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手少陰心(1 / 2)

(補)黃精

見通行補。

玉竹

見肺補。

丹參

味苦氣降,入心與包絡,去瘀生新,調經補血,治血虛血瘀之症。

當歸

見肝補。

益智仁

見脾補。

生地

見腎補。

棗仁

見膽補。

大棗

見通行補。

龍眼肉

見脾補。

蓮子

甘平而澀,能交心腎,安君相火邪,澀精氣濃腸胃,兼治女人一切血病。蓮心苦寒,清心去熱。

黑豆

見腎補。

豬心血

以心歸心,以血導血,用作補心藥之向導,義蓋取此。

龜板

見腎補。

(和)甘草

見通行和。

遠誌

苦辛溫,入心能通腎氣上達於心而交心腎,泄熱行氣散鬱,利竅豁痰,兼治癰疽,去心用。

鬱金

見肺和。

連翹

苦微寒性升,入心、心包而瀉火,兼除三焦大腸膽經濕熱,能散諸經血凝氣聚,利水殺蟲,為十二經瘡家要藥,多服減食。

甘菊花

見肝和。

鉤藤

見肝和。

石菖蒲

辛苦溫香而散,開心孔利九竅,去濕除風,消痰積治驚癇,療熱閉胸膈,解毒殺蟲,多用獨用耗散氣血,或用米泔浸飯鍋內蒸,則臻於中和矣。犯鐵器令人吐逆。

鬆花

見肺和。

柏子仁

辛甘平,氣香性潤,透心脾滋肝腎,養血止汗除風濕,助脾藥中惟此不燥。

合歡皮

見通行和。

乳香

見通行和。

血竭

甘鹹平性急,入心肝血分,散瘀生新,和血斂瘡。

安息香

辛香苦平,入心經,安神去祟,行血下氣,安息國名也。

茯苓

見脾和。

赤茯苓

見脾和注。

茯神

主治與茯苓同,而入心之用居多,安魂養神,療心虛驚悸。黃鬆節即茯神心木,療筋攣偏風心掣健忘。

琥珀

見肝和。

蓮須

見腎和。

百合

見肺和。

小麥

甘微寒,養心止血,除煩利溲。浮小麥鹹涼,止汗涼心退熱。麩皮甘寒,與浮麥同性,醋拌蒸,熨滯氣痹痛。麵筋甘涼,解熱和中。

赤小豆

甘酸平,色赤入心,性下行而通小腸,行水散血,清熱解毒敷瘡,通乳汁下胞胎,最滲精液不宜久服。相思子苦平,研服,能吐邪氣及蠱毒。

辛平有毒,鎮心肝安魂魄,治驚癇風熱之病。

功用與金相同。

食鹽

見腎和。

龍骨

甘平澀,入心肝腎大腸,能斂浮越之正氣,澀腸益腎,安魂鎮驚,固精止汗,定喘解毒,皆澀以止脫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