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1 / 2)

已無力掌控命運的趙禥隨後宣布:“冊封曾誌誠為太尉兼兵馬大元帥總領大宋兵權。”大慶殿下群臣齊齊向曾誌誠稱賀。

曾誌誠即已受到冊封,便受命領兵二十萬,發兵前往襄陽。曾誌誠知道蒙軍此役為了複仇,必定會不惜一切代價攻城,便費盡心力帶領士兵在襄陽附近布下層層機關……

忽必烈不知道他們行軍的機密已經泄漏,蒙軍與吐蕃軍方至襄陽附近,便遭受到了宋軍的伏擊。蒙、吐兩軍損失慘重。

蒙古軍師不納術見情形不對,建議忽必烈轉攻棗陽,忽必烈從之。宋將樊文彬摔兵死守,城中數萬軍民苦苦撐了七八日,彈盡糧絕之際,幸得曾誌誠派趙勁華前來援救,方保住了棗陽。

蒙軍又轉攻襄陽。曾誌誠利用蒙軍攻打棗陽的間隙,加高了襄陽城的高度,蒙軍無計可施。正在此際,蒙古第二軍師覃澄獻計走水路。忽必烈隨後派鐵穆爾牽製宋軍之力,自己則移師進攻隨州、郢州。

郢州是宋朝水軍基地,若有閃失,襄陽將無法守住。曾誌誠深知郢州的重要性,得知嶽鼎自小習過水戰,便將其從廬州請至郢州。

嶽鼎到了郢州,次日以五百死士乘木筏吸引蒙軍接近,而後出其不意,派主力夾江射箭,蒙古大敗,水軍主力被宋軍殲滅。但蒙古水路進攻的心並沒有罷休,他們準備早大型船隻渡江。嶽鼎將蒙古製造船隻的消息,傳達給了曾誌誠。曾誌誠在大風的夜裏,派精兵潛之蒙古陣營,放了一把大火,將蒙古所造船隻付之一炬。

忽必烈見水路進攻之路被扼住,無奈隻得與鐵穆爾重新彙合強攻襄陽城。

蒙軍展開火炮攻城,把襄陽城樓摧毀,宋軍一開始也是城一壞就馬上補上,後來曾誌誠發明了一種用木材搭構城的移動木樓,放置在護城壕溝旁邊,上麵開有洞口可以射箭,樓與樓隻見橫木相連,可以像在城牆上那樣調動兵力,而且堅固。曾誌誠讓宋軍製作了幾百個,布置成防線,那個被炸毀了馬上新的。宋軍稱其為“移動城堡”。

隨著時間的推移,曾誌誠隻守不攻的策略開始奏效,蒙古軍漸漸自恃。

十日之後,曾誌誠見時機一到,四開城門,發動總攻。蒙、吐兩軍心力已懈,忽見宋軍殺到,軍心渙散,無力抵擋,敗退而去。宋軍趁勢掩殺,生擒活捉無數敵軍。

彤雲密布的天空,紛飛的大雪將蒼茫的大地鋪成了銀裝素裹的世界,也掩蓋了戰爭中留下的那些慘不忍睹的錚錚白骨。

一陣迅捷的腳步在雪地上留下一串深淺不一的印記,這串印記直到曾誌誠營長前方才停止。隨著一個信使的離開,曾誌誠手中多了一封書信,他用力搓了搓手,將信打開。這封書信來自韓依萱。她給曾誌誠帶了一個驚天的喜訊,使得曾誌誠喜極而泣,原來韓依萱在書信中言道她找到了何穎,並且何穎的傷勢得到了救治,她們兩人在臨安等待曾誌誠,請曾誌誠務必凱旋。

曾誌誠合上書信無限憧憬無限深情的望向南方……眼中的柔情蜜意幾乎將整個世界的冬天都融化開來。

曾誌誠上次北征蒙古遇到過挫折,吃一塹長一智,此次率先準備為士兵及馬匹了禦冬的物資,一麵帶軍趕殺一路潰敗的蒙軍,一麵再次邀請回紇及於闐兩路大軍聯手攻打蒙古。回紇王子葛讚及於闐大將軍伏煥此次不再猶豫,各自出兵十萬,加上曾誌誠帶領的二十萬宋軍,及在各地邊防守衛的宋軍,大約五十五萬大軍殺至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