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司徒長史,秩比二千石,號為“毗佐三台,助鼎和味”。其遷也,多據卿校也。北堂書鈔設官部、文選潘安仁金穀集作詩注(一)
公府掾試博士者,拜郎中也。(二)北堂書鈔設官部
或曰漢初掾史辟,皆上言,故有秩皆比命士。其所不言,則為百石屬。其後皆自辟,故通為百石雲。太平禦覽職官部
禦史中丞,兩梁冠,秩千石。內掌蘭台,(外)督諸州刺史,(三)糾察百寮。北堂書鈔設官部
禦史中丞朝會獨坐。出討奸猾,內與尚書令、司隸校尉會同,皆專席,京師號之(曰)“三獨坐”者也。(四)北堂書鈔設官部
侍禦史,周官也。始皇滅楚,以其君冠賜禦史。漢興襲秦,因而不改。掌注言行,糾諸不法。府掾屬高第補之。秩六百石,員五十人。北堂書鈔設官部案:當依續漢誌作“十五人”。
惠帝三年,相國奏遣禦史監三輔郡,察辭詔凡九條。監者二歲更,常以中月奏事也。北堂書鈔設官部
太常卿讚饗一人,(五)秩六百石,掌讚天子。史記封禪書索隱、續漢誌補注
太常主導讚助祭,皆平冕七旒,玄上纁下,華蟲七章。漢陵屬三輔,太常月一行。太平禦覽職官部
丞舉廟中非法者。續漢誌補注
廟祭,太祝令主席酒。續漢誌補注
大宰令屠者七十二人,宰二百人。漢書宣帝紀注
太史令冠一梁,秩六百石。丞二人,三百石。北堂書鈔設官部
太史令凡歲將終,奏新年曆。凡國祭祀喪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時節禁忌。北堂書鈔設官部
太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天下計書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司馬遷死後,宣帝以其官為令,行太史(公)文書而已。(六)漢書司馬遷傳如淳注
承周史官,至武帝置太史公。司馬遷父談為太史。(七)遷年十三,乘傳行至天下,(八)求古諸侯之史記。太平禦覽職官部
博士,秦官。博者,通於古今;(士者)辯於然否。(九)北堂書鈔設官部
孝文皇帝時,博士七十餘人,朝服玄端,章甫冠。藝文類聚職官部、太平禦覽職官部
武帝初置博士,取學通行修,博學多藝,曉古文爾雅,能屬文章者為高第。朝賀位次中郎官史。(一0)稱先生,不得言君,其真弟子稱門人。北堂書鈔設官部、藝文類聚職官部、太平禦覽職官部
博士祭酒,選有道之人習學者祭酒。(一一)國子,卿大夫之子弟。北堂書鈔設官部
太常博士弟子試射策,中甲科補郎,中乙科補掌故。錯列傳?史記索隱
光祿大夫,秩比二千石,不言屬光祿勳。光祿勳門外特施行馬,以旌別之。太平禦覽職官部案:藝文類聚職官部、白帖七十五引作“漢官儀”。(一二)
三署郎見光祿勳,執板拜;若見五官、左右將,執板不拜;於三公、諸卿,無敬。通典職官
有二郎為此頌貌威儀事。有徐氏,徐氏後有張氏,不知經,但能盤辟為禮容。天下郡國有容史,皆詣魯學之。漢書儒林傳蘇林注
謁者缺,選郎中(令)美須(眉)大音者以補之。(一三)功次當遷,欲留增秩者,許之。北堂書鈔職官部、唐六典九、通典職官
孝武太初初置羽林,象天有羽林星,為國之羽翼,如林之盛也。北堂書鈔設官部
羽林郎,選良家子弟(便)弓馬者為之。(一四)一名岩郎,言其禦侮岩除之下,或謂嚴厲素?。北堂書鈔設官部
未央廄主理大廄三署,案:北堂書鈔引作“主治獄五署郎”。(一五)屬太仆。北堂書鈔設官部、(一六)初學記政理部
太仆牧師諸苑三十六所,分布北邊、西邊。以郎為苑監,官奴婢三萬人,分養馬三十萬頭,(一七)擇取教習給六廄,牛羊無數,以給犧牲。漢書景帝紀如淳注、後漢書和帝紀注、(一八)三輔黃圖四、唐六典十七、藝文類聚職官部、太平禦覽職官部
別火,獄令官,主治改火之事。漢書如淳注