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雲庭私下跟幾位重臣打過招呼,說了讓元熙長帝姬輔政的事,到了朝堂上再提起,就沒有受到什麼阻力了。李琰因著景妃的緣故,又清楚月流芳的為人本事,自然是同意的。嚴宏麼,雖是個一心為國的武臣,但是既然自己的嫡長子、嚴家未來的族長嚴曉風一定會站在長帝姬一邊,加之月流芳在江湖上素有美名,在慶都之亂中也是表現出色,倒也沒有二話。宰相陳華也並非迂腐之人,沒有說什麼女子不可幹政之類的話,也沒有表示多麼讚同,算是默認了。一來他是月九歌、月九霄的外公,月流芳對自己兩個外孫的好,他心裏也是知道的,再者,月流芳輔政,於大欒也不是沒有好處。有道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要是大欒皇朝不再,作為皇室重要成員的九霄和九歌便危險了。隻有護住了大欒江山,才能護住這兩個外孫。女兒當年為了家族,年紀小小就進宮,不知受了多少苦楚。對於帝姬輔政的默許,就當是對女兒的一點補償吧。
私下裏完全沒有表態的,是光祿大夫霍嘉和廷尉閔瑜。霍嘉畢竟是幾朝元老,考慮問題偏向於保守也是可以理解的;隻是閔瑜的態度,便有些教人想不通。
好在到了朝堂上,這幾位大臣都先後站到了月雲庭一邊。李琰、嚴宏自是打頭陣,等到有文臣出來表示異議的時候,陳華也亮出了自己的立場,反對的聲音便為之一弱,但是關於“牝雞司晨,惟家之索”的憂慮,還是在朝堂上響起,倒是把月雲庭弄急了。他畢竟是少年天子,帝位還沒有坐穩,大臣一旦聯合起來對付自己,自己不但要被趕下龍椅,更會丟掉性命。所以在一些重要問題上,這位少年天子,都是卯足了勁兒跟大臣博弈。
就在最緊要的關頭,幾朝元老霍嘉站出來了,還明確表示了對長帝姬輔政的讚同,這下,那些反對的聲音就小下去了。
連政治傾向一向保守的霍嘉霍老大人都讚成了,皇上又有那麼多重臣的支持,自己這些朝堂上的小蝦米又何必跟一國之君爭持下去呢?
隻是這些大臣,剛才還滿口的“愚婦人口不可用”“牝雞司晨,惟家之索”,振振有詞的樣子,一時之間,想要改口,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這下閔瑜便趁機站出來,表示了讚同。
閔瑜做事向來低調圓滑,頗有成算的,眾大臣見狀,倒也找著了台階下,對長帝姬輔政的事情表示了讚同。
自此,朝臣便經常在朝堂上見到穿著一身淺絳色長帝姬命服、戴著麵紗的元熙長帝姬。
礙於禮數,諸位大臣自是不敢逼視。然而那些質疑長帝姬輔政動機的大臣,還是會偷瞄月流芳幾眼。見著長帝姬雖然得以輔政,臉上卻是毫無驕橫跋扈之色,一雙眼睛更是猶如黑夜寒星,英氣勃勃,不怒而威,卻絕不咄咄逼人。又聽聞長帝姬平時行事,都是以皇帝為先,絕無僭越之舉,這些大臣那一顆顆忐忑的心,算是放下了。
畢竟月流芳的能力,經過慶都之亂,他們也是看得到的。既然她沒有異心,又能夠為天子出一份力,為著整個大欒,也未嚐不可。大欒好了,自己才會好。身為盛世之臣,始終要比當亡國奴要強的。
反而是那些蠅營狗苟的官吏,見著長帝姬在皇帝麵前也是說得上話的,都想著要討好月流芳。
對於那些人,月流芳統統交給了月雲庭來處理。那些善於鑽營的小人,向來是慣了欺壓剝削老百姓的,靠著盤剝老百姓的錢來討好上級,換得自己的高升。月流芳提了一下這些,月雲庭心中一動,便狠狠地將那些官吏整治了一番,官場的風氣,便為之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