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足陽(2 / 2)

麥芽

見脾攻。

紅曲

見脾攻。

元明粉

見大腸攻。

芒硝

見大腸攻。

樸硝

見大腸攻。

穿山甲

見通行攻。

(散)桔梗

見肺散。

升麻

見脾散。

秦艽

見肝散。

防風

見膀胱散。

白芷

見肺散。

葛根

辛甘平,入胃兼入脾,能升胃氣上行入肺而生津止渴,發汗解肌,散火鬱,解酒毒藥毒,治清氣下陷泄瀉、傷寒瘧痢,太陽初病勿用,恐引邪入陽明也。升散太過上盛下虛者慎之。葛花解酒毒尤良。生葛汁大寒,解溫病大熱,治吐衄。

辛夷

見肺散。

生薑

辛溫,行陽分,宣肺氣,暢胃口,散寒發表,解鬱調中,開痰下食,能散逆氣,為嘔家聖藥,又能消水氣行血痹辟瘴氣。薑汁辛溫而潤,開痰尤良。薑皮辛涼,和脾行水。

(寒)知母

見腎寒。

白茅根

見脾寒。

白頭翁

見大腸寒。

白蘚皮

見脾寒。

白薇

見奇經寒。

麥冬

甘微苦微寒,潤肺清心,胃經正藥,瀉熱生津,化痰止嘔,治嗽行水。

漏盧

苦鹹寒,入胃大腸,通肺小腸,瀉熱解毒,通經下乳,殺蟲療瘡。

茵陳

見膀胱寒。

大青

苦鹹大寒,專解心胃熱毒,治傷寒時疾陽毒,取莖葉用。

鮮生地

見腎寒。

蘆根

甘寒,和胃降火止嘔,清上焦熱,用逆水者。蘆筍解魚蟹河豚毒。

花粉

酸甘微苦微寒,降火潤燥滑痰,生津解渴行水,治胃熱膀胱熱,療瘡毒,虛熱者宜之。

通草

見肺寒。

薔薇根

見大腸寒。

梔子

見心寒。

竹茹

甘微寒,開胃鬱,清肺燥,涼血,除上焦煩熱,兼清肝火,涼胎氣。

甘微寒,利膈下氣,化熱爽胃,消痰而能損元。

枇杷葉

見肺寒。

石蓮子

見心寒。

甘蔗

甘微寒,和中助脾,除熱潤燥消痰,能令胃氣下行,利二便。

見肺寒。

蒲公英

苦甘寒,入腎陽明經,瀉熱化毒,專治乳癰疔毒,亦為通淋妙品。

大豆黃卷

甘平,除胃中積熱,消水病脹滿,破惡血,療濕痹。

石羔

甘辛淡降,體重氣輕,胃經大寒之藥,兼入肺三焦氣分,清熱降火,發汗解肌,緩脾止渴發斑疹,亦止中暑自汗,先煎。

犀角

苦酸鹹寒,清胃中大熱,涼心瀉肝,祛風利痰,解毒療血,治驚狂斑疹諸症,能消胎氣,角尖尤勝,磨汁用。

蟾蜍

辛涼微毒,入胃,退虛熱行濕氣,治蟲 癰疽療疳。蟾酥辛溫有毒,治疔毒諸疳,能爛人肌肉。

人中黃

甘寒入胃,大解五髒實熱,清痰火消食積,甘草經糞浸者或用皂莢。

金汁

與人中黃同而更勝。

(熱)肉果

見脾熱。

蓽茇

辛熱,除胃冷,祛痰散陽明浮熱,亦入大腸經,治瀉痢,散氣動火。

良薑

辛熱,暖胃散寒,下氣止痛。子溫肺醒脾,能散寒燥濕。

白附子

辛甘,大熱純陽,陽明經藥,能引藥勢上行,治麵上百病,祛風痰痹濕,此藥無複真者。

丁香

辛溫純陽而燥,泄肺溫胃,大能療腎壯陽事,治胃冷嘔逆症,非虛寒勿用。

炮薑

見通行熱。

大茴香

見命門熱。

鍾乳

甘溫,胃經氣分藥,補陽利竅,其氣剽悍能令陽氣暴充,惟命門火衰者可暫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