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午,粽米投江祭大夫。劃龍舟,敲鑼鼓,雄黃是虎劍是蒲……”
汨羅江畔。
正是初夏,豔陽高照。遠處的青山如碧蟒連綿。山風吹來,林濤陣陣,如同碧玉在陽光下明暗閃爍。汨羅江旁煙柳如雲,長絲飄拂卷舞,細細長長的葉子將風捋成女子柔順的長發,被陽光一照,就閃出一片炫目的光彩。
原本靜謐清幽的景色,和了這童謠,便多了幾分煙火氣。定睛望去,江畔柳下站了數十人,笑鬧個不停。兩條狹長龍舟泊在岸邊,各載了十來個大漢。那龍舟雖有些老舊,但舟主顯然極是珍惜,其上一處黴斑也無。舟首龍頭瞪目張牙,極是威風。龍鬃新換了紅纓,獵獵翻飛,煞是好看。頭頂塑了一個小孩子的木像,那小孩子白白胖胖的,憨態可掬。其後立了一麵大鼓,朱漆新皮,一擂便發出震天巨響,聽來使人熱血沸騰。
兩名舟首大漢摘了舟繩,低喝擂鼓,龍舟緩緩離岸,行至江心。兩人突然同時大喝一聲,鼓聲趨疾,眾人同聲大喝,奮力搖槳,龍舟便箭也似地躥了出去!
岸上老幼婦孺歡聲助威,呐喊聲中,龍舟交互前行,時而左舟在前,時而右舟為先……互不相讓,追逐競前。
“娘,我以後也要像爹爹那樣!”岸邊,一個約摸六歲的小女孩助威之餘,不忘回過頭,向自己的娘親大聲說出自己的誌向。小女孩粉雕玉鐲,一雙眼睛墨玉也似,極是靈動可愛。
她母親微微一笑,並沒有說出諸如“男女有別”一類的話打擊小女孩,而也是看著右舟船首那高呼擂鼓的精壯漢子,目光溫柔如這五月的溶溶江水。
當是時碧空如洗,白雲似濯。汨羅江水波粼粼,數條錦鯉躍出水麵,在空中留下驚心動魄的矯健身姿。左舟上一個漢子突然叫出聲來:“停船!水裏有人!”
右首舟上大漢們紛紛笑道:“熊老七,你他奶奶的又來了?”“每年都用這招,你也不膩?”“好歹說舊疾發作,你還有可能蒙到人。”
熊老七大罵出口:“他奶奶的,真有人!”見眾人隻是嬉笑不信,就連同舟戰友也表情頗為微妙地看著他,微一咬牙,便棄槳跳船,向後遊去。岸邊人不知所以,一頭霧水。
眾人大嘩,這才意識到這回熊老七沒誑他們,紛紛劃槳,將舟倒劃回去。
熊老七一個猛子紮了下去,再冒出頭來時手已高高舉起,手中提著一個嬰孩。這嬰孩身上纏滿了稻草,小臉煞白,雙目緊閉,瞧來甚是可憐。岸上眾人這才知道出了什麼事,不由得一陣緊張。
龍舟急急駛到,船首大漢叫道:“先把孩子遞上來!”熊老七應了一聲,奮力將那嬰孩遞了出去。
船首大漢方甫觸到那嬰孩,便見那嬰孩倏然睜開雙眼,雙眸竟是透明如琉璃!視線一觸,那漢子便隻覺腦中一陣迷糊,不由自主地翻下龍舟,如同石塊一般向水底沉去。眾人嘩然,同舟大漢叫道:“熊入山,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