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姓女十四歲。初覺身體困倦。飲食無味。越兩日薄暮。先惡寒。旋即發熱。譫語不識人。
手舞。吃吃然笑不休。口渴煩躁。其家駭怪。以為痧。又以為邪祟。至夜深時。叩門延診。
予視其脈。滑數不調。舌尖紅。中苔白膩。身熱有汗。蓋暑濕痰滯蘊結於中焦之病也。用小茈胡合小陷胸湯。去人參。加滾痰丸三錢同煎。服後得大便三次。神清熱退。能安睡矣。但尚不知饑。仍與小茈胡湯加枳殼、桔梗、佩蘭、益元散。二服而瘳。
德興衣莊潘某。年約三旬。發熱惡寒。頭疼身痛。胸悶。不思飲食。握其手臂。其熱爍手。
知其病重。非尋常之感冒也。然當時尚未現有熱證。姑以蔥豉湯合二陳湯。加連翹、枳殼、桔梗以待之。服後。惡寒退。而心煩不得寐。胸悶作惡。脈滑舌燥。數日不大便。躊躇久之。乃毅然以大茈胡湯。大黃用三錢。下稀糞水五六次。前證盡退。但不思食而已。越兩日。
複發熱譫語。煩躁不寧。舌苔黃。脈滑唇紅。口內破裂。大便溏。複以小陷胸湯加大黃三錢。翌日複診。則胸博脊背手臂等處。均發現斑疹。其色紅赤。煩躁定。神識清。咳嗽多痰。舌苔黃燥。大便溏瀉。脈不數。遂改用小陷胸湯去半夏。加貝母、知母等平劑以治之。接服兩日。赤斑發現愈多。手足胸背均滿布。而脊背中尤為稠密。其色紅赤鮮明。言語時清時亂。目赤唇紅。兼有呃逆。仍以原方接服一劑。詎次日複診。則神昏不能識人。譫語呃逆。
舌苔黑燥。脈息滑數。頭汗出。時或手動唇動。蓋伏熱尚重。病勢正在凶猛之時。仍當清涼攻下雙方並進。庶足以殺其凶猛之勢。幸病家堅信不疑。得以放手用藥。乃以白虎湯、小承氣湯、小陷胸湯。三方合用去濃樸。加梨汁。此藥服後。神氣轉清。呃逆譫語亦漸定。遂以前方去大黃、石膏。接服三劑。病大退。乃以清涼和平之方。調理半月而瘳。大凡溫病之重者。多從斑解。而尤必藉大黃之力。蓋腑氣通。則伏邪始能外發也。
米某年逾四旬。臥病多日。服藥數劑。他病俱退。惟徹夜不寐。譫語笑不休。不饑不食。予視其舌。尖紅而苔少。脈息小滑。蓋病退而津液大傷。痰熱阻滯為患。遂以百合、知母、沙參、麥冬、貝母、花粉、棗仁、柏子仁、茯神、竹茹、黃芩。稍加川連二分。一劑而笑止神安。遂以飲食調養而瘥。
周某年約四旬。初患濕溫病。由其戚某君用三仁枳桔、及小陷胸、栝蔞薤白等方。服十餘劑。又以瀉葉下之。神氣遂大疲憊。心悸不寐。予視其麵色黯淡。舌燥無津。手指蠕動。右脈小弱。左脈虛數。乃克削過甚。津液元氣俱傷之候也。因用增液湯加西洋參、牡蠣、石斛、柏子仁、茯神等。翌日複診。汗出不止。舌燥而現黑色。略有薄苔。口幹。病患自謂頭重異常。
蓋元氣大虛。前藥嫌輕也。乃於前方去石斛、牡蠣。加黨參、黃 各三錢。五味子五分。白芍三錢。次日天甫明。叩門延診。則汗出愈多。寐則汗出益甚。手冷神氣疲憊。兩脈虛細。
心腎脈尤不足。勢將欲脫矣。乃以別直參三錢。黃 五錢。白術四錢。熟地五錢。棗仁五錢。五味子、炙甘草各一錢。浮麥五錢。紅棗五枚。急煎服。外用止汗藥粉撲其周身。午後複診。則汗止安睡。手足俱轉溫矣。仍以前方。又進一劑。自是遂能進粥。遂以六君子湯、資生丸等藥。調養半月而痊。
馮懋軒君令堂。年近六旬。今年六月患發背。由西醫徐君醫治。將及一月。而潰爛不收。汗多頭暈。大便溏瀉。精神疲弱。西醫以有內症。囑延內科延醫。予診其兩脈皆虛 無力。胸悶作惡。咳嗽心悸。頭暈汗多。舌苔少。蓋高年氣血已虧。外症出膿血既多。飲食又多日不進。氣血大虛陰陽欲脫之候也。危險實甚。乃以大補丸煎、生脈散。出入為方。潞黨參、麥冬、枸杞各二錢。五味子三分。棗仁、山藥、炒熟地炭各三錢。黃 、橙皮、佛手各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