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足少陰腎(2 / 2)

吐鐵

見肝補。

秋石

鹹平,滋腎水潤三焦,退骨蒸軟堅,為滋陰降火之藥,煎煉失宜,反生燥渴之患。

(和)遠誌

見心和。

砂仁

見脾和。

牛膝

苦酸平,入肝腎,能引諸藥下行,散惡血,療心腹痛,治淋墮胎,出竹木刺,酒浸蒸則甘酸而溫,益肝腎強筋骨。

甘菊花

見肝和。

猴薑

苦溫,堅腎行血,治折傷骨痿,擦牙良。

柏子仁

見心和。

金櫻子

酸澀平,固精秘氣,治精滑,固腸,性澀而不利於氣,熬膏則甘,全失澀味矣。

烏藥

見肺和。

五加皮

見肝和。

石楠葉

辛苦平,散風堅腎,利筋骨皮毛,為祛風通利之藥。

豬苓

見膀胱和。

橘核

治疝痛、腰腎冷痛。

蓮須

甘平而澀,清心通腎,益血固精。

小茴香

見胃和。

罌粟殼

見肺和。

甘寒屬腎,墜痰解毒,安神明目,殺蟲而傷心胃。

青鹽

甘鹹寒,入肝腎助水髒,平血熱,散肝經風熱,功同食鹽而更勝。

食鹽

甘鹹辛寒,補心入腎,泄肺潤下,走血勝熱,潤燥軟堅,通大小便,堅筋骨湧吐醒酒,解毒殺蟲,多食傷肺損津血動腎氣辟精關。

九香蟲

見脾和。

桑寄生

苦甘,堅腎和血,舒筋絡散風濕。

烏賊骨

見肝和。

龍骨

見心和。

見肝和。

(攻)甘遂

見通行攻。

(散)獨活

辛苦微溫,氣緩入腎經氣分,善搜伏風兼能去濕,治頭痛目眩齒痛痙痹疝瘕諸症。

羌活

見膀胱散。

細辛

辛溫性烈,腎經本藥,心經引經藥,散風寒浮熱,溫經發汗,能行水氣以潤腎燥,專治少陰經頭痛,北產者良。

(寒)元參

苦鹹微寒純陰,入腎瀉無根浮遊之火,凡相火上炎之症,用此壯水以製之。

苦參

大苦大寒,沉陰主腎,燥濕勝熱,養肝膽利九竅,祛風逐水,解毒殺蟲。

龍膽草

見肝寒。

知母

辛苦寒滑,入肺腎二經氣分,瀉膀胱邪熱下焦有餘之火,使相火不炎肺金清肅,兼瀉胃熱潤燥滋陰利二便,滑腸傷胃。

丹皮

見肝寒。

苦平,利小便去濕熱,通淋殺蟲。

鮮生地

苦微甘大寒,入心腎,瀉小腸丙火亦清胃大腸火,平諸血逆,治熱毒痢疾腸胃如焚、瘟疫痘症,諸大熱。

天冬

見肺寒。

旱蓮草

甘酸寒,補腎固齒,涼血止血。

澤瀉

見膀胱寒。

黃柏

見膀胱寒。

女貞子

見肝寒。

地骨皮

見肺寒。

老鼠刺

見肝寒。

蒲公英

見胃寒。

敗醬

見心包寒。

豬膚

古注性寒味甘,治咽痛。豬水畜也,其氣先入腎,解少陰客熱,膚者肌膚之義,宜用豬皮上黑膚也。按∶儀禮注雲膚豕肉也,惟 者有膚, 字本作 訓,為火熱又雲火熟物也, 此則明是取豬肉火炙而用其皮上燒焦之膚皮矣乃有用,生豬皮者大謬。

象牙

見心寒。

牡蠣

見肝寒。

蛤粉

見肝寒。

(熱)蘄艾

見通行熱。

丁香

見胃熱。

沒石子

苦溫,入腎,澀精固氣,強陰助陽,烏須發。

原蠶蛾

氣熱,固精強陽,用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