少熊虎野獸葬身於它的腹中,它才是真正的山林之王。
這位道裝少年姓李名荃,登封李家灣村人。自幼聰慧過人心地善良,一個偶然的機會救助了一位遊方道人。這位道人傳授他一些道家的武功,臨別時又贈他幾部經書從此他與道結了緣每日研習不斷。
李荃從小父母雙亡是哥哥把他撫養長大,隻是嫂嫂心地狹促貪戀家產不容於他。見他每日不是練劍便是讀書從來不理地裏院裏的活計,嫌他吃閑飯每日嘮叨不止。對此他總是一笑了之從不計較,嫂嫂以為他年弱好欺吵鬧愈甚。李荃無法潛心研習於是在一天夜裏悄然離家,想尋找一個清靜的所在。
半個月後他來到了嵩山腳下,這裏的景色之美使他大為驚喜。隻見峰巒險峻林森樹茂錯落迭幛,重重蒼碧宛如翠屏黛幕。佳木奇藤琪花瑞草幽岩靈洞飛瀑流泉秀美絕倫實乃人間之仙境。
若能置身其間此生實不虛也。李荃喜不自禁蹬高遠眺見景色又異,近處長林古木清晰明徹,遠方突崖絕壑朦朧微痕。群山連綿起伏跌宕如波興浪湧,又似萬馬奔突大有驚天之勢蕩人魂魄。
***風神氣韻,妙得天成***。李荃看了許久歎道,***真沒想到天下竟有如此佳境,早知有此何須在家中每日聽許多嘮叨被人嫌棄白白費去許多時光***。他再也按捺不住飛快地朝山中跑去。
幾天後,在少室山的東側一個極其幽靜的地方,立木為柱複草為蓋縛薪為扉。李荃祝告天地結廬名山,日習文夜習武參研道學融於山水之間矣。
這裏突崖盤錯峰壁如削古鬆屏遮,一線瀑布直掛崖邊伸手可及。崖下石穴之中棲有雙鷹,樹頂虯幹之上常嬉鬆鼠直如神仙洞府一般。他參研道學立誌要通徹達境,於是自號達觀子。
他每日飲清泉掘黃精采野果,誌高節範安之若素。一把竹算籌一根懸磁針,幾本道藏經和那柄師父贈送的青鋼劍每日相伴,參悟習練極是刻苦。這年他剛十四歲。
一年一度金風送爽,達觀子趺坐蒲團神遊太虛,忽被一陣鷹嘯驚醒。但見東方天際彩雲開處現出半輪紅日,巒巔林稍被染上了瑰麗的紅色。崖邊古鬆枝葉湧動一陣清風挾著晨霧襲來,清涼濕潤令人睡意全消。
這時有一物隨風而落,他身不動將右臂探於廬外長袖輕舒內力微吐將其吸過托住一看原來是片樹葉。這片葉子顏色嫩黃潔淨無塵,葉展半輪柄細如針長不盈指狀若搖扇,乃是崖上一株千年白果樹的葉子。白果樹幹直如筆冠蓋如傘,因其葉似鴨掌又名鴨腳樹。果實似小杏果葉皆可入葤,味甘苦平澀,無毒,有引疳解酒溫肺益氣之功效。
山中不計日和月,一葉落知天下和。李荃屈指一算進山整整十年了,十年之中參研修習雖有所獲但和這長久的光陰相比較尚不很盡人意。
每逢葉落時他都要采擷山果下山易糧以備冬儲。這幾天用功較勤感覺有些倦意,他慢慢地站起來活動一下腰肢扶住棚柱正要吟詩一首,卻是觸手有感他順勢摸去。這棚柱是他伐來的鬆幹,摸到的刻痕乃是***聞雞起舞******道法自然***八個字他立即振作起來。
***聞雞起舞***乃是祖逖勤奮努力之典故,***道法自然***乃是參研修習道學之根本。在結廬的第一年他便用劍雋刻於柱,以此為銘以正行止。
祖逖,晉代名將年少誌高。當時天下動蕩百姓疾苦,憂思甚切常夜不能寐。每聞雞鳴便曰:***此非惡聲***。遂於月下拔劍起舞寒暑不輟,終成一代名將北定中原名垂青史。
