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1 / 3)

中國的後宮,曆來就是禁錮森嚴之地,不僅牆苑深厚、華麗、肅靜,象征著皇家的神聖、威嚴和神秘莫測;且禮製甚嚴,不可逾越;兼之皇帝的眼線又多,後妃們紅杏出牆的幾率微乎其微。如果有,那也是踩著刀尖舞蹈,須知帝王之怒,九族盡滅,流血千裏。但世上事是從來就沒有絕對的,就在這華麗、隱蔽的帷幕背後,卻一直上演著一些齷齪不堪的、見不得人的劇情。也正是由於這些帝王或後妃的愛情(姑且這樣說吧)有著錦繡江山作襯景,後宮又是眾卉噴芳,爭奇鬥豔的大花園,到處都是妙齡的絕色女子,而皇帝隻有一人,一滴雨怎施於眾芳?因此,更多的佳人隻有在孤寂中另辟奚徑。這就使得後宮成了萬象畢具的風月場,權欲和情欲時刻都保持著亢奮的激情,每時每刻都在尋找、製造著能縱其所欲的機會。縱然對這種權欲、情欲的追逐曆來都伴隨著風險,但處在後位中的女人,有幾個人的智力能超過她們的美貌?而渴望權利和渴望富貴又是一劑讓人仰望上癮的春藥。因此,就有那些不怕死的後妃,在寂寞的宮闈禁苑裏呼喚春風。

歸納曆史,後妃紅杏出牆的情形,大致不外這三種,一,這些後妃本身就風流成性。在好色這一點上,據研究,女性較男性為甚,隻是女性的矜持掩蓋了這一點。女性如果打開了情愛欲望的門窗,將會變得更為肆無忌憚,直至燃成灰燼,所以中國的文化中才有蕩婦之詞。女作家張愛玲曾說過這樣的名言:“正經女人雖然痛恨蕩婦,其實若有機會扮個妖婦的角色的話,沒有一個不躍躍欲試的。”觀之曆史,此說庶幾不謬。如秦國的皇太後趙姬,漢朝的趙飛燕,北齊的胡太後等等。二,寂寞流失的青春華年,使得她們內心空虛,為了填補這種空白,她們往往在肉體上尋求刺激,這中間沒有愛情,隻有邪惡和淫欲。為此,她們便置宮闈禁忌、身家性命、家族衰變而不顧。這根子就在於豪華的宮室裏美人充棟,如繁花錦簇,卻無雨露來襲,任其花開自寂寞。她們便要掙脫這種看似天堂的禁苑。不為禮法所限,為所欲為,宮闈醜聞也就層出不窮了。中國古代有“徐娘半老,風韻猶存”的成語,反映的就是梁元帝蕭繹的王妃徐昭佩的寂寞風流事。三,帝王的昏庸無能,也使得後妃們紅杏出牆的幾率大大增強。封建帝王在大量占有、玩弄女性的同時,他們的妻妾也不會閑著,或使出狐媚手段,迷惑住君王,從而縱其所欲;或帝後各自淫蕩,互不幹涉;或懦弱無能,受製於後妃,對其淫亂宮闈,視而不見……在曆史上以淫穢而留名的眾多後妃中,南齊王朝第三任帝王蕭昭業的皇後何婧英,更是一個隻會以下半身思考的人,她在後宮公開與人淫亂,不堪母則,毫無廉恥可言。其所以如此,就與蕭昭業的昏庸、好色有關。

但這些大張豔幟的皇後,尚有禮教的約束,隻能采取隱蔽的方式。而封建時代的帝王卻是堂而皇之的公開淫欲,他們視天下美色為自己的私屬,在他們選妃其間,竟致禁絕民間婚嫁,隻為滿足一己的聲色之好。“天子好美色,夫婦不成雙”(唐末·曹鄴《捕漁謠》),使多少曠夫怨女抱恨終身。但女子能充陳後庭,對家族而言,卻是無尚之至耀。而對女子本身而言,則未必是幸事。因為能夠在麗人堆裏閃爍出光輝來,非有狐猸手段則不能萃一時之秀。因此,能得君王寵幸的隻是少數。而更多的則是深宮寂寞,空落哀怨,對月神傷,因風落淚。更有甚者,或因君王愛馳,紅顏薄命;或因後妃生妒,橫死於花下。曆來後宮的殘酷無情,於一笑一顰之間,也動輒得咎。令千年而後的讀史者,猶聞血腥之味,殺伐之氣,觳觫戰栗。

是以在皇帝選妃其間,民間也嫁娶一空,情願在底層過夫妻恩愛的恬淡生活,也不願入宮去守活寡。當然也有得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史上最著名、最厲害的,恐怕非趙飛燕、趙合德姊妹莫屬。十多年間,她們把漢成帝如嬰兒一般玩弄於股掌之上,縱情聲色,樂不可支。並且趙合德多次以潑婦的形象訓斥成帝,成帝雖有皇帝之尊,也隻有唯唯,更兼諾諾,不敢有絲毫違捩之心。猶有甚者,成帝為了取悅這對美人,竟不惜親自下旨殺死自己尚處於繈褓之中的幼兒,以至絕嗣也在所不惜,真是大違世情人倫。而這一切,都因為一個色字。成帝也終因貪戀趙合德的美色,精血耗盡,慘死於趙合德白皙而柔軟的肚皮上,由溫柔鄉而飄到“白雲鄉”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