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清在洞庭湖周圍尋了兩圈,不知不覺來到沅江邊一個叫桃源的地方,但見此處桃樹成林,鹿行其間。香飄十裏,百鳥來朝。宛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一般。
景色宜人,不由得江永清不徒步而行。正走間,忽聞桃林中傳來哭聲,那聲調老而低沉,不似孩兒在哭泣。江永清頗感意外,打算一探究竟,於是往桃林中走去。走不到二十來丈,隻見一條小溪攔住了去路,溪上架了座小木橋,橋上正有個老人跪在哪裏哭。
江永清深感疑惑,於是走過去問道:“老人家,不知遇上何事如此傷心?”那老人回頭瞧了瞧江永清,見他麵善,於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道:“我爹打我。”江永清吃了一驚,暗道:“瞧這老人已是古稀之年,那他父親豈不要百歲年華?”想及此處,不由感慨萬千。
那老人又道:“我爹正在氣頭上,我要是回去,定然討不了好。”江永清道:“老人家不必擔憂,待晚輩去幫您說道說道,興許能讓老太爺消氣。”那老人破涕為笑道:“果真如此,就再好不過了。”
倆人說著,便沿小溪一路往老人家而來。走不到兩裏地,但見溪流繞著一片鬱鬱蔥蔥的密林蜿蜒而去,林中露出一角角白牆飛簷,鱗次櫛比,錯落有致。
江永清暗讚道:“如此人間仙境,難怪老叟如童。”兩人走過一座石板橋,但見林邊路口豎著方丈高龜陵石碑,碑上鐫刻著“長壽村”三個碩大篆字,下方刻著行小字“始建於大唐貞觀五年”,也就是說已距今四百多年曆史了。江永清見村中房舍幢幢如新,就連石板路也是平整幹淨,仿佛這村莊是一夜之間拔地而起的,竟看不出一絲陳舊,不由暗自讚歎。
老人帶著江永清來到林中一處高地,指著右首一座兩進的院子道:“喏!那便是舍下了。”江永清定睛看去,隻見一名九旬老叟正站在院子裏跳著腳罵道:“小兔崽子,你有種別回來,回來老子便打斷你的腿。”罵完,轉身走到房門口,又回頭指著小路罵道:“這小畜生真沒良心,才罵了兩句便野在外麵不回來,生生要氣死老子不成。”
江永清不覺好笑,回頭瞥了一眼那老人,隻見他畏縮在一株皂角樹後,好似生怕父親看見自己似的。江永清淡淡一笑,大步來到那院子外,問道:“不知老人家因何生氣?”老叟奇道:“你是何人?”江永清笑道:“過路人。見老人家年邁,怕您氣壞了身子,故而想勸慰一番。”
老叟恨恨道:“我養了個為老不尊的兒子,這麼大把年紀了還幹那幼稚的事情,你說我能不生氣嗎!”江永清笑道:“老人家到說說看,究竟你兒犯了何事?”那老叟歎道:“我這不孝的兒子,自個也是當爺爺的人了,還一天到晚惹他爺爺生氣,你說氣人不氣人。”
江永清嚇了一跳,心裏嘀咕道:“瞧這老人已近百歲,父親竟然還健在,那豈非要百十來歲了。”於是道:“老人家可否帶晚輩見見太老爺,說不得晚輩還能說道說道。”
老叟聽江永清口音非本地人,但見他麵色平和,不似奸邪之輩,於是應承道:“我那老爹許久沒見外鄉來的年輕人了,讓他見見也是好的。”說著便打開了柴門。
江永清抱拳道:“多謝老人家信任。”於是跟著來到後院,隻見一間大屋敞著門,裏麵隱約傳來含糊不清的呻吟聲。
江永清抬足走進去一看,隻見一位形若枯槁,雙眼深陷的老者躺在床上,嘴裏嘀嘀咕咕呻吟道:“小畜生啊!小畜生,竟然欺負到咱小祖宗頭上來了。還不給我死回來,聽候小祖宗發落。”江永清暗叫道:“乖乖不得了,竟然還有更老的,實在是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