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當歸
辛甘苦溫,入心肝脾,治衝脈帶脈為病,為血中氣藥,血滯能通,血虛能補,血枯能潤,血亂能撫,使氣血各有所歸,散內寒補不足,去瘀生新,潤燥滑腸。治上用頭,治中用身,治下用尾,統治全用。辛氣太甚如熬膏則去其辛散之氣,專取潤補之力,虛弱畏辛氣者用之大妙。歸須力薄,其氣不升,且能宣絡,不似歸身之辛溫上升也。
白芍
苦酸微寒,入肝脾血分,為肺之行經藥,瀉肝火和血脈,收陰氣斂逆氣,緩中退熱,其收降之性又能入血海,治一切血病脾熱易饑。赤芍瀉肝火,散惡血利小腸。白補而斂,赤散而瀉,白益脾能於土中瀉木,赤散邪能行血中之滯。
金毛狗脊
苦甘溫,堅腎滋肝,益血養氣,能除風寒濕。
淫羊藿
見命門補。
熟地
見腎補。
生地
見腎補。
枸杞子
甘微溫,滋補肝腎而潤,生精助陽,去風明目,利大小腸。
續斷
苦辛微溫,補肝腎通血脈,理筋骨暖子宮,縮小便止遺泄,破瘀血治金瘡折跌,補而不滯,行而不泄。
何首烏
苦甘溫,補益肝腎,澀精氣養血,化虛痰烏須發,消癰腫療瘧痢,補陰而不滯不寒,強陽而不燥不熱,為調和氣血之聖藥,久服延年,製用。
菟絲子
見腎補。
覆盆子
甘酸溫而性固澀,補益肝腎,固精明目,起陽痿縮小便,強腎無燥熱之偏,固精無凝滯之害。葉絞汁治目弦蟲,除膚赤。
棗仁
見膽補。
杜仲
甘溫微辛,入肝經氣分,潤肝燥補肝虛又兼補腎,能使筋骨相著,補腰膝。
萸肉
見腎補。
白糖
見脾補。
韭子
見腎補。
冬瓜子
見脾寒注。
胡麻
甘平,補肝腎填精髓,潤五髒,涼血益血,療風解毒滑腸。按∶胡麻有四棱六棱七八棱之別,因地土肥瘠而然,八棱者名巨勝子,舊說胡麻即脂麻脂俗作芝,而近時名家方論胡麻與黑芝麻往往並用,則明是二物矣芝。麻功用略同,皮肉俱黑,徽州產者良。麻油涼血生肌,滑胎療瘡。亞麻即壁虱胡麻,甘微溫,氣惡不堪食,治大風瘡癬。
雞
甘溫屬木,補虛溫中動風,煮汁性滑而濡。烏骨雞甘平,屬水能益肝腎退熱補虛,治肝腎血分之病。雄雞冠血治中惡驚忤,塗口眼歪斜用老者。雞蛋甘平,補益氣血,散熱止嗽。
痢哺雞蛋殼敷瘡毒。蛋內白皮治久咳結氣。雞屎白微寒,下氣消積,通利大小便,治蠱脹米症。
牛筋
補肝強筋,益氣力續絕傷。
羊肝
青色者補肝明目。膽苦寒,點目良。
阿膠
見肺補。
桑螵蛸
見腎補。
鱉甲
鹹寒屬陰,入肝補陰除熱,散結軟堅,治肝經血分之病,為瘧家要藥。鱉肉涼血補陰,治瘧痢,忌莧菜勿同食。
吐鐵
甘酸鹹寒,補肝腎益精髓。
(和)三七
見胃和。
川芎
見膽和。
澤蘭
見脾和。
鬱金
見肺和。
廣木香
見三焦和。
延胡索
辛苦溫,入肺脾心包肝,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活血利氣,治諸痛,生用破血,酒炒調血。
青蒿
苦寒芬芳,入肝膽血分,除骨髓蒸熱陰分伏熱,清暑解穢明目,治鬼疰用子。
玫瑰花
氣味甘平,香而不散,肝病用之多效,蒸露尤佳。
牛膝
見腎和。
甘菊花
甘苦微寒,能益肺腎以製心火而平肝木,祛風除熱明目,散濕痹,花小味苦者名苦薏,非真菊也。
益母草
見心包和。
萆
見胃和。
菝
見胃和。
鉤藤
甘微苦微寒,除心熱,主肝風相火之病,風靜火息則驚癇眩暈斑疹諸症自平,祛風而不燥,中和之品,久煎則無力。
蒲黃
見心包和。
白蒺藜
辛苦溫,散肝風而瀉肺氣,勝濕涼血破血,炒熟去刺亦能補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