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孫曼,是一名攝影師。有著長達六年的攝影經驗,無論是人像,還是靜物,基本上沒有我拍不了的照片。
這六年裏,為了生計,我接過很多活,無論是時尚雜誌,亦或者是淘寶靜物,隻要給錢基本上我都會按照客戶的要求去拍攝。
說真的,即便是現在各大購物網站,仍然還有我所拍攝的照片。
玩過的相機也是數不勝數,從哈蘇萊卡到日本單反,幾乎是能玩的型號,我都玩了一個遍。
家裏麵至今還堆著無數老式手動頭,有一些因為玩膩了,所以也都出了。
好了,言歸正傳。
其實在寫這篇文之前,我尋思了很久。因為我不知道應不應該把這些經曆寫出來,或許有人會覺得這些事情有些駭人聽聞,或許有人會認為我是在胡編亂造。不過,對於質疑,我已經免疫了。
因為質疑我的人,已經夠多了!
最終決定我寫出來這些東西的主要原因,還是希望有一些,哪怕隻是幾個人也好,能信,我就知足了。
在攝影這個圈子裏,我或者說是我們,就用我們吧,畢竟不是我一個人。
我們所在的流派算是最獨特的,也是人數最少的。
英文名是Death,中文名是“死亡”......
說到這個流派呢,不到不提到攝影術的開山鼻祖,也就是我們這行的祖師爺,約瑟夫·尼塞福爾·尼埃普斯。
可能有懂攝影的看官覺得不對了,發明攝影術的不是“路易·雅克·芒戴·達蓋爾”嗎?你怎麼整出來一個約瑟夫·尼塞福爾·尼埃普斯。
看官別急,容我解釋給你們聽。
沒錯,路易·雅克·芒戴·達蓋爾的確是攝影術的發明者,但是約瑟夫·尼塞福爾·尼埃普斯才是這個世界上第一個拍出照片的人,對於我們攝影師而言,無非也就是個摁快門的,誰是第一個人摁出照片來的,我們自然就認誰當祖師爺。別人我管不著,當然我也懶得管,反正我認的是約瑟夫·尼塞福爾·尼埃普斯。
在往下說,就得說到攝影的各個流派了。
我還是通俗一些講,主要真是怕有些看官覺得枯燥。
自從攝影術誕生至今,先是跟那幫搞繪畫的幹了無數的架,當然基本上也就屬於你今天把我罵了,我明天就得罵回去的那種。藝術家嘛,一般還是很少動手的,基本上都是靠一張嘴,這跟文人其實也有相同的地方。
當和那幫畫畫的不幹架了,攝影師們就開始琢磨自己的流派了。當自己琢磨出流派之後,就開始拉幫結派,互相詆毀。基本上就是那種我今個琢磨出個流派,然後有人認同了,我們就叫XX主義。反對我們的,我們就得給丫罵到玩不下去為止。就這樣,攝影圈在各種罵戰中逐漸產生。
現在攝影圈裏的主流派係,大概有十幾個,基本都能查得到,在這裏我就不一一去說了。
有大的流派,自然而然就有小的流派。有一些小的流派,早就消失在了歲月的長河之中,根本無跡可尋了。而我所在的那一支流派,絕對算得上是沒幾個人知道的。
我們管它叫,“死亡主義!”
死亡主義的發起人是個英國佬,叫多米尼克·裏德。由於當時他的主觀念與幾大流派不太對付,遭到了幾大流派的聯合封殺,壓根就沒火起來,要不然這地球上的攝影圈怎麼也有他的一席之地。
死亡主義的主觀念,是記錄死亡。
說白了就是拍攝死人的照片,動物的屍體也可以,隻要是跟死字掛邊的,基本都符合死亡主義的主觀念。
如果單單隻是這麼一點,您肯定覺得其實也沒什麼,不就是拍屍體嘛。不過請讓我把話說完,真正讓我癡迷的,是這個派係裏麵最神秘的一項技術,“死亡攝影術”......
OK,現在我就給大家講講這所謂的死亡攝影術。
死亡攝影術的最開始的研發者,當然還是多米尼克·裏德。
但當時多米尼克·裏德所在的年代,還沒有數碼相機,他用的是膠片相機,和暗房的衝洗技術。
多米尼克·裏德是學醫的,後來才轉行幹的攝影師。為什麼要提到他是學醫的呢?因為重點就在這裏,在多米尼克·裏德學醫的期間,他發現人類在死亡後的10分鍾之內。人的視網膜上,會清晰的烙印出他死亡那一瞬間所看到的畫麵。
這個畫麵,過了10分鍾之後,就會慢慢的消散。
為了證實這一觀點,他最開始是拿動物屍體做的實驗。他找來了幾條牧羊犬,殺死了其中的一隻。然後他用手術刀挖出了這隻狗的眼睛,在把眼睛上的視網膜小心翼翼的剝離下來。最後他把視網膜放到了特製的一款儀器上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