嵩山有兩條山脈東西蜿蜒一百五十裏,東山脈是太室山西山脈叫少室山,嵩山七十二峰東西各三十六。相傳,古代聖帝大禹有兩房妻妾她們便是塗山氏姐妹,同事一夫一起居住時間久了盡管是一奶同胞也難免不和。
大禹國事繁忙無暇顧及,便在這嵩山的東西山脈各建一住處住所令其分開居住。東方為大姐姐居住,西方為次妹妹棲身。故東山脈稱做太室山,為正,原之意。西山脈稱為少室山,為次,偏之說。
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便建在少室山的五乳峰下,這五乳峰因有五個獨立的山頭而得名。其實這五個山頭形態各異並不象是五乳,而分別是旗.鼓.劍.印.鍾的形狀。因此五乳峰又分別被稱做旗峰.鼓峰.劍峰.印峰.鍾峰。達觀子結廬便在印峰的山腰處,他順著古藤攀援而下很快隱於雲霧之中。
少室山產野果最多的地方在他結廬之處的南二十裏,沒有道路山石參差迭障很是難走。他用了一個時辰才來到往年采擷之處,這裏地勢平緩樹木種類很多。除了常見的雪鬆.檜柏.鱗杉外杏.棗.栗.榛也很多。
每到春季花兒盛開五光十色煞是好看,為此他曾來此賞玩。眼下卻己經果實累累,大如拳小如豆,紅黃青白顏色不一形態各異。
他拾起一個暴裂的刺球剝出裏麵的栗仁放進口裏,脆嫩香甜很是可口。他撿拾采摘不時放進嘴裏一顆,脆的是栗子柔的是棗子。就這樣邊采邊嚐邊欣賞美景不知不覺走出了很遠。
竹筐滿了布袋也滿了,於是他心滿意足地身背肩扛地往回走。走了一陣感覺不對,這是哪裏呀?他四麵打量很是生疏。他每年都來這裏以為是輕車熟路怎麼也不會迷失方向,也真是巧不知何時天也陰了起來。見不到太陽,又沒帶磁針無法辯別方向。
在山林中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迷失方向。山深林密浩斡如海走出來談何容易,最後渴死餓死或精疲力竭不能抵禦野獸的襲擊,總之後果不堪設想。
達觀子對此倒不在乎,憑自己多年山林中生活的經驗和一身武功決不至於束手待斃。再說這片林子也不算大方園不過二十裏,隻要照直走憑自已的腳程頂多兩個時辰就能穿過。不能猶豫趁著天色尚早抓緊上路,他主意拿定辯認一番走了下去。
越走樹木越密天光幾乎全被遮住,四周益顯昏暗遠一點的地方已看不清了。突然身邊的草叢中躍起一物,他心裏一驚定晴看去那物巳消失在樹後不知是狐是兔。剛定住神頭頂上撲啦啦一陣響急抬頭見一隻大鳥向前飛去,並發穴***嘎嘎***的叫聲很是剌耳。
他不敢大意抽出寶劍全神戒備著朝前直行,心中隻有一個念頭朝此方向隻能越走越近。其實他己是東西錯位南北顛倒,正所謂是背道而馳越走越遠了。
林裏越走越黑暗他摸索道朝前走,腳下全是殘枝敗葉踩上去軟軟的不知有多厚,感覺倒很舒適心裏卻舒適不起來。正走著忽覺眼前亮光一閃他奇怪地停下腳步,接著轟隆隆的雷聲傳來,原來亮光是閃電看來要下雨。
剛弄明白雨點己經落下,緊接著電閃雷鳴狂風大作下起了瓢潑大雨。借著閃電的亮光發現前麵不遠處有一粗大的樹幹斜在那裏,他想躲到下邊避雨。跑到跟前發現樹心全空正好容身,他心中大喜便將布袋竹筐塞了進去然後自己也擠了進去。
