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美國箭2地空導彈(2 / 3)

最新一次試驗在2004年7月29日進行,是包括雷達係統測試在內的整個係統的第七次成功攔截試驗,也是導彈第十二次飛行。此次發射的是“箭式”導彈的改進型,旨在測試該導彈跟蹤和攔截彈道導彈的能力。這也是該係統首次攔截一枚“飛毛腿”實彈。

作用和目的

沒有美國的全方位支持,以色列自行研製箭-2導彈防衛係統的難度是無法克服的。美國在資金、技術和實驗場地等方麵提供了廣泛的積極支持。美國幫助以色列加強防禦能力,將一些戰爭“導火索”消除在初始階段,如一些國家在戰爭中向以色列發射各種彈道導彈來擴大戰爭規模等;美國把以色列箭-2戰區導彈防衛係統看做是完整的國家導彈防禦係統中的重要環節,除非美國以後再發展同等能力的防衛係統來替代。

箭-2導彈的中途攔截點在美國的“愛國者”PAC-3和“戰區高空區域防禦係統”之間,射高可達上大氣層,有效地行使高層防禦職能;美國需要以色列箭-2戰區導彈防衛係統和自己的作戰防空導彈係統配合,加強共通能力,目前美國的“愛國者”作戰防空導彈係統已經實現和箭-2係統的共同操作;美國沒有部署箭-2導彈的計劃,但參與箭式導彈工程可以極大地幫助美國發展自己的TMD係統,例如提高美國係統的能力,利用箭式導彈試驗數據減少美國係統的風險,從箭式係統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加速美國的TMD研製和部署等。例如箭-2導彈使用的銻化銦焦麵陣光學窗口技術,要比美國“戰區高空區域防禦係統”計劃采用的矽化鉑焦麵陣具有更遠的捕獲距離和更好的分辨目標能力,美國已經決定用來替換。因為以色列的發展計劃跟美國發展戰區導彈防衛係統和國家導彈防禦係統的思路是一致的,因此美國始終給予巨大關注和全方麵支持,雙方至今共同投資總額近16億美元。

性能指標

箭反導攔截彈為兩級固體彈,圓錐體氣動外形。據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宣布,箭2導彈長7米,彈徑0.8米,發射重量1.3噸,攔截距離90千米,製導雷達采用多功能相控陣雷達,最大探測距離在500千米左右,要求能攔截射程1000千米以下的彈道導彈,如俄羅斯的SS-1和SS-21、伊拉克的侯賽因和阿巴斯導彈等。製導雷達由分包商艾爾塔公司研製,戰區防空作戰管理/指揮控製通信係統由塔第蘭公司研製。

箭2導彈采用爆破殺傷戰鬥部,由近炸引信引爆,殺傷半徑50米。導彈的飛行彈道可根據雷達探測到的目標數據,通過偏轉主發動機的噴管進行修正。針對海灣戰爭中愛國者PAC-2未能摧毀伊拉克侯賽因導彈戰鬥部的教訓,該導彈采用慣性加指令製導,末端采用紅外/雷達雙模導引頭。被動尋的的紅外導引頭采用焦平麵二維陣列,工作在中紅外波段,通過導彈再入大氣層時與空氣摩擦產生的紅外線,捕獲和跟蹤大氣層內的高空目標,通過紅外導引頭處理的信號圖像來分辨戰術彈道導彈戰鬥部;雷達導引頭工作在無線電頻段,用於捕獲擁有多種對抗措施的低空飛行的飛機和巡航導彈,其飛行速度9馬赫,攔截距離110千米,攔截高度為40千米,防禦地域半徑15千米。

箭2導彈可實施分層攔截,具備“攔截-評定-再攔截”的功能。用兩枚箭2導彈攔截彈道導彈時,攔截高度分別為50千米和20千米。1995年後,箭2已進行了多次飛行攔截試驗。1995年7月31日,箭2首次試驗,試驗導彈向地中海發射,目的是檢驗導彈的推進係統、製導係統、彈上傳感器以及地麵發射架的發射能力。檢驗氣動特性和中末製導交班精度的兩次飛行試驗,導彈均在飛行68秒時,在高空20千米的高空自毀,試驗成功。1996年1月,在地中海上進行了一次攔截試驗,靶彈為飛毛腿導彈一半大小的裝載模擬戰鬥部的火箭,從以色列海岸10千米處的艦艇上發射,被箭2導彈成功攔截。1996年8月,進行了兩次發射試驗,攔截用箭1導彈模擬的飛毛腿導彈,箭2導彈飛行到約20千米的地中海上空時,彈上紅外探測器鎖定靶彈,然後箭2戰鬥部起爆,將其擊毀,試驗成功。1997年3月11日在特拉維夫南部的帕爾瑪欽空軍基地進行了一次係統發射飛行試驗,攔截一枚真實彈道導彈靶彈,用以檢驗相控陣雷達和指控係統的功能,部分導彈分係統出現異常,飛行試驗基本成功。1998年9月14日,以色列進行了箭2反導係統的全係統聯試。試驗中,被攔截的戰術彈道導彈是由計算機模擬的仿真目標。當仿真目標的有關數據被輸進相控陣雷達和控製係統後,箭2導彈即從特拉維夫南部的帕爾瑪欽的空軍試驗中心發射,導彈準確追蹤目標,並在地中海上空將其“摧毀”,整個試驗持續了97秒。對試驗數據的分析表明,箭2的各分係統工作正常,所有試驗目標均已達到。

基本構成

箭-2導彈係統采用模塊化結構具有機動部署能力,能夠在二級道路上運輸。一套箭-2戰區彈道導彈防衛係統裝備使用四輛或八輛發射拖車,每輛載運六聯密封發射貯存筒狀箱體,內裝有一枚“就緒-到-發射”導彈,一輛卡車安裝榛樹發射控製中心,一輛卡車增加了通信中心,一輛卡車安裝“香緣樹”火控中心和一套可移動青鬆地基早期預警、火控和導彈引導雷達係統。

“榛樹”發射控製中心位於火控中心和發射裝置之間的一個控製和操作界麵,當接到火控中心的指令後啟動發射裝置。“榛樹”發射控製中心使用全自動作戰管理代碼,采用高可靠級別和複式獨立安全開關,能夠避免誤操作發射。

“青鬆”早期預警、火控和導彈引導雷達由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艾爾塔子公司研製。雷達運輸名稱EL/M-2090,包括拖車上安裝的雷達、天線陣、發電機、製冷係統和一個雷達控製中心。“青鬆”是一種電子掃描固態相控陣雷達,操作在L-波段500 MHz-1,000 MHz之間,是從艾爾塔“樂曲”相控陣雷達基礎上發展而來。雷達能夠同時在搜索、探測、跟蹤和導彈引導模式上操作。“青鬆”雷達能在大約500公裏範圍內發現目標,能跟蹤速度高達3,000米/秒的目標。雷達追蹤目標並引導箭-2導彈到目標4米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