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果城舊事
老城仲夏夜
老南充留給人最深的印象莫過於夏日的夜景了。物質匱乏的年代遠不如今天繁華,娛樂的場所不多,市民家中也少有電視,偶爾去看看電影,便是最為奢侈的文化享受。平日裏閑坐聊天,隨著夜幕降臨,人們便三三兩兩從不同的角落納涼街頭。
現在的西河路、人民中路一帶,並不是當年繁華場所。今天的北幹道、文化路、涪江路,在當初,都還隻是一片田野。北湖也不叫北湖,隻一塘死水包裹著雜草叢生的三個小島,稱為蓮池,需靠漁舟才能上去。
市民集中的地段多在模範街、果山街和現在的大橋附近。這是三處人氣最旺的地方,常常有外鄉盲流的藝人來這兒獻藝,一支笛一把胡琴便拉開場子。幾曲下來,圍觀者你一角我幾分地湊上銀兩,藝人便又接著拉,夏夜的酷熱就隨著美妙的音樂悄悄地流逝了。
放眼望去,滿街可見人們手中搖動著的紙扇和蒲扇,這是小城仲夏之夜常見的風景。渴了,便到路邊的小攤點喝一點兒涼水、大碗茶之類。茶水並不貴,三兩分便是大大的一碗,那味道,倒比今天好幾元一瓶的鮮啤、拉罐等受用得多。巷尾街頭,還時常地可以聽見賣藥蚊煙的吆喝聲。過去所用的盤香,以藥蚊煙居多,味兒極濃,刺激著人的感官,帶來小城仲夏之夜特有的氣息。
老城茶館
今天的果山街、紅牆街一帶,可算是當初人氣最旺的地段,光茶館便開了二三十家。南充人愛泡茶館,往往一泡就整整一天。茶葉不一定要上等級,一碗成都的“三花”即可,但衝茶的開水卻一定要滾,所以茶館的老虎灶總是成天開著,整日裏少有熄火的時候。
茶客以老者為主,或是談天說地,或是來幾句川劇清唱,閑適地打發著晚年時光。
常常有理發的師傅來這兒幹挖耳捶背的活計。這樣的行業,在今天的大中城市已相當少見,幾乎成為了一種絕技。挖耳要講究舒適,先用耳勺剔除耳內的耳垢,然後用帶毛的竹簽去掃耳門,整個過程不過五分鍾,但卻收費不低。挖耳、捶背一般是“一條龍”服務,捶背類似於我們尋常所說的按摩,技巧方麵非常講究,一番的舒筋活骨,對消除疲勞,的的確確是立見奇效。
老城郊景
孩子們自有孩子們的樂趣。放學了,早早地做好作業,晚飯過後,院內的夥伴便相邀到不遠的江中嬉水,雖一經發現便免不了大人們的一頓痛揍,可畢竟能自由自在地泡上個把鍾頭,又那會顧及過後家長的懲戒呢?
城西有坡,名為西山坡,登上山頂,便可俯覽全城景貌。嘉陵江玉帶般環繞而過,夕陽西沉,落日的餘暉靜靜灑向大地的每個角落,給小城帶來和諧與安寧。最美的是夜幕低垂的那刻,遠遠地,便可望見江中的點點漁火,恍若是天上的街燈。
最喜在山頂看遠處的夜景,因為每一盞燈下都有著一個動人的故事。看得累了,就地往草叢中一躺,便可靜數夜空的星星,亦可閉上眼來,默默聆聽草蟲的吟唱。清風拂麵,暑氣頓消。
這裏更是戀人們絕佳的去處,沒有塵世喧嘩,清幽的環境中,每一對戀人的心間,都充滿了對未來生活的渴望。春情萌動的少男少女,隻因悄悄倒出了心底的秘密,便羞紅了臉上那片雲霞。
老城四合院
走進老城的四合院,給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三五成堆院子中納涼談天的人群。二十年前的四合院以及低矮破舊的平房,雖不如現在的高樓豪華,也別有一番的情趣。時下的住宅,大多是單家獨戶,人一進屋,門便緊緊地關上。堅固的防盜門杜絕了盜賊的光臨,也在友鄰間樹起了一道冷漠的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