他久居深山常以苦為樂,隨迂而安己成自然。此刻蝸居樹穴聽著外麵的風雨聲,品嚐著山果覺得極雅。不禁詩興大發略略思索吟道:
采秋逢雷雨,
欣然進古鬆。
閑品一山果,
悶聽萬馬騰。
正自品評此詩的平仄韻律對仗是否嚴謹工整時,外麵己是風停雨歇雷聲遠,幾縷陽光射林中。
他手腳並用爬了出來覺得林中格外清新,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才發現洞中的氣味不僅黴朽還有淡淡的腥躁。他細細地打量著雨後林中之景,見樹木高挺,碧綃霧縵幾縷金光從樹隙射下透過霧靄直落在地。清風徐徐拂來,滌昏蕩穢,山林之妙足令人心凝神釋冥化蒼然。他不禁發出一陣長嘯,頓時鳥雀驚飛狐兔遁跡唯聞雨珠叮咚。
達觀子來到樹洞前將布袋和竹筐拉出來準備上路,卻見洞中有幾粒散落的棗子便伏身去拾口中念念有詞:***一茶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後麵的話他生生地咽了下去。隻見他雙目圓睜張開的嘴巴再也合不攏,象是被點了穴道一般。
就在這漆黑的洞裏有一雙綠瑩瑩的眼睛赫然而現,與他存身之處不過數尺,若不是竹筐相隔幾乎就肌膚相親了。這是什麼怪獸的眼睛?大似鴿卵陰冷森然懾人魂魄令人膽寒。
那雙怪眼似是看見了他動了起來,什麼每臨大事有靜氣,什麼泰山崩之於前不為所動,什麼驟然臨之而不驚的這些銘信統統飛到九霄雲外。他托地跳將起來發出一聲厲吼,發瘋般地將劈空掌向洞中打去。
隻聽洞中發出一聲悶響,無數木屑伴著一團腥朽之氣從洞口反激出來。達觀子猝不及防弄了滿身滿臉,籲籲氣喘中吸進了些許腥穢之氣心中頓感煩惡。
伴著一陣腥風從洞中箭也似地竄出一條又粗又長的東西,隻見它頭大如鬥色澤光鮮,斑斑駁駁紋路縱橫血盆大口怒張露出勾狀尖牙,一條分叉的舌信黑黝黝的不斷伸縮。長長的身軀約有水桶粗細正擦著他的腿源源不斷地滑了出來。
***巨蟒***!達觀子顫聲叫道。此時他己是呆若木雞,雙腿無力休想移動半步。他對蟒蛇並不陌生,如此巨大的不但從未見過聽都沒聽說過。
蟒蛇的性情不一,有的溫順得可以養在家中陪孩童玩耍,有的卻是極其凶暴,但是個個力大無窮。一條重有百斤的蟒蛇尋常壯漢是鬥它不過的,就是虎豹等猛獸也要避它而行。
他望著源源不斷滑過的蟒身心也收得越來越緊。忽然,他感覺有什麼東西罩在頭頂,似乎有一股吸力要使他離地而起。這又是什麼古怪?仰頭一看那條巨蟒的頭不知何時已到了他的上方,大口張開做勢欲吞。
可把他驚得魂飛天外,情勢危逃是不可能了唯有一拚或有生機。求生的yu望使他精神一振,嚎叫一聲手中寶劍朝上剌去。
這一剌雖是匆忙拿捏卻是極準,拚盡全力出手真是疾如風快如電加上如雷般的怪吼萬無不中之理。然而劍剌出後手上卻沒有絲毫觸物之感,睜眼望去血盆大口仍罩於頂隻是略高些。
一劍走空心有不甘,他雙腿微曲催動內力使出朝天一柱香的招術再次上剌。這回看得清楚他快巨蟒更快,隨著劍的上剌蟒頭隨之上抬,等他回劍時又隨之降下。
兩劍走空達觀子心頭火起猛地第三劍剌出,乘蟒蛇躲避之際他縱身想躍出險境。誰知蟒蛇更是狡滑血盆大口如影隨形始終罩於頂上,真如懸劍在額危急萬分。他前後左右連連縱躍終於躲過了這名符其實的滅頂之災。
達觀子亡命奔逃了一陣怎麼也突不出巨蟒的堵劫,看來它是誌在必得。逃生無望他將心一橫暗想不就是個死嗎?男子漢大丈夫生而何歡死而何悲,想至此立時心緒大定心不再慌手腳也不再顫了,靠在一棵大樹上全神戒備。
巨蟒遊到他麵前,將身盤起高昂著頭不地搖擺準備再度撲來。這時他才看清蟒蛇的全貌,碩大的身軀盤在一起足可占滿廬棚。如此之大便是將自巳吞下去也不會吃飽他全神盯著蟒頭盤算著應對之法。
蟒蛇捕食有三大絕招,一撲咬二纏勒三掃尾。尋到獵物後它習慣地先撲咬,接著將身軀卷來纏住獵物生生勒死後從容吞食。若是撲纏落空它會用長尾來橫掃,以此蟒之力天下還沒有哪種猛獸能抵得它一掃,輕則骨斷筋折重則立即喪命。
他已想好了應對之法,應主動進攻搶得先機。要攻其頭防其尾,多以樹木來掩護進行遊鬥。這時蟒頭後仰正蓄勢欲撲,他移到樹側避免後退無路。說時遲那時快巨蟒張開血盆大口挾著風聲撲來。
他飛快地閃到樹後從另一側繞出揮劍狠狠劈向蟒身,這一下使足了力氣誰知它的鱗甲太過堅韌,竟將寶劍彈了回來隻留下一道白印。蟒蛇一撲不中反遭暗算鱗甲雖然無恙卻是痛徹骨髓。
巨蟒從未吃過這樣的虧它怒氣大發想用尾來掃樹木茂密無法行使,隻好向前移動尋機再撲。達觀子依仗樹木的掩護巧妙躲閃並不斷偷襲得手,最後竟然忙裏愉閑用劍將斷枝削尖以甩手箭的手法連中蟒身。
連撲不中卻遭襲擊巨蟒狂性發作勢如狂濤般地連撲而來,粗壯的身軀盤繞翻卷尾巴橫掃。頓時林中象開了鍋一樣,樹木折斷枝葉翻飛泥土砂石迸射如雨,幾個往複這片樹林幾乎被攪成一片空地。
達觀子哪裏見過這排山倒海的氣勢,橫掃千軍的雄威。若不是見機得早別說是人,就是獅虎犀象,銅鑄的金剛鐵打的羅漢也不能幸免於難。
達觀子慌亂地向後退去,忽然腳下一軟下陷有半尺深。急忙用力抬腳卻是抬起左腳右腳陷下,拔出右腳左腳陷得更深。三下兩下弄得膝蓋以下全是泥水,這才發現這裏是片爛泥沼自己正處邊緣。附近還有一些獸骨白森森的令人毛骨悚然,不知是被猛獸遺棄還是沼中溺斃的屍骸。
前有惡畜後無退路達觀子真是六神無主了。剛剛雖占了小小的便宜卻於巨蟒毫發無損,反倒激起它的狂野之性。難道就這樣完了嗎?他不甘心掙紮著脫離泥沼想道反正也是一死,放手一博倒不失為壯烈。饒幸取勝為人間除去此害豈非快事?
想至此牙一咬心一橫豪氣頓生,他整整衣冠從樹後閃出縱身躍到一株斷樹之上昂首向天巍然而立,大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返***之慷慨悲壯。這就前麵所敘述到的情景。
達觀子引亢悲嘯荷劍高誦道:***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其聲朗朗其勢凜然,激越鏗鏘直透四方。
此乃老子道德經文。其意為:天地長久不變,是因其不能生長自已而生萬物,不為自已而為他人故能長生久遠。人若要天地之法則以天下蒼生為重自己為輕,慷慨赴死,他的真元將會長久存在。不以私心行事,反而成就了他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